近日,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公布了“2020江蘇十大面條品牌”,無錫老式面榜上有名。
↓
無錫老式面
無錫老式面,制作技藝獨特,選料精緻,配料講究,具有營養豐富、滑爽柔軟、勁足湯純等特點。
2014年,“無錫老式面”制作技藝被列入無錫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據記載,“無錫老式面”在江南一帶,特别是無錫及周邊地區可謂是一種家喻戶曉的面食,誕生至今已有100多年曆史。上世紀初,随着無錫水運通達、鐵路開通,工商業快速崛起,無錫的雅樂春面飯店、福祿壽面館與火車站地區的多家面館都運用無錫傳統制作方法創新研制出了老式面——“什錦湯燴面”,一舉征服食客。因無錫是全國四大米市之一,工商貿易業發展較快,尤其在火車站地區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較多,吃到老式面後都贊不絕口,互相傳頌,所以到八十年代中期,老式面在無錫及周邊地區已相當有名,逐漸成為市民生活和喜慶宴席、商務宴席上的主食之一。
“無錫老式面”的制作技藝及要領為“一單二雙三回龍”。生面制成過程中,多次并、軋、翻,面條的勁力和拉力都較強,厚薄粗細也均勻,光滑整齊,經煮耐燒,面不爛,湯不糊,面條煮熟後,撈起放入面湯裡和澆頭拌合,味道香郁,鮮美無比。而且還具有滑爽、柔軟、勁足、湯清等特點。
“無錫老式面”的澆頭基本都是提前燒煮好,一般以豬肉為主,切成小塊,輔以雞蛋、木耳、酸菜、榨菜和時令素菜等放在一起煸炒至香,俗稱什錦。
随着人民群衆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澆頭配料也逐漸豐富,通常配以魚圓、雞肉絲、肚條、青蝦仁、香菇、茭白、菜心、毛豆子等什錦,料足純正、口感鮮嫩,味美清香,深得食客的贊賞和青睐。
面湯是面的靈魂,每天清晨開始熬第一鍋面湯,湯底由豬骨頭或雞架骨配以10多種特選香料,經慢火熬煮7至8個小時而成。使該骨頭湯熬制到稠而不膩的膏湯,确保鮮美純原,味道厚重。并力求在口味上與營養上達到平衡,每一碗面都是原汁原味的原湯,不加水,讓“食面客”吃得滿意,吃得放心。制作“無錫老式面”的配套用具也較為講究,主要有鐵鍋、鐵絲編制的撈面鬥(俗稱“觀音鬥”)、約60厘米長的撈面加長筷子和盛面的湯碗。
據了解,從今年6月起,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第三屆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組委會,在全省範圍内開展了“2020江蘇十大面條品牌”評選活動。在13個地級市的特色面條中,經層層推薦、專家評審,最終評選出“2020江蘇十大面條品牌”。
除了無錫老式面,還有蘇州楓鎮大肉面、昆山奧竈面、鎮江鍋蓋面,常州銀絲面等入選,一起來看看吧。
蘇州楓鎮大肉面
焖肉是蘇州最傳統、最普遍的一種面澆頭,采用上等豬肋條肉,要帶皮和骨,燒焖至皮酥肉爛,配合蘇虞齋特制紅湯面,焖肉酥爛,肥而不膩。
昆山奧竈面
“紅油爆魚面”是昆山悠久曆史、豐富物産的象征,是昆山飲食的代表。面條細白,湯色醬紅,“澆”鮮,選料及制作講究,味美醇鮮,被譽為“中國十大面條”之一。
“白湯鹵鴨面”,白面白湯,原色原味。據《巴溪志》記載:“鴨面系冬令朝點之美味,與昆山西門煮法相同。先煮鴨脯,以鴨湯漉面,盛大碗,使湯多于面;切鴨脯加上面,名曰‘澆頭’,鮮肥可口。”
鎮江鍋蓋面
鎮江鍋蓋面,杉木鍋蓋漂在沸水上,不管大鍋裡的面湯如何翻滾,都被杉木鍋蓋壓住,這樣巧妙的控制了沸水翻滾的方向,面條被牢牢的壓在杉木鍋蓋下,不斷的被沸水煮開,這樣煮出來的面條勁道不易煮爛,同時杉木鍋蓋也為鍋蓋面添上了一股木質的清香!
常州銀絲面
常州銀絲面,其面色白如玉、條細似弦、柔滑軟爽、韌勁十足;其湯濃厚清澈、唇齒留香、回味無窮;并配以二三十種澆頭,可謂是“面以澆變,澆以碗襯”。
南京皮肚面
南京皮肚面,湯鮮者醇,面彈者勁,料足者精,獨特品質。湯用大骨、老雞煨制,味厚色醇,香濃鮮美,面勁道爽滑,久煮不爛。料選多種上好精華食材,營養豐富,彙集多重美味的豐腴滋味,堪稱面中上品。
東台魚湯面
東台魚湯面,湯白汁濃,滴點成珠,清爽可口。東台魚湯面在湯料上,選擇了野生鲫魚、鳝魚骨、豬骨等原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且富含活性鈣和各種氨基酸的特點。食後不上火、不口幹,營養豐富,符合當代人所追求的膳食養生。
揚州陽春面
揚州陽春面,據說清朝時揚州知府伊秉绶,品嘗過此面條後,大為贊賞道:“蝦籽鮮味湯,胡椒青蒜香,三月品陽春,唯有仙人嘗。”陽春面口感軟硬适中,湯頭鮮美清爽,深受揚州人的喜愛。
南通曹公面
南通曹公面,有湯煮、油炒、燴鹵、幹拌等烹法,底湯且是由豬骨湯、雞湯、蝦皮、文蛤等多種上好材料文火熬制而成;面條分量一般在三兩左右,大碗、湯厚、面韌、味香,往往讓食客吃完後感覺意猶未盡。
淮安長魚面
淮安長魚面,最後,隆重推出咱淮安的長魚面,其肉嫩味鮮,面條勁道,面湯鮮美,營養食療。長魚富含蛋白質,具有維持鉀鈉平衡,消除水腫的功效,能提高免疫力,調低血壓,緩沖貧血,有利于成長發育。
是不是口水都快流下來啦?江蘇“十大面條”,你最中意哪一碗?
(來源:無錫日報 編輯:依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