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做品控這個職業能學到什麼

做品控這個職業能學到什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1 12:12:44

2019年5月26日,得到App正式上線3周年。「得到」團隊通過16場主題演講,完整公開了從事知識服務3年來的工作心法。

得到App 總編室負責人宣明棟,分享了“傳說中最嚴格的得到品控”,并發布了《得到品控手冊》5.0版本。該手冊第一版亮相于2017年5月,凝結了得到團隊打造知識服務産品的心法和方法,并承諾會不斷疊代,免費開放給外界共享。

以下為演講全文。

大家好,我是宣明棟,在得到負責産品品控工作。你們看到的得到品控手冊,就是我所在的部門總編室牽頭,集合全公司之力完成的。

今天我的任務,是應我的同事委托,介紹得到的品控工作。江湖傳聞,得到的品控最嚴格,那麼我們究竟是怎麼做品控工作的?

做品控這個職業能學到什麼(深刻洞察有魅力)1

我的答案就是一句話,得到的品控就是産品化。

什麼是産品化?産品化是個行業術語,對很多人來說很陌生。那我先從一個“虛假”廣告說起。這個虛假是帶引号的,隻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

這實際上是一個優秀的廣告。它就是農夫山泉的一則著名的廣告語:“我們不生産水,我們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為什麼說這條廣告語是虛假的呢?是因為這句話好像是說,農夫山泉沒有做任何事,隻是把水搬運過來而已。水,天然就存在的,确實不是農夫山泉生産的。但是問題是,如果僅僅是把水搬運過來,我們為什麼願意花錢來買農夫山泉呢?

農夫山泉其實做了四件事:

1、 知道哪裡的水源好,從什麼地方取水;

2、對水進行了淨化處理,保證了水的安全性。

3、把水封裝在不同規格的容器裡,有小瓶,有大桶,對應了消費者不同場景的需求。

4、分發網絡,通過超市和水站讓消費者就近可以買到。

農夫山泉做的這些事情,就是産品化,天然水的産品化。你想想,天然的水到處都是,但是你能喝嗎?你能用嗎?你能帶着一條小溪上火車嗎?!

你不能,你要喝到水必須依賴天然水的産品化。

重點來了!如果把純淨水這個關鍵詞改為“知識”,這個邏輯是不是成立?

人類積累了幾千年的存量知識,如同大自然中的水那樣,這裡有一點,那裡有一點,這裡的水幹淨一些,那裡的水渾濁一些。你如何得到有價值的知識呢?必須像農夫山泉那樣,把知識産品化。

産品化是什麼?産品化是對一個産品各個維度的設計、規定和執行。

理解了産品化,接下來是理解産品化和品控的關系。

什麼是品控?品控就是産品的品質控制。是用來保證産品達到質量的制度安排?

我在這裡再次要提到農夫山泉。我不是在做廣告,實際上我們也沒有收廣告費。我是請你注意一件重要的事,農夫山泉把産品化變成了品控。

水的品質有什麼特點?很難評估對不對?就算喝了有很多細菌的水,拉肚子都要4個小時以後。越是品質好的水,越是無色無味的。無色無味的水,怎麼評估它的品質?

農夫山泉用産品化解決這個了問題。封裝的不同規格、包裝的色調、淨化工藝、水源選擇等等,各個維度的産品規定,綜合起來達成了一個具備好品質的總目标。

品控,就是産品化的執行。

知識,和水太像了。如果你沒有能力,你就很難評估一個知識産品的好壞。如果你學習到有問題的知識呢?當時你也發現不了,一樣有時間滞後,當你遇到更好的知識,或者你去實踐,才能發現你學習到的知識是不是好的。

一句話,我們用品質思考,用産品化說話。用品質樹旗,用産品化走路。

所以,得到的品控就是産品化。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得到的産品化具體怎麼做?

先說目标,再說方法。

得到的知識産品,設計要達成的總目标是什麼?

這個總目标三年前就公開了,寫在第一版《品控手冊》裡,至今沒有改變,我原文念一遍:

為用戶提供單位時間價值最大化的學習解決方案,以回應當前時間高度碎片化、跨界學習成為必須、終身學習缺乏解決方案的挑戰。

得到的知識産品,都是為了實現這個總目标。

目标确定了,具體怎麼做呢?具體的做法是執行一個七維模型。這七個維度是什麼呢?産品規格、課程定位、應用場景、問題意識、内容完備、自然語言和紅線标準。

我從七個維度裡各取了第一個字,合起來就是一句詩,或者是一句咒語:産課應問内自紅。如果你願意,可以這樣記憶:“生産課程應該問内容是不是自己就能紅”。

産課應問内自紅。下面一一來解釋。

第一個是産品規格。

産品規格是确定一節課的時長是多少。得到規定,每一講的時長都在12分鐘以内。不管你是什麼類型的課程,什麼難度的知識,一律執行這個規定。

實際工作中确實有特殊情況,那麼出現特殊情況怎麼辦?可以申請延長。延長3分鐘以内需要總編室批準。延長3分鐘以上,5分鐘以内要CEO批準。延長5分鐘以上,要董事會批準。

