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天貓雙11的飲品賽道,發生了一件不小的變化。根據魔鏡市場情報數據,主打椰子風味的菲諾快速出圈,在植物奶的細分類目下沖進銷售額前三,力壓該口味的常年銷冠椰樹。全飲料類目中,菲諾也超越怡寶、可口可樂等巨頭擠進前四,僅次于農夫山泉、元氣森林和OATLY。
這不僅是單個品牌的崛起,更是椰子滲透到各細分品類的代表。根據魔鏡市場情報數據,今年天貓雙11進入TOP30的植物奶品牌中,主打椰子口味的品牌占比超1/3,僅次于燕麥口味。
據前瞻産業研究院數據,2020年中國食物蛋白飲品市場規模繼續以超20%的複合年增長率增至2583億元。其中椰子風味的增速最快,根據天貓數據,椰子以109%增速位居所有口味榜首。過去很長時間,這個市場都由椰樹、歡樂家等老品牌占據,但近年來椰樹産值年年下滑,歡樂家的營收也出現了頹勢。新品牌給賽道帶來了新的生機。
不僅椰基飲品賽道,整個椰制品市場都迎來了繁榮。今年以來,從飲品、糕點到個護産品,以椰子為原材料的品牌在各個類目均有冒頭,且表現不俗。資本也沒有錯過這場熱潮,主打椰子輕蛋糕的椰滿滿今年以來完成了2輪融資,椰汁新品牌可可滿分自去年底以來也密集完成了3輪融資,資方包括真格基金、梅花創投。
椰制品為何在今年迎來熱潮?這場熱潮真的可持續嗎?新老品牌的叠代中,又透露出椰制品市場的哪些新動向?
椰制品出圈:飲品、糕點、個護賽道新品牌湧現
椰制品的走紅并非突然而至。去年,喜茶推出“生打椰椰”系列,其中生打椰椰奶凍進入喜茶年度新品銷量TOP5。奈雪的茶推出“霸氣好椰”椰子沙冰,上線3天熱賣10萬杯。但直到今年夏天瑞幸咖啡推出“生椰拿鐵”,椰制品才算真正出圈。
根據飛瓜數據,生椰拿鐵面市的4月,小紅書上以“椰子”為關鍵詞的搜索和筆記數量大幅上漲。最火爆時,生椰拿鐵單月銷量破1000萬杯,長期處于“售罄”狀态,許多顧客自發從電商平台下單生椰拿鐵的原材料——菲諾厚椰乳,然後在家自制。這引發了一股生椰拿鐵DIY風潮,也帶火了隐藏在瑞幸身後的供應商品牌菲諾。
小紅書上關于使用菲諾自制生椰拿鐵的帖子點贊數過萬
生椰拿鐵的爆火讓菲諾快速完成了B端到C端的遷徙。為适應C端需求,菲諾推出了200ml的小包裝,還在官方微信平台展示了“厚椰乳的n種調飲搭配”,試圖以“咖啡伴侶”的角色進入更多消費場景。從數據來看,菲諾進攻C端的動作十分成功。根據魔鏡市場情報,今年天貓618,菲諾進入植物奶品牌榜前十,彼時貢獻最大的單品是1L的大容量裝,到了雙11,200ml以下的小包裝取而代之,成為銷售額支柱,菲諾也順利進入榜單前三。
菲諾在C端走紅的同時,一場椰制品熱潮開始蔓延。據CBNData不完全統計,近兩年市場湧現一批椰制品新品牌,涉及飲品、糕點和個護等賽道,尤以飲品為主,植物奶、果汁、酸奶、線下茶飲誕生了大量新品牌、新産品。
因為椰制品的市場教育仍很初級,消費者對椰制品的來源時常混淆。剛從樹上摘下來的嫩椰叫做青椰,裡面的透明液體是椰子水,因為富含電解質、糖分低,椰子水大多作為天然飲品、運動飲料售賣。
