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三皇基本明确了就是那三個人。五帝的争議就相當大,當然并不是說五帝所有人的争議都大,前兩位五帝炎黃是基本沒啥争議的,最後收尾的兩位五帝,也基本是那高度。關于五帝的争議,主要集中在第三位五帝人選上。
第三位五帝人選,一共有四位:白帝少昊、水神共工、玄帝颛顼、亳帝高辛(帝喾)。
之所以會造成這種現象,還是要說回到黃帝頭上。第一次将華夏粘合在一起的黃帝,自己本人是牛人,自己的團隊有牛人,更氣人的是,人家培養出來的孩子還很優秀。
黃帝将蚩尤擊敗之後,再回首發現桌上已無牌友。天下第一的孤寂感襲來之後,黃帝并沒有志得意滿,而是正确認識到身下隐藏的危機。
黃帝此時的位置下面,有兩個火藥桶。一個是南邊的苗蠻,蚩尤雖敗,苗蠻部落卻無法全部将其毀滅,如何善後是擺在皇帝眼前的一個棘手的問題。另一個是東邊的東夷人,既然你們都可以上牌桌過把瘾,我們東夷人就不行嗎?
南蠻和東夷的蠢蠢欲動,帶來了黃帝時代也是整個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外交危機,而黃帝也見招拆招,針對性的開創了一個後世延用數千年的外交手段——聯姻。
要不怎麼說黃帝是大牛呢?農業、醫藥、内政、外交,人都是實打實的開拓者和先行者。
不過黃帝時代,雖然母系氏族的光芒已經褪去,不過幾千年的沉澱不是說消失就能夠徹底消失的。于是乎,後世的聯姻一般都是女兒送出去,兒子娶進來。黃帝這裡是把兒子送出去,去給人家當上門女婿。
方案定下來了,就差人選了。其實也根本沒得選,此時黃帝能夠扛事的兒子就兩個,長子少昊,次子昌意。而次子昌意由于結婚的早,已經成家了也不好派他出去。而此時從未上過牌桌的東夷人最為躁動,那就隻有先把長子送過去暫時穩住局勢吧。
白帝少昊,該你登場了。
作為黃帝長子,他的光芒一直被他父親所掩蓋。此時有獨當一面的機會,自然要好好表現。少昊治東夷,主要方式就一招——同化。而同化帶來的後果,也是好壞參半。
先說好的吧,東夷人原本是個非常混亂的部落,少昊到來之後,通過引入華夏部落的技術、曆法等,将東夷部落整合成了一個進退有秩序、上下有等級的集合體,使東夷人的生産生活水平和華夏部落達到了持平,加快了兩個部落的融合速度。
再來說壞的,少昊将東夷部落整合之後,對于華夏部落來說,無疑是出現了一個強大的對手。加大了兩個部落的融合難度。少昊前期不斷有技能輸出的時候,這自然不是問題。而當少昊的技能都輸出的差不多了,東夷人的反噬就來了。
這種反噬,在之後持續了數千年之久。不過這并不是少昊該考慮的問題,他應該考慮的是目前該怎麼辦?
作為黃帝的長子,少昊确實也是牛人。但通過他來到東夷之後種種措施,比如提升農業、改進技術等可以發現他終究不如他老爹,至少有一個方面不如——少昊不知兵。
就是因為不知兵,或許也是不夠狠吧,當東夷人開始反噬的時候,他就扛不住了。扛不住了怎麼辦,請老爹幫忙吧。
此時黃帝已經老了,再說他也不可能親自過來。不過東夷的事也不能不管,此時黃帝環顧四周,巧了,還真有個人可用。自己的一個孫子,年齡不大,水平倒是不錯。那就你去幫幫你伯父的忙吧,幹的好回來就來坐我這個位置吧。
這個被黃帝點名的孫子,名叫颛顼。
颛顼是昌意的兒子,黃帝的長孫。既然祖父親自點名要自己去,又給自己畫了這麼個大餅,那幹嘛不去。颛顼提槍上馬,直奔東夷而去,剛和少昊見面,就發生了一件非常不愉快的事情。
當時東夷人非常信任占蔔,做什麼都要通過占蔔來完成。搞得巫師能量和地位都非常大,當時正有一個巫師給少昊說,通過占蔔發現他已經不适合再繼續當東夷人的首領了,還是盡早退位的好,弄得少昊很沒面子。
少昊被東夷人擺了一道,一時束手無策。眼看局面就要失控,此時恰逢颛顼前來,了解事情經過之後,颛顼冷笑三聲,直接上去手起刀落就把這個妖言惑衆的巫師給砍了。
颛顼一來就給東夷人搞了這一手血色浪漫,立馬就把局面給鎮住了。
