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叫草船借箭? 《三國演義》,智慧計謀最為出色的當屬諸葛亮了,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諸葛亮為什麼叫草船借箭?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三國演義》,智慧計謀最為出色的當屬諸葛亮了。
即使有司馬懿這個勁敵,也能看出他面對諸葛亮是明顯落于下風的。
不論是三分定天下的遠見卓識,還是火燒新野,舌戰群儒,智激周瑜,借東風,罵死王朗……
這些都充分顯示出了諸葛亮遠超衆人的機變和口才。
對于諸葛亮,人們都是覺得可惜的
但很可惜,其中有不少事件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虛構的或者移花接木,按在諸葛亮頭上的。
比如,諸葛亮草船借箭這一典型的情節就屬于無中生有的。
關于這一情節,《三國演義》是這樣叙述的:
孫劉聯軍共抗曹操,諸葛亮作為劉備一方的代表在東吳出謀劃策。
東吳大都督周瑜嫉賢妒能,就想找借口除掉諸葛亮,為東吳免除後患。
周瑜給諸葛亮提出了一個不肯能完成的任務:讓諸葛亮在十日之内造出十萬支箭來,否則軍法處置。
諸葛亮不僅馬上答應,還立下了軍令狀:不用十天,三天就夠了。
諸葛亮借助東吳的老實人魯肅準備了二十隻船,每船還要30名士兵,船上各置束草千餘個,分布兩邊。
到第三日五更時候,諸葛亮請魯肅陪着,喝着小酒,在大霧漫天的情況下,帶着草船駛近曹軍水寨,将船隻頭西尾東擺開,船上擂鼓呐喊。
曹操得知情況,看不清虛實,恐遭算計,不敢出兵,急命弓箭手一萬多人,盡皆向江中放箭。
一時間,箭如雨發,待草船一側受箭後,諸葛亮命把船掉頭,頭東尾西,繼續受箭,等到太陽升起,大霧快散了,諸葛亮下令收兵回營,順流而下,曹操追趕不及。
二十隻船兩邊束草上,排滿箭支,不下十萬支。
周瑜了解情況後,也慨歎說:“諸葛亮神機妙算,吾不如也。”
這段故事充滿傳奇:諸葛亮要懂天時,看出三日後有大霧。
另外諸葛亮還要有膽量,主動靠近曹營,算出曹操不敢出兵。
這樣僅在一個早晨,就順利地從曹操那裡“借”來十萬甚至更多的箭支,不僅擺脫了周瑜的算計,還增強了聯軍的軍事儲備。
但很可惜,這件事在《諸葛亮傳》中根本沒有記載,在其它野史中也沒有。
也就是說,這件事是羅貫中杜撰的。當然也不算完全杜撰,是羅貫中移花接木安到諸葛亮頭上的。
但這件事,在曆史上有兩個人的影子:一個是孫權,另一個是唐代安史之亂期間的将領張巡。
根據裴松之注解的陳壽的《三國志》記載,
權乘大船來觀軍,(曹)公使弓箭亂發,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權因回船,複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這件事是說,孫權曾經乘船去窺探曹軍大營,曹操命人亂箭齊發,箭都射到了孫權的木船上。因為一面有箭,船偏沉,孫權又讓另一面受箭,這樣兩面一樣沉了,就不歪了。孫權才回去。也就是說,這裡,孫權的船上除了沒有草靶子,沒有大霧這個條件,其它的跟諸葛亮一樣。而草人借箭出現在500多年後的唐朝。
當時正鬧安史之亂。
叛軍将領令狐潮包圍了雍丘城。城内糧草斷絕,守城的器械也即将用光了。唐軍将領張巡甚至殺了自己的妾來當軍糧。
到了晚上,張巡就讓士兵把綁好的草人用繩子捆着往城下放,敵人以為城中人要突圍,就亂箭齊發,結果得到了幾十萬支箭。
羅貫中生活在元末明初,作為一個讀書人,自然熟悉這兩件事,就把他們糅合到一起,放到了諸葛亮的身上,讓諸葛亮顯得更加的神奇,以展示他“擁劉貶曹”的思想。
另外大霧中草船借箭其實很不合理。
大霧中,雙方彼此看不見,諸葛亮就不怕小船撞入曹營嗎?
曹操大營外面沒有巡邏的船隻嗎?
萬一曹操讓人放火箭怎麼辦?諸葛亮跟草船就燒成灰了,諸葛亮就真的成“出師未捷身先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