讓董事會批準,是個玩笑,是羅胖脫不花用這種幽默的方式表示這個規則的嚴肅性。

為什麼要堅持這個規則?背後的本質是用戶的時間和精力管理。不管内容是什麼,用戶一旦開始學習,那麼對這一次的學習需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要有準确的預期。

第二個是課程定位。

課程定位表面是選題,确定什麼内容可以生産。背後的本質是回答得到的課程是為什麼人服務的。得到産品是為誰服務的?是為終身學習者服務的。

什麼是終身學習者?是那些已經完成了學制教育,出于疊代、興趣、成長等等需求持續學習的一群人。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體系,形成了比較穩定的三觀,同時他們的職場生活緊張忙碌,對學習效率和性價比非常敏感。

人群特征清楚了,他們的需求特征是什麼呢?

大緻說來,他們對新認知的獲取比較渴望,對新技能的掌握比較急迫,對自我成長的速度比較期待,對陌生事物的好奇心比較強烈。

因此,在課程設置上,必須滿足終身學習者的需求。每一門課需要邊界清晰,主題明确,符合用戶的心理賬戶設置和價值獲得預期。

第三個是應用場景。

應用場景是設定得到産品是在什麼環境下被使用的。答案很清楚,是讓用戶可以利用通勤時段、運動時段、家務時段等等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這個設計是适應用戶時間高度碎片化的現實。讓過去沒有意義的時間可以變得有意義。

因此,得到産品設計為以音頻為主,圖文為輔。用傳播學的語言,得到産品是一個聲音媒介。

當我們強制自己不能使用視覺通道,例如ppt、闆書、示意圖、圖像資料等等,我們還能不能把事情說清楚?

當你不能展示圖片,你還能不能講清楚基因的結構?當你一個公式都不能用,你還能不能說明白概率的計算方法?當你不能使用視頻演示,你還能不能表達出一個算法的巧妙之處?

我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得到系的老師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多說一句,得到也不是沒有視頻類課程,但即使是視頻産品,我們也要求這個産品用戶可以關掉視頻隻聽音頻。這樣,按照聲音媒介的規律生産所有知識産品,是得到的一個全局性要求。

第四個是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設定每一節課的内容組織模式。學習有點反人性,怎麼能讓用戶一旦開始學習,就被内容吸引,不斷地學下去?

答案是解決内容叙述的動力問題,問題意識是課程内容展開的核心動力。

舉了一個例子,說你怎麼介紹宣宣?說身份、職位、經曆、業績等等,這些元素都似乎有用,但是都不能讓你了解我,更不能讓你對我有印象。那什麼是好的解決方案?脫不花說,你可以回答一個問題:宣宣的花名為什麼是“杠始天尊”?

我這個花名“杠始天尊”就是脫不花給我起的,顯然是模仿道教的“原始天尊”說法,說我特别愛擡杠。

這一下讓聽衆有了興趣,你也就知道怎麼組織我的素材了,你可以說我隻穿始祖鳥的故事,再說我馴化抖音的故事,最後說我在開題會上跟老師吵架的故事,你就對我有印象了。

組織一組知識點,是不是隻存在一個問題意識?當然不是。用不同問題意識組織起來,都是成立的。但是有水平高低的問題。一些問題意識,就比另一些問題意識,要高級、深刻、有洞察、有魅力。這正是展現品質的地方。

告訴大家一個大秘密。江湖傳聞,得到總是在虐老師,總跟老師“磨稿子”,那在磨什麼?是磨他們的知識嗎?當然不是,每一個老師都是各自知識領域的大專家,怎麼可能磨知識。那到底在磨什麼?今天告訴你答案,就是在磨更好的問題意識。

第五點是内容完備。

内容完備是指,在課程的整體設計上,對涉及的知識主題要有完備性的交付。對一個知識主題,要求展示這個主題的體系和精髓,不能是幾個知識點,知識點之間沒有聯系。所以,内容完備要解決的是講述布局的問題,也就是課與課之間的關系問題。

舉個例子說明一下。

唐詩是一個大的知識主題,全唐詩就收錄了近五萬首。如何才能完備性地展示這個知識主題呢?

