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對人禮貌的稱呼

對人禮貌的稱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6 19:19:41

在現代漢語裡,人稱代詞“您(nín)是一種禮貌的稱呼。在古代漢語裡,由于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關系,禮貌的稱呼規定得很嚴,而且比現代漢語裡的禮貌稱呼多得多。第一人稱用謙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用敬稱。現在分别加以叙述。

對人禮貌的稱呼(禮貌的稱呼)1

第一人稱

第一人稱就是說話人自稱。在古代漢語裡,第一人稱代詞有“吾”“我”“餘”“予”等。但是,說話人對于尊輩或平輩常常用謙稱。

對君自稱為“臣”。如“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韓非子·扁鵲見蔡桓公》)。在上古時代,對尊輩或平輩,也可以自稱為“臣”。如“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史記·孫膑》)。漢代以後,也自稱為“鄙人”。如“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馬中錫《中山狼傳》)。

對尊輩或平輩自稱其名。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有時候,寫作“某”,其實也是自稱其名。如“某啟”(王安石《答司馬谏議書》)。正式寫信,實際上還是寫本名的,隻是在起草的時候,為了省事,可以用“某”代本名。因此,王安石《答司馬谏議書》中的“某啟”,實際上就是“安石啟”。下文還有四個“某”,都是“安石”的意思。

君對臣,自稱“寡人”。這是春秋戰國時代的稱呼。如“寡人無疾”(《韓非子·扁鵲見蔡桓公》)。又自稱“孤”。這是戰國以後的稱呼。如“孤不度德量力”(《三國志·隆中對》)。

對人禮貌的稱呼(禮貌的稱呼)2

第二人稱

第二人稱就是說話人稱呼對話人。在古代漢語裡,第二人稱代詞有“汝”“爾”。但是,在表示尊敬或客氣的時候,第二人稱常常改用敬稱。

臣對君,稱“君”(春秋時代),稱“王”或“大王”(戰國時代及後代)。如“君有疾在腠理”(《韓非子·扁鵲見蔡桓公》)。又如“五步之内,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又稱皇帝為“陛下”。如《史記·淮陰侯列傳》:“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您不會統率士兵,但是您很會統率将軍)。”

對一般人表示客氣,稱“子”。如《詩經·鄭風·褰裳》:“子不我思,豈無他人?”也稱“君”。如《三國志·隆中對》:“君謂計将安出?”又稱“足下”。如《史記·陳涉世家》:“足下事皆成。”又稱“公”。如《陳涉世家》:“公等遇雨。”

對有爵位的人稱他的爵位。如《三國志·隆中對》:“将軍身率益州之衆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壺漿以迎将軍者乎?”又如《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鄙賤之人,不知将軍寬之至此也。”

對長者,稱“先生”。馬中錫《中山狼傳》:“先生豈有志于濟物哉?

”對朋友,稱其字。古人有名有字,如司馬光名光,字君實;王安石名安石,字介甫。尊輩對卑輩,可以直呼其名,如果對平輩,就該稱其字,才算有禮貌。如王安石《答司馬谏議書》:“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覆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對人禮貌的稱呼(禮貌的稱呼)3

第三人稱

第三人稱是說話人同對話人說起的另一個人或另一些人。在古代漢語裡,第三人稱代詞是“其”“之”等。第三人稱也有敬稱,這種敬稱一般就是那人的身份。如《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公之視廉将軍孰與秦王?”

以上所述,隻是比較常見的謙稱和敬稱,此外還有許多謙稱和敬稱,這裡不詳細講了。

對人禮貌的稱呼(禮貌的稱呼)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