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金剛經與人生智慧

金剛經與人生智慧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8 20:12:25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很多人聽聞過這首偈語,這是禅宗六祖惠能所作。惠能不識字,他口述,别人幫他寫下來,當時惠能還不是佛門弟子。五祖從這首偈語,知道惠能已明心見性,遂在夜半三更,為其說《金剛經》。

金剛經與人生智慧(讀懂金剛經的人)1

惠能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五祖接着啟發他:“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惠能悟,五祖親自将法衣和佛法傳授給他,後南下傳法,曆經磨難,成為禅宗六祖。

金剛經與人生智慧(讀懂金剛經的人)2

五祖傳法給一個外人,即惠能,而佛門内最優秀的弟子神秀,卻沒有得到五祖的傳授,其他人皆不服,甚至南下追殺惠能。惠能在深山老林中躲避十幾年,39歲才開始剃度傳法。

神秀的門徒,往往譏諷南宗祖師,說惠能一字不識,又能有什麼長處?

神秀說,他得無師自通的智慧,深悟上乘佛法,我不如他。況且我的師傅五祖,親自将法衣和佛法傳授給他,難道祖師會無緣無故地傳授麼。

金剛經與人生智慧(讀懂金剛經的人)3

六祖說:“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聞說《金剛經》,心開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觀照,不假文字。”

最上乘的人,即使不借助文字,聽聞《金剛經》,都可以開悟,這是人本來的自性。

所以說,讀懂《金剛經》的人,都是人間的大成者!《金剛經》有三大根本,我們可以用心感悟。

金剛經與人生智慧(讀懂金剛經的人)4

随時定靜,明心見性

很多人以為,需要打坐入定,才能定靜。其實,人随時随地,都可以定靜,在自己的心。

内心不亂為定,雜念不生為靜。

六祖說:“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

定靜,不是不聞,不問,不看,不聽,不想。

人有五種感官,每時每刻,都和外界連接,隻有死亡才會斷絕。一個活着的人,都會有見聞和覺知。

六祖說的定靜,是對外界有經曆,但“不著、不染”,就像一陣風吹過,你能感受到它,但你不留住它,你就處在定靜之中。

金剛經與人生智慧(讀懂金剛經的人)5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會發生很多事,好事,壞事,或者無所事事。我們的心肯定會有知覺,有時候高興,有時候傷心,有時候憤怒,有時候無聊,這是情緒,不是“真性”。

事情發生了,我們面對它;情緒生起了,我們觀照它,僅此而已。

金剛經與人生智慧(讀懂金剛經的人)6

如果你不去執著它,不去沾染它,它會自然過去,就像水滴滾過荷葉,就像候鳥飛過天空,事實是發生的,你也知道它來過,但它走了,悄無痕迹,好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

任由思緒來來去去,你的心像天空一樣明淨。

當你感悟到這些,并且能在事上實踐,慢慢就可以随時定靜,達到明心見性。

金剛經與人生智慧(讀懂金剛經的人)7

無分别心,不二法門

分别心,源自我見。

我見,不是壞事,也不是好事,是一種正常的存在。因為有我見,我們才能在這個社會上生活,發表自己的個人見解。

但是,一個人要突破極限,到達更高的境界,就需要放下我見。

個人之見,總是有局限的。如果你總是帶着它上路,它就會使你一葉障目,隻見葉子,不見天地。

放下我見的人,就擁有了無分别的心。

我所見,是這樣;你那見,是那樣;他所見,是另一樣;她所見,又是另一樣。

這是分别。世間因為有分别,所以形色各異,五彩缤紛。

而人心有分别,就會産生矛盾沖突。你的所見,和我不同,我就要駁倒你,就要批判你;我是對的,你是錯的;你們都要聽我的。這是我執。這是分别之心,帶來的沖突。

金剛經與人生智慧(讀懂金剛經的人)8

如果我們沒有分别心,會什麼樣?

你會有自己的獨立看法,同時,你會去聽,去看,去了解,但不會要求别人和自己一樣。内心不執着,沖突就消失了,回歸一的本性。歸一,就是無二。

六祖說:“人雖然善惡有别,本性卻是一體無二,無二的本性,名為實性。”

去掉分别心,回歸本性,就是實性,這是不二法門。

金剛經與人生智慧(讀懂金剛經的人)9

如如不動,金剛之心

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對于諸多的外境,心不染著,叫做無念。

當一個人漸入無念,如如不動,到達金剛之心,外界的惡意,就傷害不到自己。

《寒山拾得問對錄》中,有一段經典對話,昔日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置乎?”   

拾得曰:“隻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我們身邊很多人,燒香拜佛,求學業,求錢财,求姻緣,求平安,求福氣,一切外求,不如内求。因為你的自性,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最後把禅宗六祖這段話,分享給大家:

“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見性成佛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