清代的《唐詩三百首》是一個好榜樣。每一個唐詩的品類都有涉及。古詩樂府,七言五言,每一類都有代表作。怪不得成為中國流傳最廣的詩詞選集。

不過品類不是唯一的建構完備性的方法。得到出品的熊逸老師的《唐詩50講》,是按唐詩主題組織的,一共11個單元,第一單元是登高,最後一個單元是快意。這也是一種内容完備。

還可以有别的方法。比如,用數據挖掘,看看唐詩的高頻中心詞是什麼。把唐詩看成一個網絡,每首詩是一個節點,高頻中心詞是連接最多唐詩的那些詞彙。我沒有真的去跑這個數據,這裡做一個思想實驗。假如結果是這樣的,一共有7個高頻中心詞,風月思酒花夢愁。這七個詞連接了90%的唐詩。那麼用風月思酒花夢愁做結構,分七個部分讨論唐詩,也是一種内容完備。

說到這裡,你就明白了,内容完備不是必須遵守現有的學科通用分類,而是建立一個觀察知識主題的視角。

學科通用分類是一個視角,但不是唯一的視角。不使用通用分類,使用一個新視角做結構,往往使得我們對知識的理解有了新的認識、對知識的處理有了新的方法、對知識的意義有了新的闡發,因此也就具備了高品質。

第六點是自然語言。

“自然語言”這個詞是羅胖的原創,說的是講述知識應該用什麼語言風格。

我來舉幾個例子。先說一個段子:

一個書呆子來到鄉下,看見一隻豬在拱白菜,于是他要叫人來制止這件事。但是這位書呆子既不認識豬,也不認識白菜,于是高聲叫道:快來人啊,動物吃植物了!

你看,“動物吃植物”就不是自然語言,讓聽衆無法理解他具體指的是什麼。

你别覺得這是個段子,一具體到知識生産,很多人都會犯這個“動物吃植物”的錯誤。看下面這三句話:

1、食物攝取方式和身體質量指數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2、身體質量指數是食物攝取方式的函數。

3、食物攝取量根據一種單調遞增關系預測了身體質量指數的水平。

是不是很難理解?你沒有經過學術訓練,就很難理解作者要說什麼意思。其實,這三句話都可以這樣說:吃得越多,變得越胖。

重要的是,“吃得越多,變得越胖。”這個表達,你聽得懂,但是并沒有損害原意,并沒有扭曲知識。

是真佛隻說家常話。用平實的語言講清楚深刻的道理,既是得到的要求,也是得到的品質。

第七點是紅線标準。

紅線标準,就是内容必須符合法律法規。這是底線标準,絕不能觸犯。除了政策紅線,還包括知識産權、文字和語音規範,還有我們倡導的主流價值觀和堅持建設性的态度。

我舉一個例子。有一位作者的初稿是,人生有三大任務,第一項任務就是學好英語。但是這麼表達,觸犯紅線了。

問題在哪裡呢?問題在“學好英語”。隻說英語就表達出英語第一甚至唯一這個偏見。注意,這裡我們不是讨論人生的任務應該是什麼,而是讨論作者的意圖怎麼表達才是合規的。作者的本意是表達是一種開放的心态,如同歌德說的那樣,你要隻懂一種語言,那你就實際上不懂語言。如果是這樣,為什麼一定要學英語呢?法語、日語、西班牙語,都可以啊。

所以,正确的表達是,人生有三大任務,第一項任務就是學好一門外語。

我們對内容審核的理解,遠遠不是一張負面清單,而是包含了我們對品質的最高追求。

七個維度說完了,總結一下,得到的知識産品化,就是要做到一句詩,産課應問内自紅。

這句詩的真正含義是,産品規格确定了知識容量、課程定位确定了講述對象、應用場景确定了聲音媒介、問題意識确定了叙述模式、内容完備确定了知識圖譜、自然語言确定了語言風格,紅線标準确定了合法合規。

但求品控有信用,産課應問内自紅。得到的内容品控,至此可以完整向各位交付。

接下來,我們要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得到這麼重視品控?

答案是四個字,安身立命。

最後,我還要說兩件大事。第一件事是我們的《品控手冊》最新版已經完成,我們最新的品控經驗都已經固化在這一新版本當中了。在得到app中輸入“品控手冊”,即可免費下載,并對我們進行監督。

第二件大事更大了,我是得到公司年齡最大的員工,今年54歲。但是我趕上了百歲人生的時代紅利,借此學習羅胖,學習何帆老師,他們一個說要做20年跨年演講,一個說要30年觀察中國正在發生的曆史。但我比他們厲害多了,比他們倆加起來還厲害,我的願望是每年都來發布最新版的《品控手冊》,要連發66年。

好,我代表公司的同事,正式發布《得到品控手冊5.0》。

現在開始,你可以在得到App裡搜索“品控手冊”,就可以免費領取。請你領取,然後監督我們。 謝謝大家。(李國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