如果椰子成熟為老椰子再采摘,椰果内部的乳白色椰肉就會變厚。椰肉是制作椰絲、椰蓉、椰子粉的重要原料,它與水、椰子水的不同組合,還能産出椰汁、椰漿、椰乳等椰基飲品。因為飽和脂肪含量高,椰肉還被用來制作椰油,因此常用在制作身體乳、香皂等個護産品。
中國的椰子水市場長期由國際品牌主導,包括2014年由紅牛母公司華彬集團引入中國的Vita Coco、可口可樂旗下椰子水品牌Zico等。娃哈哈2019年曾推出Little Coco椰子水,但反響甚小。近年湧現的新品牌中,線下門店“蔻蔻椰”主打鮮萃椰子水,主要搭配植物乳售賣,統一今年11月推出的“優椰”則宣稱采用100%原味椰子水。
行業龍頭椰樹所在的椰汁賽道,吸引了最多的玩家。凍顔密碼主打美容養顔的标簽,還曾推出含燕窩的單品。去年底成立的可可滿分主打無糖椰乳,首款産品上線2天即售罄,目前銷售額已破千萬。椰子知道去年雙11還榜上無名,今年就躍居植物奶榜單第4。除了新消費品牌,大型飲料品牌也在入局,元氣森林今年4月推出子品牌“夏天的風”,主打低糖椰汁,味全推出了椰子口味新品“好喝椰”。
椰子類零食過去多作為風味小吃售賣,以紮根海南的傳統品牌為主。創立于2012年的椰語堂,是海南首家把椰子小吃标準化制作和連鎖化經營的企業。新品牌椰滿滿跳出了地域的局限,從椰子油起家,定位生活方式品牌,主打産品“椰子輕蛋糕”登上天貓雙11西式糕點類目熱賣榜No.1,天貓旗艦店上線3個月,店鋪銷售額破1000萬,未來還将開發食品、飲品及洗護産品。
選擇椰子的美妝個護品牌也不少。Kopari是業内首家以100%椰子油為主要成分的美妝護膚品牌,2019年入駐天貓國際,從椰子護膚油切入,逐漸延展至面膜、精華、面霜、身體乳、沐浴乳等多個類别。
椰制品新動向:産品和渠道升級,供應鍊考驗品牌後發力
萬物皆可椰的當下,新品牌們正以全新的玩法,重塑着市場對椰制品的認知。
最直接的變化是價格,對比椰樹椰汁百毫升單價僅1.5元,椰子知道、夏天的風、凍顔密碼的百毫升單價已經翻倍,單瓶售價更是超過了10元。
椰制品價格上漲,與産品的高端化、健康化和品質化趨勢分不開。越來越多品牌開始注重椰含量指标,椰含量越高,成本越高,價格也就越高。百毫升單價最高的凍顔密碼以40%的椰含量著稱,菲諾的厚椰乳系列椰含量也在20%以上,而行業普遍椰含量僅為個位數。凍顔密碼2020年還推出了燕窩椰汁,打出了“含膠原蛋白”的口号,強化了美容養顔的标簽。
不再局限于做餐桌上酒水之外的飲料選項,以及景區裡的特色小吃紀念品,新品牌們更強調在家庭、工作、運動等多個場景下的搭配,也更強調産品的健康和功能。
順應當下的無糖風潮,可可滿分推出了無糖椰乳,椰子知道推出了O糖椰汁,椰滿滿推出輕蛋糕系列,主打0添加、低糖低脂的賣點。主打鮮萃椰子水的線下品牌蔻蔻椰則依托椰子水的功能屬性,推出了1L裝的能量水,以及三款電椰水。不僅如此,由于天然椰子水口感欠缺、定價偏高,功能性又不如專門的功能飲料,蔻蔻椰将椰子水與咖啡、果汁、燕麥奶等飲品混合售賣,圍繞“椰子水 ”推出了食草椰子水、食咖椰子水、食果椰子水,試圖拓寬銷路。
