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的懸挂方式有幾種?我們在買車對比各款車型時,總會看到型錄上寫着各類五花八門的懸挂類型,并且聽到銷售說這種懸挂有多麼多麼厲害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今天就為大家普及一下關于懸挂的小知識,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汽車的懸挂方式有幾種?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在買車對比各款車型時,總會看到型錄上寫着各類五花八門的懸挂類型,并且聽到銷售說這種懸挂有多麼多麼厲害。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今天就為大家普及一下關于懸挂的小知識。
什麼是懸挂?
簡單來說,懸挂就是連接車身和車輪的部件,由連接機構和減震系統構成。那麼懸挂有什麼用呢?舉個例子,假設車身就是人的上半身,汽車的車輪就是人的腳,那麼汽車懸挂就好比人的腿。腿連接上半身和腳部,懸挂連接車身和車輪。同時在行走時如果遇到台階,那麼腿部彎曲保持身體平衡;而車輛在面對不平整路面時,彈簧和避震器壓縮,減小車身振動和扭曲。
而我們常說的懸挂類型則指的是連接機構的類型,不同的物理結構自然決定了不同的物理特性,這樣一來對于操控性、舒适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那麼不同的懸挂類型又有什麼優缺點呢?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幾種常見的懸挂類型。
非獨立懸挂系統
非獨立懸架就是我們俗稱的“闆車懸挂”,其結構特點是兩側車輪由一根整體式車橋相連,車輪連同車橋一起通過彈性懸架懸挂在車架或車身的下面。大家小時候玩的四驅車就是兩個車輪用一根鐵棍連接,這就是最簡單的非獨立懸挂。
非獨立懸架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強度高、保養容易、行車中前輪定位變化小的優點。但當一側車輪遇到颠簸時會影響到另一側車輪,所以其舒适性及操縱穩定性都較差。非獨立懸挂常見于五菱宏光、飛度等這類車型的後懸挂上,另外牧馬人、吉姆尼等硬派越野車的前後懸挂也均為非獨立懸挂。
獨立懸挂系統
獨立懸挂系統的結構特點是每一側的車輪都是單獨地通過減震系統懸挂在車架或車身下面的。其優點是質量輕,減少了車身受到的沖擊,并提高了車輪的地面附着力;左右車輪單獨跳動,不會互相幹擾,改善汽車的舒适性;可以使發動機位置降低,汽車重心也得到降低,從而提高汽車的行駛穩定性。
不過,獨立懸挂系統存在着結構複雜、成本高、維修不便的缺點。如今市面上的轎車大多數都是采用獨立懸挂系統,按其結構形式的不同,獨立懸挂系統又可分為麥弗遜式、雙叉臂式、多連杆式等。
麥弗遜式獨立懸挂
代表車型:福克斯(前懸挂)、凱美瑞(前懸挂)、途嶽(前懸挂)等
麥弗遜式獨立懸挂是如今應用最為廣泛的懸挂形式,并且一般用于前懸挂上。麥弗遜懸挂結構緊湊,集成度高,通過下擺臂連接車輪和副車架。車身寬度相同的情況下,發動機艙空間可以更大,便于布置機械部分,車頭吸能區域設計更自由,乘員艙空間表現更好。另外,較低的成本也是其被廣泛使用的原因。
但是麥弗遜懸挂的缺點也較為明顯,其橫向剛性較弱,并且對于刹車點頭現象和扭矩轉向的抑制不足。同時麥弗遜也有很多衍生類型,例如老款凱美瑞和漢蘭達的“雙連杆”後懸挂,其實就是将下擺臂換成雙連杆。
雙叉臂式獨立懸挂
代表車型:奔馳S級(前後懸挂)、寶馬X5(前懸挂)、博瑞GE(前懸挂)等
雙叉臂懸挂又叫雙A臂懸挂,是由兩個三點式杆件(A臂)加一個兩點式杆件構成的懸架結構。相比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它的橫向剛度更好;對于車輛俯仰抑制更好,并且給予工程師設計自由度更高。它的缺點也顯而易見,由于結構略顯複雜,所以占用空間大,杆件數量增加使得其成本高。
多連杆式獨立懸挂
代表車型:思域(後懸挂)、寶馬3系(後懸挂)、雷克薩斯LS(前後懸挂)等
在多連杆懸挂結構中,凡是起導向作用,限制車輪自由度的杆件,都計入多連杆的數量。也就是說連杆數量越多,車身姿态能控制的更好,常見的多連杆一般為三連杆至五連杆。多連杆的有點在于設計自由度大,車輛的簧下質量輕,路面沖擊對車身影響較小,操控性和舒适性更好。缺點在于成本高,設計複雜,同時也有着較高的調校難度。
其實,懸挂系統向來都有“3分結構,7分調校”的說法,不同的懸挂結構隻是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車輛的物理特性,但是後期調校更為重要。例如老款的本田思域Type R後懸挂就是采用的非獨立懸挂,但是同樣能成為紐伯格林北環圈速最快的前驅車之一。因此當您了解到想要買的車采用的是哪種懸挂時,不妨親身體驗一下,說不定就是您想要的那種駕乘感覺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