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幼讀書,每每讀到場景描寫,便停下來想一想,腦海裡構畫的都是書中場景。我猜測這個習慣也許跟我學畫畫有關。
最早自己閱讀的書無非是王一梅、冰波、徐玲的童話書。這些大多數都随着時間被遺忘了。唯有一本王一梅的《雨街的貓》至今還記憶猶新。而記得的原因是結尾處的場面被我構繪在心間。難忘雨街不下雨的黑夜,屋頂上與月光交融的惆怅,随風而去的魔鬼,街角的老漁夫……皆被我繪下。至于那支小提琴曲,則在我回憶時響起。
接着又一本觸動我的書出現了,那就是《三體》。《三體》場景很多,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卻不是什麼“夜遊盧浮宮”、“水滴撞飛船”,而是第一部結尾中日落景象。染紅雲海的血色夕陽已經被我刻在DNA裡了。此後,我一旦看見日落就會立刻想起這個場景,“人類的落日”便在腦中浮現。
同時為了創造場景,我也很努力。《三體》在第二部中有一個很盛大的太空作戰的場景,講述了飛船排列的間距。我便對一艘飛船的寬度很感興趣,所以就做了一件看上去很傻的事情——我真的動手計算了一下,似乎有200米!
因為這個習慣,我就很喜歡看書中的插圖。初讀課文《百草園與三味書屋》,便對那文中的“百草園”很是向往。苦于課文中的圖不是“百草園”,隻能自己想像,把文中的菜畦、石欄、黃蜂、皂莢樹、叫天子等事物通通被我再次的繪畫出來。我腦中的“百草園”勝似天堂。可一看老師PPT上的百草園的圖,我又無比的失望——魯迅先生童年待過的百草園怎得跟我想的有些不一樣?家中《朝花夕拾》的“百草園”插圖還勉強夠看。
王爾德的故事集,曾有一段時間很受我喜歡。《漁夫和他的靈魂》中的場景,漁夫抱着美人魚痛哭。大海哭泣着,蒼白的月光下是一段悲傷故事的感人場景。可我在意的卻是旁邊的插圖:圖中,美人魚身下有影子。可影子是形魂的身體,美人魚沒有靈魂,為什麼還有影子呢?随後我又覺得自己不認真讀書了,看插圖幹嘛?有道理,于是我強壓下好奇心,繼續讀書……
時光飛逝,十餘年華在眼前成為過去。多少次,我面對生活中的片刻美好發愣。那些經典人物與場景,一次次在我眼前出現。無論是現實的,還是幻想的——一切美好都站在我身邊。這時,就算是孤獨也不會寂寞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