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
很多人都認為心腦血管疾病在冬季最危險,
夏季氣溫升高後,不少人就放松了警惕。
殊不知,炎炎夏日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高峰期。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
炎熱的天氣會增加腦卒中患者住院和死亡的風險,
尤其是缺血性腦卒中。
那麼為何夏季也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期?
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發病?一旦出現問題該怎麼辦?一起來聽聽沈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内一科主任李莉怎麼說。高發,不僅僅是因為天氣熱
“由于夏季出汗多,體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環受阻,同時由于夏季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對氧氣和養分的需求量增加,心髒大腦血液供應減少,會加重缺血缺氧反應。容易誘發心梗、腦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李主任解釋道。
另外,夏季很多朋友喜歡長時間吹空調以獲取涼爽感,而由于戶外氣溫較高,人的血管擴張,血液流動的速度快,當患者從氣溫較高的環境中突然進入到氣溫較低的環境中時,血管就會出現劇烈收縮、擴張的情況,這樣也很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再熱,空調溫度也不能太低
心血管功能對氣溫變化最為敏感,氣溫的驟然升高或降低,都會誘發心腦血管病發作。夏天開空調溫度不要太低,時間不要太長,一般以23℃左右為宜。老年人夏季使用空調時,室溫不要過低,室溫應調在 26℃為宜,室内與室外溫差不應超過 7℃。持續開空調的時間不宜過長,最好每隔 1~2 小時左右,開窗通風半小時,增加新鮮空氣,避免缺氧。
李主任提醒有心腦血管病史的患者,“對空調控制使用是非常必要的,降溫要緩步來,切忌在外熱壞了,突然走進低溫房間,體表血管突然大面積收縮,血壓波動劇烈,會很危險。”
不渴也要喝水,運動還需适度
對于患心腦血管病的人來說,每天适量飲水十分必要,不要等到口幹舌燥時才去喝。要養成補充水分的習慣,成年人每日水的攝入量約為 1500 ~ 2000 毫升(不包括食物中的水分),建議喝白開水而不是飲料。糖尿病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更高,需要補充更多的水分。飲水時不要一次性暴飲,最好是分多次飲用。
适當運動有助于控制體重,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病風險。注意保持一定的運動頻率,每周不低于 3 次,每次半個小時以上,否則達不到鍛煉的效果。但要結合自身情況,控制好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選擇合适的時間如清晨、傍晚,避開高溫時段,以有氧運動為主,選擇适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如慢跑、太極拳、散步等。
李主任還提醒道,正在服用降血壓、降血糖和控制血脂等藥物的人,每天都要按時服藥,定期測量血壓、血糖,若血壓和血糖波動較大或控制不佳時,及時到醫院就診,調整藥物的使用。
遼沈晚報健康學院
成立的30餘個病友圈,群友近萬人。遼沈有醫說醫病友圈包括體重管理、膝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睡眠病、甲狀腺病、治未病、骨科頸椎病、眼科病、濕疹病、乳腺病、高血壓、胸膜炎、糖尿病、結核病、婦科病、耳鼻喉、關愛孕産婦、呼吸病、腫瘤病、口腔病、中醫兒科、兒科、風濕免疫、肺結節、風濕等生活中常見問題以及公益直播講座群,圈内邀請各大公立醫院專家在線定期為大家答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