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漓江風光國畫

漓江風光國畫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4 04:37:03

月下漓江,波光粼粼。

一葉竹筏一張網,兩隻鸬鹚一盞燈。94歲的老漁翁黃全德撐着竹筏來到江心,忽明忽暗的漁火,神秘缥缈,幾聲吆喝之後,老人掄起一張漁網撒向江面。

這本是漓江之上傳統的漁事,如今卻引得衆多旅拍愛好者競相“打卡”。

漓江山色之美,美在倒影中;漓江倒影之美,黃布灘最是動人。成為第五套人民币20元紙币上的圖案後,廣西桂林市陽朔縣興坪鎮著名景點“黃布倒影”更是廣為人知。圖中撐一葉竹筏搖曳漓江之上的漁翁形象,帶火了黃全德,也催生出新的旅遊業态。

蓄起胡子、穿上蓑衣,随着旅拍業快速發展,興坪鎮許多像黃全德一樣的漁民改行當起了“漁模”。漁網、漁燈、竹筏,也從昔日的生産工具變成了場景道具。

漓江風光國畫(百裡漓江百裡畫)1

遊客在漓江竹筏上拍照。新華社記者曹祎銘攝

泛舟漓江,如果不是親眼看到青山尚留的“疤痕”,人們恐怕很難想象,風景如畫的漓江兩岸也曾遭受過度開采。群山間炮聲隆隆、粉塵漫天,炸魚、電魚不時發生。采石挖砂、亂砍濫伐、亂養、亂經營等問題嚴重,生态環境和旅遊秩序一度遭到破壞。

2016年,桂林市壯士斷腕,關停21家采石場,其中漓江風景名勝區内18家;投入資金約2.58億元,開展生态修複。

如今,沿着山間小路來到暗嵅采石場舊址,裸露的山體已經複綠,山腳下的窪地形成一灣清潭。山谷間秋風習習,鳥鳴婉轉,偶見村民于此歇腳納涼。

黎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鄧志貴說,從前村民生态保護意識不強,以為遍地是山,挖一點不算什麼,生态被破壞了才回過神來。如今村民專心種植柑橘和中草藥,或是從事旅遊業,村裡的鄉村遊等産業已經發展起來。

漓江風光國畫(百裡漓江百裡畫)2

這是在廣西陽朔縣興坪鎮拍攝的漓江風光。新華社記者周華攝

漓江之水,從“華南第一峰”貓兒山汩汩流出,奔騰百裡,滋養兩岸350多萬兒女。過去人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多以消耗自然資源為主,而今人們日益從變美的環境中,感受到生态“顔值”的價值。

漓江支流遇龍河畔有一個遠近聞名的“網紅村”——陽朔鎮雞窩渡村。灰瓦白牆、屋舍俨然、花團錦簇……擇一處民宿,詩意栖居,成為許多遊客在雞窩渡的“打開方式”。

村民徐文通沒想過,“雞窩”裡真能飛出“金鳳凰”。3年前,雞窩渡村污水橫流、畜禽亂竄,許多遊客到了村口轉身就走。

“大環境變好了,我們才能發展旅遊!”徐文通說。2019年7月,陽朔縣對沿河部分村屯開展“五拆五清五建”環境綜合整治。徐文通馬上響應,率先拆除自家欄圈。村民們在此帶動下,紛紛行動起來,僅僅3個月,雞窩渡村變樣兒了。

當地黨委政府鼓勵村民參與旅遊開發,同時引入外地投資者修建特色度假民宿酒店,現在村裡高端民宿酒店就有10多家。村民有的自己開民宿、開農家樂,有的到景區公司、民宿酒店工作,大家紛紛吃上“旅遊飯”。

“過去家家戶戶隻要有竹筏就出來拉客,河面上混亂不堪。現在大家看,眼前這片風光多美啊!”陽朔縣興坪鎮畫山村村民廖雪林一邊駕駛排筏,一邊跟遊客分享漓江故事。

漓江風光國畫(百裡漓江百裡畫)3

渡船行駛在陽朔縣興坪鎮漓江上。新華社記者曹祎銘攝

廖雪林是漓江生态發展成果的受益者之一。2013年,陽朔縣漓江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将漓江上萬餘艘私家竹筏統一收購、規範管理,村民經過培訓考核持證上崗,成為漓江上的筏工。廖雪林說,遇上客流高峰一天能掙2000多元。此外,由于公司統籌安排,筏工輪班上崗,下班後,他還可以幫着妻子經營小商鋪、打理果樹,小日子越過越紅火。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桂林目前正加快打造世界級旅遊城市,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良好環境。漓江之畔,一幅水更清、山更綠、城更美、人民更幸福的畫卷徐徐展開。

記者:盧羨婷

編輯:王曙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