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過菖蒲滿澗香,石陰苔色上衣裳。清齋候得靈苗氣,佳節宜修卻老方。
早在先秦時期,菖蒲就被看作是一種高潔的香草,被用來指代君王。《楚辭·九歌》:“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中的“荪”既菖蒲的别稱,也是對于國君的尊稱。
菖蒲為古人所看重,最早是因其藥用價值,《道藏》菖蒲傳卷開頭即雲:“菖蒲者,水草之精英,神仙之靈藥也”。
東漢《神農本草經》記載了365種藥物,按照其效能功用分為上、中、下三品,菖蒲就位列上品草類之冠,其次是菊花、人參。
《端陽景圖軸》中的菖蒲
古代醫家認為,菖蒲可以補五髒,通九竅,明耳目,久服能延年益壽。漢代《菖蒲》詩雲:“石上生菖蒲,一雨八九節。仙人勸我餐,令人好顔色”,唐代詩人李白《嵩山采菖蒲者》詩中也提到:
“我來采菖蒲,服食可延年。言終忽不見,滅影入雲煙”。
古人詩詞作品中的菖蒲是“仙草”形象,帶着些許浪漫色彩,長期服食可延年益壽,可見古人對其推崇程度之高。
菖蒲葉片含有揮發性芳香油,能提神通竅,殺蟲滅菌。在古代民俗中,菖蒲也被作為驅瘴的靈物于端午日懸挂于門上,古人也曾把端午節稱為“菖蒲節”,宋人劉克莊《又七言三首》 其三詩雲:
“枝上绛英吹欲盡,鏡中素發摘來稀。今年過了菖蒲節,猶就香篝著裌衣”。
《午瑞圖》中的蒲草葉、艾草、石榴花和蜀葵花
用菖蒲與糯米制作的菖蒲酒,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時令佳醪”,飲後可避瘟氣, 延年益壽。南朝《荊夢歲時記》載:“ 端午以菖蒲一寸九節者,泛酒以避瘟氣”,歐陽修《漁家傲》: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裡黃鹂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在文人筆下,菖蒲酒成了獨一無二的佳釀,與菖蒲酒相比,其它的酒便索然無味了。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提到菖蒲酒能“治風痹, 通血脈, 療骨痿”。
菖蒲不僅可以浸泡藥酒内服強身健體,其蒲葉中的揮發油還可以驅除蚊蟲。在民間人們還将菖蒲葉與艾葉結成束焚燒, 用來熏除蚊蟲。《醫心方》中記載有菖蒲、苦楝葉、桂屑制作的辟蚊粉:
桂屑(桂樹枝的碎屑)、苦楝葉屑、菖蒲,以一升和一鬥粉中,以粉身則避蚊。
菖蒲除了制作驅蚊粉,也可與艾草、青蒿、薄荷等香藥搭配制作驅蚊香囊:
艾葉20克、白芷15克、青蒿15克、陳皮10克、石菖蒲15克、藿香10克、薄荷10克、丁香5克,将以上香藥混合研成粗末,用紗布包好裝入香囊内。
香藥切得愈碎或是磨粉,效果越佳,氣味濃厚、發散得快,但香藥使用時間也會變短,一旦油氣揮發殆盡,就要重新放進草藥。
《學士圖》中的菖蒲盆景
菖蒲除了藥用功能外,也是文人書齋中的“清玩”。像附石而生的石菖蒲,蒲根瘦而節密,蒲葉狹長而有劍脊,且愈剪愈細,既可以入藥治病,又可以培植為盆景供以觀賞。
汪灏《禦定佩文齋廣群芳譜》中說菖蒲“可以适情,可以養性,書齋左右一有此君,便覺清趣潇灑”。對文人而言,菖蒲是他們書案邊的文友,詩人陸遊就将菖蒲比作他的文友之一,陸遊《二友》詩雲:
“清芬六出水栀子,堅瘦九節石菖蒲。放翁閉門得二友,千古夷奇今豈無”。
高濂《遵生八箋》中載:“石菖蒲品之佳者有六:金錢、牛頂、虎須、劍脊、香苗、台蒲”,種諸盆中、能成為書齋清供者,大多為石菖蒲中的金錢、虎須、香苗。
用白石和清水養一盆菖蒲在幾案之間,細葉萁茸, 滿眼綠意,聞之沁人心脾。宋人李綱《志宏送石菖蒲乃菖陽也作此詩以戲之》:
“清泉白石養案間, 璀璨芬芳誠可喜”。
有的文人還會在清晨擷取蒲葉上的露水清洗眼睛,以期達到明目的效果。現代醫學己經證實,菖蒲葉片中的确含有對人體有益的揮發油,置之案頭确有明目之效。
菖蒲的味道非常清香淡雅,能夠提神名目。當感到困倦的時候,聞上一聞,可以清神。在明代《香乘》中有一首專供讀書時焚燒的香方,就以菖蒲根與當歸、樟腦等香料制作。
窗前省讀香:菖蒲根、當歸、樟腦、杏仁、桃仁各五錢、芸香二錢,右研末,用酒為丸,或撚成條陰幹。讀書有倦意,焚之爽神不思睡。
文人于書房之中,終日與菖蒲相對,便能暢想到山林中的自然之景,身心為之一淨。吳惟信《菖蒲》中寫道:
“一掏寒泉塊石頭, 兩三莖葉弄輕柔。夢回一霎龍漱雨, 五月軒窗也帶秋”。
窗台上石頭與菖蒲組合而成的微縮景觀,有山有水,有細葉幾叢,一瞬間讓人有置身野外,想見秋風秋雨之感。
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于室内放置一盆菖蒲,幾片柔嫩嬌媚的細葉,青翠潤眼,自然生香,着實令人欣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