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初中文言文虛詞之字的用法

初中文言文虛詞之字的用法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7 02:37:04

初中文言文虛詞之字的用法?例:1.友人慚,下車引之(之:代詞,可譯為“他”,指元芳),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初中文言文虛詞之字的用法?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初中文言文虛詞之字的用法(初中階段文言虛詞)1

初中文言文虛詞之字的用法

一,充當代詞(一)人稱代詞。常用作第三人稱,可根據語境靈活翻譯為他(她,它),他(她,它)們

例:

1.友人慚,下車引之。(之:代詞,可譯為“他”,指元芳)

(《太丘與友期》)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之,代詞,可譯為為“它”)《〈論語〉十二章》

3.沿河求之,不亦颠乎?(它,代指石獸)(《河中石獸》)

4.豈能為暴漲攜之去?(它,指石獸)(《河中石獸》)

5.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它,指石獸)(《河中石獸》)

6.學而時習之(《論語〉十二章》)

7.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關雎》

8.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

9.又數刀斃之(《狼》)

10.石青糁之(《核舟記》)

11.執策而臨之。(《馬說》)

12.心樂之。(《小石潭記》)

13.具答之(《桃花源記》)

14.策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

(二)指示代詞,可譯為“這”“此”等

1.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代這件事)(《河中石獸》)

2.屬予作文以記之。(代這件事)(《嶽陽樓記》)

3.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

4.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5.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

6.處處志之(《桃花源記》)

二,充當助詞,相當于“的”

例: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愛蓮說》)

2.其反擊之力…(《河中石獸》)

3.然則天下之事…(《河中石獸》)

4.山間之朝暮也。(《醉翁亭記》)

5.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醉翁亭記》)

6.山之僧曰智仙也(《醉翁亭記》)

7.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醉翁亭記》)

8.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閑人之述備。(《嶽陽樓記》)

9.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嶽陽樓記》)

10.餘嘗求古仁人之心,異二者之為,何哉?(《嶽陽樓記》)

11.夫君子之行(《誡子書》)

12.能以徑寸之木(《核舟記》)

13.關關雎鸠,在河之洲(《關雎》)

14.所謂伊人,在水之湄(《蒹葭》)

15.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間,不以千裡稱也。(《馬說》)

三,用于标明前置賓語

例:

1.何陋之有?

2.學學半,其此之謂乎!(《雖有佳肴》

3.宋何罪之有(《公輸》)

四,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例: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2.而兩狼之并驅如故。(《狼》)

3.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道之行也》)

4.客之美我者(《鄒忌諷齊王納谏》)

5.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陋室銘》)

6.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7.當餘之從師也,負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東陽馬生序》)

8.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五,表示定語後置

1.馬之千裡者(《馬說》)

2.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嶽陽樓記》)

六,音節助詞,無實義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2.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說》)

3.怅恨久之(《陳涉世家》)

七,動詞,去,往,到

例:

1.吾欲之南海,何如?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少府之任蜀州》

3.辍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4.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孟浩然之廣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