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義小說中,隋唐時期最知名的角色就是秦叔寶,他手持兩把熟銅雙锏,不僅武藝高強而且人品端正,朋友遍布天下,是大家最喜愛的角色。
在正史中,秦瓊的确是唐初大将,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但從其曝光率和重要程度來看,遠沒有小說中那般顯眼。
貞觀十七年,為了紀念和其打江山功臣宿将,李世民在淩煙閣陳列二十四名主要功臣的畫像,以此彰顯他們的功勳。第一位,趙國公長孫無忌,第二位,河間元王李孝恭,第三位,萊國成公杜如晦,我們不再一一列舉,第二十四位,也就是最後一位,才是秦瓊,秦叔寶。
既然有先有後,那麼就代表他們的功績是有所差别的。那麼,為何秦瓊會排在最後呢?
上圖_ 秦瓊題跋像
對比出身,秦瓊有所欠缺
帝王用人,第一要看忠誠度,第二要看出身,第三才是能力,或許有的皇帝對此做法有所不同,但大緻超不過這幾點。
哪怕能力再強,倘若在政治立場上有問題,那也是不會受到重用的。在漢朝,之所以外戚常常掌控朝廷權柄,這就是因為皇帝不信任外人,用人的第一标準則是出身,如果不是衛子夫得寵,衛青、霍去病也可能被埋沒一生。
長孫無忌是唐初頭号功臣,很早之前他就跟随李淵、李世民,晉陽起兵後,長孫無忌跟随李世民東征西讨,立下無數功勳,在玄武門之變中,長孫無忌也是主要策劃者。
在唐初有很多功臣能文能武,長孫無忌就當時的代表人物,他既能統兵作戰,也能治國理政,其功勞排名第一,也屬實至名歸。
上圖_ 長孫無忌(594年-659年)
除此之外,更為重要的一點,長孫無忌的妹妹長孫氏嫁給了李世民,也就是之後的長孫皇後,一代賢後之名早已留名青史。一方面,長孫無忌和李淵、李世民關系極好,且立有大功,另一方面,長孫無忌還是皇室外戚,這層關系讓必定會讓他成為頭号功臣。
史料記載“會仁基以武牢降于李密,密得叔寶大喜,以為帳内骠騎,待之甚厚。密與化及大戰于黎陽童山,為流矢所中,堕馬悶絕。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叔寶獨捍衛之,密遂獲免。叔寶又收兵與之力戰,化及乃退。後密敗,又為王世充所得,署龍骧大将軍。”
秦瓊最早在隋軍大将來護兒手下任職,逐步被提拔重用。在隋末亂世,如果不能稱霸一方,那就要找一個靠譜的東家,這裡面的主要力量包括李密、窦建德、王世充等等。
秦瓊最早歸附了裴仁基,接着被李密收複,李密敗亡後,秦瓊又歸順了王世充,在619年,秦瓊才和程咬金等人歸附了李淵。
李世民手下有很多降将,在李世民的人格魅力和重用下,他們以死效忠,對于李世民的馭人水平,我們毋庸置疑,但在評比功臣的時候,出身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秦瓊先後投奔三方,最後歸附李唐,論功勞秦瓊不是最大的,出身也不是最好,所以把他排到最後也屬正常。
上圖_ 玄武門政變
秦瓊在玄武門之變,出力程度不同
玄武門之變是決定唐朝命運的一場重要政變,縱使是城府極深的李世民,對此也是頗為謹慎。在決策之前,長孫無忌、杜如晦,就曾勸說李世民要先下手為強,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
頭号猛将尉遲恭勸道:“秦王賜以更生之恩,今又策名藩邸,唯當殺身以為報。”程咬金如是說:“知節以死不去,願早決計。”
當時在場的有不少人,長孫無忌、杜如晦、高士廉、侯君集、尉遲敬德、程咬金、張公瑾等等,李靖則按兵不動,幫了李世民大忙。
房玄齡、杜如晦作為參謀人員,主要負責起草計劃,分配人員,而侯君集、尉遲敬德、程咬金、張公瑾等人主要負責實施。
尉遲敬德不僅幫李世民殺掉了李元吉,還闖入宮内,穩住了李淵,讨要來了李淵的親筆敕令,理論上講,玄武門政變的頭功應該算在尉遲敬德身上,但尉遲敬德在功臣榜中,僅排第七。
侯君集則很可能在政變之前就秘密潛入宮中,為政變打好了基礎,所以侯君集位列功臣榜第十七,也合情合理。
上圖_ 侯君集(?-643年)
史料記載“六月四日,從誅建成、元吉。事甯,拜左武衛大将軍,食實封七百戶。”
在這裡,具體事項中,并沒有提及秦瓊,秦瓊必定是參加了政變,但其表現和功勞,我們不得而知,從史書中的記載來看,秦瓊或隻是按照命令行事,并沒有如尉遲敬德等人的突出貢獻。
另一方面,也可能秦瓊是對政變抱有懷疑,在行動之前,李世民曾多次試探衆将,這并非李世民不信任衆人,而是事關緊要,不能有絲毫差錯。
倘若秦瓊的立場有問題,那麼他可能在會行動中有所保留,但從之後的封賞來看,秦瓊應是完成了任務,隻不過對比其他人,或許功績沒有那麼高。
李世民看人極準,哪怕秦瓊有一絲猶豫,都會被李世民看透,從整個事件來看,秦瓊并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
上圖_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
玄武門之變後,秦瓊抱病在身
史料記載“其後每多疾病,因謂人曰:「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
在政變之前,秦瓊勇武過人,幫李世民立下無數功勳,在虎牢關之戰中,秦瓊、程咬金等人更是身先士卒,隻率少數精銳殺人窦建德大營,将其十萬大軍直接洞穿。
從武藝和勇武程度,秦瓊不次于程咬金、尉遲敬德等人,但在玄武門之變後,秦瓊則一直抱病在身。
秦瓊從少年就在戰場殺敵,經曆過無數次戰役,可以說他身上的傷疤多得無以複加,如果說因為舊傷導緻其生病,也是可以理解的。
上圖_ 門神 秦瓊和尉遲恭
然而,為何剛剛政變成功,秦瓊就突然得病呢?我們推測,很可能秦瓊對這場政變的合理性存在質疑,畢竟李建成是正兒八經的太子,殺太子奪皇位,秦瓊對此或許不太贊同。
另一方面,秦瓊很可能厭倦了戰場和政壇,他想要明哲保身,不想過多參與到政事之中,所以他将身上的傷病當做了借口。
總而言之,秦瓊對得住李唐王朝,而李世民待他也不薄,在無數功臣宿将中,秦瓊能排在第二十四,已經是天大的榮譽,秦瓊對此也應心滿意足。
作者:九魚亭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舊唐書•卷六十九》《資治通鑒》
文字由曆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