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又到一年重陽時。
《易經》中講,“九”為陽數,兩九相重,陽數最大,九九歸一。
因而,重陽是長長久久的幸福之願,也是健康長壽的美好期盼。
過去,古人遍插茱萸,登高祈願,如今,重陽不僅代表着一種思念,更是對老人的一份敬意。
時間越久,我們越會發覺,來日并不方長,歲月會帶走往日的回憶,也會偷走父母的健康。
在這一天裡,讓我們為父母祈福,将祝福傳遞,願父母平安多春秋。
1
祭逝去的人, 他們将在天上守護着你
人這一生,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心髒停止跳動時,失去了生命體征,第二次是下葬時,失去了社會上的身份,第三次是被世人遺忘時,是我們永久的逝去。
死亡,并不是最可怕的,遺忘才是最讓人痛心的。
散文家龐餘亮,是家裡的第三個兒子。
年幼時他與父親結怨頗深,他是父親的累贅,父親是他前半生無法釋懷的傷痛。
父親去世後的七年裡,他從來沒有為父親寫過一篇文章。
直到有一天,龐餘亮遇到一位了拄着拐杖的老人,他攙着老人的時候,似乎又感受到了父親般熟悉的氣息。
原來父親從未遠去,那些傷痛竟成了此刻的思念,幡然醒悟的龐餘亮,寫下了散文《半個父親在疼》。
他在書中說道:“我寫下的父親僅是我眼中的父親,完整的父親在天上。”
“父親在世時我一點也不覺得父親的重要,父親走了之後我才覺得父親的不可缺少。我再沒有父親可叫了。”
他妄想通過的文字,再次和天上的父親重逢。
但花無百日紅,人無重來日,唯有一份思念可以長長久久。
半生已過,當我們真正得以釋懷時,就會明白,那些被遺忘的恰恰是一份深沉而厚重的愛意。
我們與親人之間,不過是地上的一個個送,天上的一個個接,你在遠方默默地守護我,我在人間一次次将你懷念。
今生的緣分注定不會散去,來世的親情早已延續。
2
敬年老的人,他們的現在就是我們的未來
孟子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這是古人流傳千年的尊老之道,也是為人子女應盡的本分。
在一則公益廣告中,兒子帶着癡呆的父親參加年宴。
宴會快結束時,父親竟哆嗦着手偷偷把餃子塞進了口袋裡。
一旁的兒子驚慌失措道:“爸,你這是幹什麼呢?”
父親不慌不忙地說道:“這是留給我兒子的呀!”
老去的父母不會吃飯,不能自理,卻依舊惦記着自己的兒女。
世事無常,餘生未知,那位癡呆的老人,又何嘗不是明天的我們呢?
有句話說的好:“一歲的孩子不愁沒人喂養,八十歲的老人卻擔心無人供養。”
年幼的孩子怎樣長大,年邁的老人就如何退化。
這既是生命的輪回,也是上天賜予子女回報父母的機會。
古人說:“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當我們的父母忘記往事,忘記如何說話,忘記如何吃飯,請别忘了耐心地對待他們。
子女的愛和關心,才是父母從容老去的解藥。
善待父母,善待老人,他們的今日就是我們的未來。
3
惜眼前的人 ,他們總在默默等你回家
畢淑敏曾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隻剩歸途。”
人生路長,無論走了多遠,隻要父母在,家就是我們永遠的靠岸。
短片《到哪兒了》,曾讓無數人潸然淚下。
一家三口在返鄉途中,突遇大雪封山,眼看天色漸晚,回家的路卻被車輛圍堵。
父母不停地打來電話詢問:“到哪兒了?到哪兒了?”
冰天雪地裡,妻子在催促,孩子在哭鬧,丈夫焦灼不已,隻好繞路徒步而行。
但腳下的路,崎岖不已,沒走幾步,抱着孩子的丈夫就摔在了雪地裡。
夜色深沉,走投無路的丈夫正打算帶着妻兒到附近的旅館湊合一晚,卻發現不遠處有兩個老人正吃力地揮着鐵鍬鏟雪。
他們喘着粗氣,步履蹒跚,手中的鐵鍬似有千斤重,但依舊不肯停下。
丈夫駐足觀望,才發現,揮舞着鐵鍬的,竟然是自己年邁的雙親!
一瞬間,男人的眼淚奪眶而出,所有的欣喜、愧疚都化成了一句句爸媽。
聽到呼喊的老人,激動地朝兒子跑去,身後,是一條滿含愛意的平坦小路。
一句“到哪兒了”,背後是多少父母的牽腸挂肚,坐立不安。
山遙路遠,總有人在等你回家。
沒有緣由,也不求什麼回報,我們的平安,就是父母一生最大的心安。
古人雲:“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遠去的,從來不是我們與家的距離,而是心與心的距離。
也許父母早已忘卻了往事,但他們從未忘記等你回家。
今日重陽,路途再遠,生活再忙,也别忘了:常回家看看!
▽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
歲月無情,父母已經老去,我們給他們的愛容不得半分遲到。
從今天起,溫柔地對待家裡的老人,用孝行拂去他們臉上的滄桑,讓時光變緩,讓愛長久輪回。
久久重陽,歲歲敬老,願天下老去的父母,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身安體健,福壽綿長,
願天下兒女都能尊老敬老,善待老人,行孝在平時,莫待雙親老!
點亮【在看】,轉發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一份祝福,一份傳承,一份孝心,一份福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