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 袁聖、無錫三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蔣蓉、北京漁經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蔣火金
中國水産頻道原創報道,鲫魚是命運多舛的,存塘的魚種及成魚經曆了鰓出血、孢子蟲、細菌性敗血症的輪番侵襲後,近期又開始了較大規模的死亡。主要症狀為吻部潰爛、赤皮、豎鱗及體表潰爛等,發病規格以魚種為主,成魚少量發生,病程長,處理效果差。
圖1,2:示發病鲫魚的吻部潰爛,背部潰爛
2019年下半年鲫魚魚種鰓出血發病率較高,疫區達到70%以上,導緻很多池塘不能正常投料,普遍存在體質較差的情況,開春以後鲫魚性腺進入快速發育期,對營養的需求很高,如果沒有及早投料,投喂好料就會造成性腺發育遲緩,産卵不遂、免疫機能下降甚至繼發細菌感染形成爆發性疾病。預測到今年開春可能迎來發病的高峰,在一個月前就提醒養殖戶要做好餌料投喂及疾病的預防管理工作,但是不少養殖戶仍然處理不當。
圖3,4:體表的潰爛、豎鱗也是此次發病的重要病症
近期氣溫回升較快,建議養殖戶抓緊做好以下工作:
1.逐步提高投餌率
仍有不少養殖戶的投餌率低于0.2%。過低的投餌對魚的體質的提升是不利的,魚的投喂量應該跟水溫結合起來。目前水溫已經達到16℃左右,應該逐步提高投餌率到0.5%以上,以滿足鲫魚對營養的需求。
2.适當提高餌料質量
越冬期不喂料或者投喂差料是傳統的做法,部分鲫魚池塘目前仍在投喂菜籽餅或者保膘料,營養低,滿足不了性腺的發育及免疫機能的耗能,應該投喂添加魚粉的稍高品質的餌料。
3.及時對魚體進行檢查
冬末春初水溫較低,細菌生長繁殖較慢,魚病的病程也較慢,加強對魚體的檢查是有意義的。通過檢查,及早發現細菌感染的迹象,并根據情況及時處理。發現傷口後,盡早使用優質碘制劑潑灑兩次,中間間隔一天。除了碘制劑,二硫氰基甲烷、苯紮溴铵等慎重使用,極有可能加大死亡量。
4.苗種盡早下塘
随着疫情的減弱,商品魚流通加快,目前成魚出售通暢。成魚銷售後,盡快清塘,确保在清明前将鲫魚苗種投放到位,過晚下塘又有可能誘發鰓出血。
5.做好保健
已經下塘的鲫魚苗,在飼料中加量添加有益菌或者發酵料及維生素尤其VC、VE等,提升腸道狀态,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及性腺發育,快速提升體質,增強抗病力。
病魚吻部受傷後攝食困難,加之當前投餌率較低,投喂抗生素存在攝入量較少,不能達到有效血藥濃度的實際情況,而發現問題時往往已經到了潰瘍中後期,病竈大、深,單純使用外用藥物難以進行很好的治療,治療效果會較差。因此應通過科學的投喂、管理、檢查、預防,将越冬綜合征扼殺于初期。
【關鍵字】:鲫魚鲫魚病害水産養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