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長
注釋:比喻為求速增長而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往往會得不償失,以失敗告終。
造句:對待學習,我們不能拔苗助長,而應該按照規律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
故事:從前,有一個農夫,嫌田裡的禾苗長得太慢,每天都要觀察禾苗是否又長高了。一天,他靈機一動,想出了個讓禾苗快快長高的辦法。于是,農夫跑到田裡,把每棵禾苗都向上拔一拔,隻留在土裡一小部分。晚上這個農夫得意的告訴兒子:“今天,我讓禾苗全部長高了一大截。”兒子聽了覺得有點兒奇怪。第二天,他跑到田裡一看,禾苗全部都已經枯死了。
百發百中
注釋:原指射箭射得很準。後形容一個人技藝純熟,做事非常有把握。
井底之蛙
注釋:指坐在井底的青蛙隻能看見很小的一片天空,比喻那些見識短淺的人。
造句:他懂得的事情不多,卻自以為是,簡直是井底之蛙。
故事:一隻青蛙住在井底。它整天除了在井底遊泳,就是爬到井壁的磚洞裡睡大覺。有時候擡起頭來,還能看見一片圓圓的天空,它覺得這樣的生活惬意極了,這井底可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了。一天,一隻大海龜來看望青蛙。青蛙問海龜:“朋友,你也住在井裡嗎?”海龜說:“不,我住在大海裡。”青蛙沒見過大海,它問:“大海有水井大嗎?”海龜聽了,笑得肚子都痛了。
程門立雪
注釋:指尊師重道。形容學生非常尊敬老師,十分誠心求學。
造句:為了拜師,他模仿古人“程門立雪”的故事,在老師門前站着,最後終于成功了。
故事:古時候,有個叫楊時的書生,特别勤奮好學。有一年的冬天,他和同學遊酢一起去拜訪名師程頤。來到程頤家門前,小書童告訴他倆程頤正在午休。楊時就對遊酢說:“不要驚醒老師,讓他好好兒睡吧!”于是,他倆就靜靜的站在院子裡等着。天氣非常冷,還下起了鵝毛大雪。等程頤一覺醒來,發現院子裡站着倆個“雪人”。問明原因後,程頤被他們好學、敬師的精神感動了,就收下了他倆做自己的學生。
東施效颦
注釋:比喻胡亂模仿,效果适得其反。也比喻不問情況就生搬硬套,結果事與願違。
造句:在學習方法上,每個人情況不一樣,适合自己的方法也不一樣,不要一味東施效颦。
故事:西施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一次她走在路上,突然感到胸口疼痛,就用手捂住胸口,皺着眉頭繼續趕路。同村有一個醜女叫東施,看見西施皺眉的樣子非常漂亮,就學着她的動作,也捂住胸口,皺着眉頭走路,心裡很得意。可是村子裡的人看到了,都趕緊避開她,更不要說去欣賞她了。因為東施本來就長得很醜,皺着眉頭就更醜了。
對牛彈琴
注釋: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對外行的人講内行的話。
造句:他是個飛揚跋扈的人,從來不講理。你跟他講道理,就是對牛彈琴。
故事:東漢時,有個叫牟融的人對佛經很有研究。一次,他給沒讀過佛經的人宣講佛經,卻遭到那些人的責備。牟融就給他們講了一個故事:“公明儀是個有名的琴師。一天,他對着一頭牛彈了一首高雅的曲子,牛卻無動于衷。他又彈了一些蚊子和小牛的叫聲,全不成曲調,而牛聽了,卻很有精神。”他用這個故事來暗指給不懂佛經的人講解佛經,那真是白費力氣啊。
囫囵吞棗
注釋:比喻了解事物時籠統、含糊,學習時候并不把知識弄得很清楚。
造句:這些知識必須弄懂了,才能通過測試。如果你囫囵吞棗,一知半解,就很難通過考試。
故事:古時候,有個郎中經過一個小村子。正在大樹底下乘涼的人都圍了過來,問郎中一些健身養生的學問。郎中說:“天熱的時候多吃一些水果,但要注意各種水果的作用是不同的。比如梨對牙齒好,但對脾髒不好,而棗正好相反。”這時,有人說:“吃梨隻嚼不咽,不就行了?”剛說完,另一個人又說:“照你說的,吃棗隻好囫囵吞下去了。”大家聽後,都笑了。
邯鄲學步
注釋:指學别人走路的姿勢。比喻模仿不成,反而把自己原來會的東西都忘記了。
造句:他原是學象棋,後來又看人下圍棋而改學圍棋,現在是邯鄲學步,一樣也不精通了。
故事:戰國時,燕國有個愛慕虛榮的年輕人,他聽說趙國邯鄲的人走路姿勢很好看,就決定去學。他到了邯鄲,見街上很多人走路的姿勢都很好看,就一會兒跟在這個人後面,一會兒跑在那個人後面,模仿别人走路。過了一段日子,他不但沒有學會邯鄲走路的姿勢,就連自己原來怎麼走路也忘掉了。最後,他隻能爬着回燕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