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約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周,到公元前256年秦滅東周,周王朝傳承了近800年,成為我國古代史上享國祚最久的朝代。周王朝從興起到強盛,再一步步衰落,在傳承到第37位君主周赧王時,最終走向了滅亡。
周王朝逐漸衰落的過程
興起周族部落在周太王古公亶父時遷到周原,逐漸強盛起來,開始實施翦商大業,經過季曆和姬昌的進一步發展、擴張,周部落已經有了和腐朽的商王朝一較高下的實力。
強盛
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興師伐纣,牧野一戰,纣王自焚,武王滅殷建周。周公姬旦攝政輔佐成王,東征平“三監”之亂、剿九夷之叛,營建東都洛邑。周公還政後,成王、康王施行仁政、鞏固政權,造就“成康盛世”,周王朝達到鼎盛時期。
微衰
昭王、穆王時,向四周戎狄蠻夷征伐不斷,雖然開疆擴土,但國力消耗嚴重,昭王甚至亡于南征途中。昭王十四年,魯國發生弟弟弑兄奪位的大逆之舉,昭王聽之任之、不予幹涉,從此開始了諸侯間恃強淩弱、相互征伐的争戰,天子之威走向衰落。
衰落
穆王之後,王室勢力越來越弱,戎狄不停侵擾,諸侯不再像以前一樣聽話。厲王為了征戰和享受,與民争奪山林川澤之利,并實施酷法,激起國人暴動,攆走厲王。此事讓諸侯發現,周天子之位并不是不可以推翻的。
幽王荒淫無道,寵愛褒姒,廢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激起申侯聯絡戎族叛亂,殺幽王、毀鎬京、滅西周。公元前771年,平王宜臼在鄭、秦、晉等諸侯國護衛下,從殘破的宗周鎬京遷至成周洛邑,進入東周時代。但在諸侯心目中,平王勾結外族弑父奪位,威望自然下降。
遷都後,王室統治的範圍隻有方圓600裡的王畿,随着分封獎勵和外族的搶奪,統治範圍越來越少,地少、民少、兵少,周天子實力越來越小,對諸侯的控制也越來越弱。與此相反,有的諸侯國逐漸強大,欲圖與周王室争奪話語權。
平王時,鄭國強大,王室與鄭國互不相信,相互交換質子,說明王室勢力的衰微。桓王欲奪鄭伯權利,鄭伯直接派人收了洛邑的莊稼,王室與鄭國徹底交惡。公元前707年,周桓王隻能召集幾個小國一起讨伐鄭國,結果王師慘敗,桓王也被射了一箭,天子威嚴掃地,從此一蹶不振。
齊桓公、晉文公相繼打起“尊王攘夷”的大旗,取代周天子号令天下,進入春秋争霸時代,周天子衰落得隻能依靠大的諸侯國來擡高自己。公元前606年,楚莊王率軍北上,到洛邑附近耀武揚威,還派人向周定王詢問象征王權的九鼎輕重,不臣之心路人皆知,周王室之衰落程度不言而喻。
進入戰國時代,諸侯國勢力更大,周王室地位更低。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封其弟姬揭為西周桓公,建立西周公國,公元前367年,公子根叛亂,周顯王又被迫分出一個東周公國,王室隻剩下王宮那麼一小塊地方,寄居于東周公國裡。公元前307年,秦軍驅逐周赧王離開成周王宮,赧王隻能來到西周公國居住。公元前256年,秦國進攻西周公國,西周公國國君投降。同年,周赧王去世,東周滅亡,周王朝滅亡。
周王朝衰落的原因
分析周王朝從強盛到衰落直至滅亡的原因,我以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周王朝延續近800年,青銅、鐵制工具的使用,促進社會生産的巨大進步;各種思想學說出現,奠定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留下了衆多的名人轶事,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研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