少昊這些年對東夷人太好了,東夷人開始越來越不把他當回事。可當看到這麼強硬的颛顼,直接就拉垮了。在斬巫師立威之後,颛顼做了個簡單的走訪調研,頒布了第一條命令:
以後都特麼别信巫師了,就信老天爺。老天爺天氣好的時候就外出幹活,天氣不好就自己在家反思。以後誰再敢說自己是巫師,别怪爺們對他不客氣。
東夷人的反噬被颛顼暫時性壓制住了,然而想東夷人就這樣老實下來,顯然是不太可能的。好在颛顼除了武的一手,文的一手也是玩得非常溜的。
東夷人老是想要搞事情,心理不平衡的原因其實隻占很小一部分。更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食物不夠吃,少昊雖然提升改進了東夷人的農業生産技術,但東夷人口的激增,帶來的物質需求卻是他無法解決的。
少昊沒辦法解決的問題,颛顼有辦法解決。
當時的人主要是種植一些野生植物,但對野生植物的習性、産量卻并沒有過多的了解。這種情況就導緻了很多人種地一年忙到頭,收成卻寥寥無幾。
颛顼通過仔細的選擇,在諸多野生植物中選定了三種,作為每家每戶首要選擇的三種作物。從此大家不再盲目的見什麼種什麼了,而是有了定位非常準确的選擇範圍。
可能當時颛顼自己也不知道這個決定能有多麼重大的意義,但從後世的角度來看,他這個決定實在不可謂不偉大。
他選擇出來的三種作物是菽、粟、黍。而這三種作物更通俗的名稱是:大豆,小米,高粱。五谷之三,在颛顼這個時代被定了下來,從此在中國人的餐桌上流傳了數千年。
這三種作物也對得起颛顼對它們的選擇,在産量和質量上,給了當時的人們極大的回饋。餓肚子的問題在很長時間裡都不再是問題了,直到人們有更高的追求出現為止。
安撫東夷、發展農業,颛顼的才能在東夷地區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此時黃帝已老,傳命颛顼回去繼位。
颛顼臨走之時,在少昊的孫子中,帶走了一個他最喜歡的侄子。這個孩子年齡尚幼,但卻長得非常俊美,乃至他的名字都單名一個“俊”字。
這個叫“俊”的孩子,後世還有一個非常出名的稱号——帝喾。
颛顼帶着帝喾離開了,少昊永久的留在了東邊大地上。在此後的數十年間,東夷人在他的帶領下,開始變得愈加強盛。也為後世的中原政權,帶來了無盡的麻煩。
颛顼回到黃帝處不久,黃帝便即逝世。本該還大有一番作為的颛顼,卻因為一個人的出現,就此打住了。
打住颛顼進取步伐的人,叫做共工。他還有一個更響亮的稱号——水神。
共工是炎帝的孫子,當初黃帝一個人在最高點風光無限時,曾派出兩個人往兩個人方向去解決剩下的兩個火藥桶。
派往東夷的是黃帝長子少昊,少昊最後交卷應該是九十分。畢竟如果沒有颛顼,少昊最後有較大的可能是搞不定東夷那一攤子的。
派往南蠻的,就是共工。從共工的角度來看,他得分應該是100分。但是從黃帝繼任者颛顼的角度來看,他得分應該是零分。兩個角度看完全不一樣的分數,其實也一點不奇怪,立場不一樣。
就像是有些高考零分作文,文采修辭都是上乘,就是核心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思想背道而馳。共工,就是在黃帝時期寫出完美修辭的零分作文的人。
先來看看共工做了什麼事吧,水神水神,顧名思義,共工是靠治水發家的。不過他治的水不是黃河,而是長江。共工自從被黃帝指派到南蠻之後,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長江水患。
長江,在諸多南方人眼裡,是一條比黃河還要“母親”的母親河。特别是長江中下遊地區,地勢平垣,水網密布,水流還平緩,怎麼看都比黃河更适合母親這個角色。
然而長江終究不是母親河,而且出場時間比黃河晚了好幾百年。奇怪嗎?其實也不奇怪。
