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買衣服,每個人都有話說。
“我不适合穿黃色,顯得我臉灰”、“我愛穿黑色!顯瘦!”、“紅色顯得我精神”……
由此可見,對一個人的着裝而言,顔色有多重要。
靛藍
各種各樣的衣服
現在衣服的色彩,都是用各種人工合成染料染制出來的。但是在更早之前,人們所穿的衣服一般都是使用天然染料染制的。
而這其中最常見的顔色,當屬一直從古代流行到了現代的靛藍色。
靛藍布料
古人制作靛藍染料的植物,被統稱為“藍草”。
最初人們發現,把這種長着黃色花朵的藍草葉子摘下來,放在手裡揉搓,手指就會被染成藍綠色。
這種現象啟示了人們把織物和這種藍草放在一起搓揉,使織物也染上藍色。
從此,這種搓染的方法,成了人們最早給衣服上色的方式之一。
藍草中的一種——菘藍
但是這種染色方法有很多缺點。
一方面是用這種方式染色很容易就出現染色不均的情況。另一方面,這些棉麻材料,高級點的還有絲綢制品,經受不住這樣來回地搓揉。不僅容易擦傷絲織物的表面,還會在上面留下殘渣,影響最終的染色質量。
所以後來,人們又漸漸用浸染逐漸取代了搓染。也就是我們現在常稱為“紮染”的方法。
紮染工藝品
胭脂紅
除了靛藍之外,還有一種顔色從古至今也格外受歡迎,那就是紅色。
最早人們獲取紅色的來源,有茜草、紅花和赭石粉末。人們會利用它們将麻布浸染成紅色。
除了這些常見的染料之外,曆史上還有一種赫赫有名的紅色——胭脂紅。
用胭脂紅染布
自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把這種胭脂紅染料從墨西哥運回到西班牙之後,胭脂紅就在歐洲廣泛傳播,受到大家的歡迎。
人們用這種顔料染衣服、做口紅、給食品染色,甚至把它當做藥物。
但是在當時,誰都不知道這種漂亮的顔色到底是用什麼做成的。西班牙也嚴格保守秘密,不讓任何人知道。
直到18世紀,一個二十多歲的法國年輕人梅農維拉,冒着生命危險解開了胭脂紅的秘密:原來胭脂紅的來源,既不是礦石,也不是水果。而是出自一種名為胭脂蟲的昆蟲的血液。
紫色
除了常見的靛藍,和原料曾被被嚴格保密的胭脂紅,染料貿易中還有一種相當昂貴又有名的顔色——紫色。
苯胺紫
在第一個人工合成染料苯胺紫發明之前,這種既古老又神秘的染料的使用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紀。
對以前的西方人而言,紫色,是權利和地位的象征。
古羅馬的凱撒大帝不僅着迷于這種紫色,還曾頒布法律,明确規定了紫色與職位之間的關系。
最高統治階層,可以穿有金線刺繡的紫袍。高級别的官員,可以穿鑲一條紫邊的長袍。
苯胺紫
在所有顔色中,為何唯獨紫色有這樣的待遇呢?
主要還是因為紫色在當時實在太難制取了!而且在制取的過程中,制取工人還得忍受着海鮮混合着尿液的獨特腥氣。
解碼科技史
《把顔色穿在身上》
播出時間:10月11日 10:06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央視科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