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結節骨軟骨炎,又稱胫骨結節骨骺炎、胫骨結節缺血壞死、Osgood–Schlatter 病等,多見于愛好運動的青少年,外傷史不明顯。
病因
胫骨結節骨骺未融合,銜接薄弱,容易受到損傷。當進行跑、跳、踢等劇烈運動時,股四頭肌長期、猛烈收縮,可使髌韌帶反複牽拉附着處的胫骨結節,緻結節軟骨慢性損傷,引起創傷性炎症和修複性反應,造成胫骨結節炎和局部隆起。
病理&生理
臨床表現
1.疼痛:膝前方局限性疼痛。病兒上下階梯、跳及下跪時疼痛明顯,休息後疼痛可緩解或消失。
2.胫骨結節增大、髌韌帶肥厚。
3.膝關節無腫脹或積液,浮髌試驗(一)。無紅、熱及功能障礙等炎性表現。
4.外傷史常不明顯。體息後疼痛可緩解或消失。
影像學表現一、X線
1.早期表現為局部軟組織腫脹,髌韌帶增粗肥厚顯著,繼之則産生肌腱的鈣化和骨化,胫骨結節呈舌狀隆突,密度增高、碎裂,且與骨幹輕度分離,形成大小、形态不一的骨碎塊。
2.分離部位的骨骺邊緣可見小的裂隙狀缺損。
3.骨骺修複後胫骨結節可恢複正常或略有增高隆起,但常可留下分離的碎骨塊,至成年時為胫骨結節上方的遊離體,長期遊離于髌韌帶内。
二、CT
CT 與 X 線類似,均能顯示髌韌帶的腫脹增厚,胫骨結節的骨質增生及骨化,對胫骨結節有無撕脫骨折及小骨片的顯示具有優勢,但是對骨化結節形成前的 OSD 的診斷有一定局限性。
三、MRI
分為五期:正常、早期、進展期、終末期、愈合期。
1.正常:盡管患者已有症狀,但是MRI顯示正常;
2.早期:無炎症表現,無二次骨化中心撕脫;
3.進展期:二次骨化中心部分軟骨撕脫;
4.終末期:可見遊離骨片;
5.愈合期:胫骨結節骨性愈合,無遊離骨片。
國外一些研究者認為MRI檢查是診斷胫骨結節骨軟骨炎最好的方法,特别是能發現早期和進展期病竈,MRI檢查可以反映胫骨結節骨軟骨炎疾病過程,而其他檢查方法無能為力。但是MRI檢查比較昂貴且不普及這樣就限制了它在國内診斷胫骨結節骨軟骨炎的應用。
看病曆▼
男,11歲,胫骨前結節稍腫脹,右膝疼痛兩月餘,按壓疼痛,胫骨結節下部與骨幹分離。
X線片可顯示胫骨結節骨軟骨炎患者骨質及軟組織的異常改變,是診斷胫骨結節骨軟骨炎頗有價值的方法,對一些早期及可疑患者可進一步做CT或MRI檢査。
評估思路:
1.有過量的運動病史
2.胫骨結節壓痛
3.股四頭肌牽拉痛
4.股四頭肌無力
5.膝蓋骨下方的胫骨結節處有明顯腫塊
6.運動加劇疼痛和腫脹
7.胫骨結節出現腫脹
鑒别診斷:
1.骨骼變異:一般無任何症狀,在做X線檢查時發現。
2.髌骨缺血性壞死:症狀上與胫骨結節骨垢炎相似,但是症狀部位在髌骨肌腱處。
3.骨垢撕脫性骨折:明顯外傷史且局部腫脹範圍明顯增大、伴有組織淤血。無法行走、站立。X線檢查可見骨折線或者骨骺的明顯移位,骨骺邊緣較圓滑,無鋒利的尖角形成等。
治療:本病為自限性疾病,骨骺閉合後,症狀可自行消失。
一、保守治療
一經診斷,應首先選擇保守治療。标準的保守治療包括:熱敷、限制活動量、非甾體抗炎藥、膝關節護墊、物理治療。
輕微疼痛的患者停止劇烈運動4-6個月,應用抗炎藥物、膝關節護墊。中度至重度疼痛者,可局部注射醋酸曲安奈德,在腫脹的髌腱或骨骺周圍軟組織中行局部封閉(普魯卡因 潑尼松龍),也能起到很好的減輕疼痛、縮短病程的作用;但也有人反對,因它可緻周圍軟組織萎縮,甚至引起髌腱自發性斷裂。也可用石膏托或石膏管型固定制動3-6周,允許下肢負重。
疼痛劇烈者應卧床休息或拄拐以減輕對胫骨結節的應力,石膏固定或限制膝關節屈曲時間不能少于5周,4個月内避免劇烈運動。
物理治療主要是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彈性,包括:股四頭肌、腘繩肌、髂胫束、腓腸肌,其可緩解急性症狀。起始時應進行低強度的股四頭肌功能鍛煉,如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避免高強度的股四頭肌肌力鍛煉,因為其增加胫骨結節的應力。以後可逐漸增加高強度的股四頭肌鍛煉和腘繩肌鍛煉。
二、手術治療
約5%-10%的患者保守治療無效,可能伴随膝關節疼痛、下跪困難、活動受限等症狀直至成年期;對于這些患者,待骨成熟後,可考慮根據患者的症狀、生活質量選擇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包括胫骨骨碎片切除術、胫骨結節鑽孔術、胫骨結節骨釘置入術、胫骨結節部分切除術(縮小)、髌腱縱行切開術等,或聯合應用上述手術。
Ferciot和Thomson切除不愈合胫骨結節的手術方法。A:顯露胫骨結節;B:切除骨性突起。
Bosworth 認為問題的關鍵在于突出的生長闆,通過在生長闆上鑽孔,和/或骨釘置入術,以促進其融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