長江的優點确實衆多,然而卻也有一個緻命缺點。這個缺點導緻長江在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承擔母親這個角色,而當這個缺點被逐步解決之後,黃河母親河的地位已經無法撼動了。
長江這個緻命的缺點是瘴氣,可能現代人對瘴氣的可怕沒什麼感覺了。不過也不用回到大幾千年前了,視野就回到幾十年前,杜聿明帶着數萬人由緬甸經野人山退回國内,死傷居然比戰場上死亡的人還多,就對瘴氣的可怕可以感知到一二了。
共工也怕瘴氣,但黃帝的命令他是不敢不聽的。他到達南蠻地區仔細觀察之後,發現長江下遊水流平緩,然而占地卻廣。所以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長江加以治理。
如何治理,共工開創性的開創了築堤的方式。在長江枯水期,共工帶領南蠻族人,在長江下遊兩岸築起了堤岸。當豐水期到來之後,長江洪水無法漫過堤壩,隻有一路流向大海。
築堤束水的好處有兩點,一是收窄了江面,空出了大面積的沖積平原以供人們生産居住。二是加快了水流速度,在高速水流日積月累的沖刷之下,南方嚴重的瘴氣被得以稀釋,長江流域開始越加變得适合居住。
築堤治水使得南蠻居民的生産生活得到了飛躍式的提升,但這種方法并不是萬能的。在不久的将來就會看到,一個人同樣使用築堤治水的方式,産生了截然相反的效果。
築堤治水之外,和颛顼類似,共工也在南蠻因地制宜,發現并推廣了适合南方地區大面積種植的另一種五谷作物——水稻。
築堤治水,推廣水稻,共工在南蠻地區獲得了極高的聲望。但是為何他在颛顼時期隻能得零分呢?
原因無他,隻因共工是炎帝後裔。
少昊颛顼整合東夷,是為了更好的使東夷人和華夏人融合。共工整合南蠻,是為了提升南蠻的整體實力,進而和華夏聯盟對抗。
黃帝在時,共工自然不敢造次。現在黃帝都不在了,颛顼你又算哪根蔥?
共工心裡很不爽,颛顼心情也不怎麼樣。你們家當年妄圖和我爺爺争天下,失敗了我爺爺沒和你家計較,還給你立大功的機會,你非但不知道感恩,還想和我沒上沒下的?
當兩個各自有着巨大威望男人都看對方不爽時,戰争就無可避免了。這場戰争的過程乃至名字都沒有具體記載,隻知道共工敗了,颛顼勝了。
共工敗的并不是很徹底,隻是下了牌桌,身體并沒有被毀滅。共工之後的南蠻一直和中原人緩慢的融合,時間前後數千年,遠沒有東夷人融入華夏人如此痛快。
颛顼勝了也是元氣大傷,此後一直到他的生命的盡頭,他再未有過任何大動作。生命盡頭的颛顼做了人生中最後一件正确的大事,傳位給了他的侄子,當年他從東夷帶回來的帝喾。
帝喾在位時間大約70年,他在位期間既沒有黃帝炎帝時期的波瀾壯闊,也沒有颛顼時期的血色浪漫。但他同樣是這第三位五帝的無可争議的候選人。因為他這一生,做了三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第一件事,遷都于亳。從黃帝到颛顼,華夏和東夷南蠻人之間數代的搏殺,天下已是遍地狼藉。帝喾于這個地方重新建都,将原本燥動的人心拉回了生産種地上。事情雖然微不足道,意義卻值得大書特書。
第二件事,推廣貨币。在帝喾時代,人們已經可以對天然的金屬如銅等進行簡單的加工。帝喾将此類簡單合金和貝殼等結合,組成了最早期的貨币形式。以物易物的方式開始被沖擊,帶錢走天下開始慢慢占據市場主流。
如果說前兩件事都是帝喾的主動作為而影響後世的話,那這最後一件事,就隻能算他的無心之舉了。第三件事——生出來了優秀的孩子。
生孩子這件事雖然是可控的,但孩子的質量卻不是能夠掌握的。然而帝喾非常幸運,他至少有三個孩子相當的優秀,優秀到乃至于提升了他在後世的知名度。
這三個孩子分别叫做堯、契、棄。他們幾乎都在各自的領域,各自的時代,将各自的功業做到了極緻。而作為他們共同的父親,自然也受到他們的加成而光環倍增。
少昊、颛顼、共工、帝喾,第三位五帝的争議一直存在,相信在之後仍将會一直存在。至于哪一位更合适,就見仁見智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