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功塑像(此圖采自網上)
一個叫張次良的人将王正功這兩首詩刻在獨秀峰東南側的讀書岩上方的崖壁上(此圖采自網上)
(一)
百嶂千峰古桂州,
鄉來人物固難俦。
峨冠共應賢能诏,
策足誰非道藝流。
經濟才猷期遠器,
縱橫禮樂對前旒。
三君八覆俱鄉秀,
穩步天津最上頭。
(二)
桂林山水甲天下,
玉碧羅青意可參。
士氣未饒軍氣振,
文場端似戰場酣。
九關虎豹看勁敵,
萬裡鹍鵬竚劇談。
老眼摩挲頓增爽,
諸君端是鬥之南。
碑上還刻着序言:“嘉泰改元,桂林大比,與計偕者十有一人,九月十六日,用故事行宴享之禮。提點刑獄權府事四明(王正功家鄉有四明山)王正功作是詩,勸為之駕”。從序言可以看出,這兩首七律是勸駕詩。“勸駕”:勸人任職或做某事,是中國古代官員禮賢下士之舉。勸,勉勵的意思;駕,指推薦人才,願親自駕車相送至京師之意。
獨秀峰上石刻.右上方為王正功詩石刻(此圖采自網上)
王正功賦此詩後不久,發生了興安縣令放縱兒子打死縣衙小吏案;王正功秉公執法,将案犯送鄰路交押而得罪了那位縣令,竟被誣告罷官。後雖查清,王正功恢複名譽,但已無官可做,年事又高,被朝廷派到福建武夷山當了一個廟祝,在那裡終老,時年71歲。
也許是王正功被罷官緣故,當事人為脫幹系而用泥淖蓋住了那塊石刻,也許是天長日久,從崖壁間滲出的雨水夾雜着岩縫間的泥沙,遮住了那塊石刻...
獨秀峰摩崖石刻(此圖采自網上)
1983年,兩位年輕的桂林考古工作者在調查清理獨秀峰崖壁上的石刻時,輕輕地掀開腐殖層,竟意外發現保存完好的那塊石刻作品;被曆史塵埃湮沒了近800年的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千古名句的石刻作品又重現于世。
桂林杉湖景區王正功塑像(此圖采自網上)
(甯波公園綠地等已有不少兩院院士等塑像,這非常好。同時也希望能多看到英雄人物和曆史文化名人的塑像)
王正功(1133-1203),南宋人,鄞縣(今浙江甯波)人。...曾任莆田縣知縣...潮州通判...68歲高齡到桂林任廣南西路提點刑獄權知府事。
據說四明“慶曆五先生”之一的王說是王正功的曾祖父。北宋慶曆年間,王安石任鄞縣知縣期間,為了倡導重教好學的風氣,專門請來五位大儒進城辦學,分别是:楊适、杜醇、樓郁、王緻、王說。聚鄞縣妙音書院,開四明講學風氣;史稱“慶曆五先生”。
王正功一生為官正直清廉,不懼得罪權貴。嘉泰元年(1201),其以地方官身份,宴請桂林中舉的學子。席間,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成為千古絕唱,足以使這位耿直的老者跻身文化名人之列。
桂林獨秀峰(此圖采自網上)
王正功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用極為簡潔、有力的語言,表達了對桂林山水的極緻贊美。從此,桂林山水更為世人認可和贊美。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洪本健說,王正功的詩句極好地凸現出桂林的山青、水秀、洞奇和石美,确立了桂林作為風景旅遊城市在中國乃至國際上的地位。
唐代大詩人杜甫、韓愈、王昌齡、李商隐等都寫過關于桂林山水題材的詩。而王正功則吟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到了元、明、清時期,關于寫桂林山水之美的詩篇有2000餘首。後代部分文人創作詩歌或者散文時,甚至直接引用王正功的原句。
公元1258年,南宋末年的李曾伯寫了“桂林山川甲天下”詩句
公元1882年,清代的金武祥寫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絕妙漓江秋泛圖”詩句
近代愛國人士吳邁引用王正功詩句作詩: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
桂林象鼻山(拍于1995.4)
桂林桃花江(拍于1995.4)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