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後實踐美學而言,因為它試圖超出實踐美學,所以它應該理解和承認實踐美學。這在于:實踐美學作為中國當代美學是中國思想對于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它的中國化特色本身就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哪些是值得思考的,哪些是不值得思考的。
■ 文 | 彭富春
後實踐美學基本上使用了西方現代和後現代的話語,而不是自身思索出的語言,因此它隻是西方思想的變形,而不是中國自身的美學。
在這個意義上,後實踐美學的主張者沒有充分顯示出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不過最糟糕的是他們對于西方的話語根本就沒有聽懂,卻加以個人的猜測和附會。
例如,存在美學,生存與超越美學模拟了海德格爾等人的思想,生命美學模拟了尼采的思想,修辭論美學模拟了解構主義的思想,但是模拟者對于被模拟者完全是歪曲和閹割,因為所謂的存在,生存,生命等等語詞在海德格爾和尼采那裡有極為豐富和具體的規定性,然而在後實踐美學那裡卻成為了假大空。
不僅如此,他們的各種附會往往自相矛盾,漏洞百出。例如,生命美學用人類中心主義來批判實踐美學,但是它所主張的生命正是解構主義所要消解的人類中心主義。
由此看到,所謂的後實踐美學并沒有顯現出實踐美學之後的光明,相反,它以一種極端的形态暴露了中國當代思想的許多病端,亦即思想的無根性,它的語詞如同泡沫一樣飄浮于空氣之中。
問題何在?這是因為人們說得太多,聽得太少。因此,一切思想者都必須學會傾聽。這也就是說,人們首先要聽懂中國思想和西方思想(包括馬克思主義)已說的,然後說出自身要說的。
對于後實踐美學而言,因為它試圖超出實踐美學,所以它應該理解和承認實踐美學。這在于:實踐美學作為中國當代美學是中國思想對于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
它的中國化特色本身就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哪些是值得思考的,哪些是不值得思考的。鑒于此,後實踐美學的當務之急是要開始沉默。
本文選自《反“後實踐美學”》,全文完。作者系湖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著有系列學術專著“國學五書”(《論國學》、《論老子》、《論孔子》、《論慧能》、《論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與發行)。本文圖片來源網絡,标題為編者所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