産品之外,新品牌對渠道的選擇也開始升級。比如椰汁賽道,可可滿分、凍顔密碼、夏天的風等新品牌避開了椰樹慣有優勢的飯店、酒店渠道,而是從711、羅森、全家等便利店,無人貨櫃,以及中高端新型超市切入。零食賽道,對比椰語堂主打商場、機場、酒店、景區等渠道,新品牌椰滿滿主要進駐HARMAY、Ole、CitySuper、盒馬鮮生、麥德龍等精品超市。也有品牌直接從線下突圍,比如蔻蔻椰的線下門店已入駐深圳Cocopark、KKone等購物中心及寫字樓。
電商、直播帶貨等新渠道的發展,也給椰制品品牌帶來了新機會。與超級頭部主播合作,成為品牌出圈的重要方式。今年5月椰滿滿與李佳琦直播間合作,旗下一款可食用椰油爆賣。椰子水品牌猴棒椰今年6、8、9月先後三次登陸李佳琦直播間,商品評論中不少都是李佳琦直播間粉絲。可可滿分旗下椰乳今年也相繼進入了雪梨直播間和李佳琦直播間。
對比椰樹30餘年未變包裝,新品牌的營銷玩法也新潮許多。為迎合年輕消費者,可可滿分創造了人物IP阿浪,并推出了周邊阿浪盲盒。酸奶品牌椰優格與瑜伽褲品牌Maia Active合作,強化自身的健康标簽。蔻蔻椰則與蘭蔻聯名,推出了水光啵啵電椰水。
産品、渠道、營銷以外,新品牌還在積極布局供應鍊,穩定的供應鍊成為其服務B端客戶以及加碼C端市場的後盾。菲諾長期為瑞幸、奈雪等一衆新式茶飲品牌供貨,依托的就是其在泰國、越南、海南布局的38000畝椰林。椰滿滿與3家東南亞椰子工廠簽訂了中國獨家總代理協議,目前也開始為GODIVA、滬上阿姨、喜茶、Seesaw等品牌供應椰子原料。蔻蔻椰在東南亞有近8000畝椰林,可可滿分在海南有一家原料工廠,在印尼也擁有自有椰林。
椰制品品牌集體發力上遊供應鍊背後,是這個賽道最大的難題——原料。
中國并不屬于椰子種植大國。我國唯一的椰子主産區海南貢獻了全國超99%産量,但年産量不到2.5億個,僅為市場需求的1/10不到。不僅如此,全國椰子總産量2013年達到頂峰後還出現了下滑。這使得我國近九成椰子依賴進口,每年要從東南亞國家進口20多億個椰子。
而且椰子的生長周期相對較長,一顆椰樹從幼苗到結果一般需要5到6年時間,這導緻市場無法快速消化湧入的椰子需求。據新海南報道,今年的椰制品熱潮下,海南單個椰子批發價已經從去年春節期間的6元漲到了8元,零售價突破9元,景區更是賣到了十幾元一個。
面對這個“卡脖子”問題,花時間捋順供應鍊,将是椰制品新品牌的重要功課。完整的供應鍊不僅能保證貨源充足,更能保證貨源優質,比如菲諾選用的就是28天黃金采摘期的椰子。
對椰制品新品牌來說,挑戰與機遇共存。今年之前,也曾有許多玩家涉足椰制品,試圖讓國人愛上吃椰肉、喝椰汁,比如椰子雞火鍋、椰子甜點,但都成效不大。國内最大的連鎖椰子雞火鍋品牌四季椰林,目前門店不超過40家,其中38家都分布在深圳,地域性明顯。即使對比毛肚類火鍋龍頭巴奴,門店數量也遠不及後者。2017年成立的椰子飲食線下品牌Allyeh傲椰,主打椰子甜點,目前公司已注銷,大衆點評上唯一門店也已暫停營業。更遑論無數試水椰汁,又收效甚微的大品牌,王老吉椰汁、娃哈哈椰子水都沒能打開市場。
“萬物皆可椰”的熱潮,為椰制品新品牌提供了一個極佳的突破口,但此後走得如何,品牌仍需要時間和市場的檢驗。
作者 | 熊乙
編輯 | 鐘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