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被稱為中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據資料記載,元宵節大約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正月十五元宵節,除了大衆知道的湯圓外,還有很多傳統食物,地域的不同造就了很多不同的飲食文化的差異,不過總體都是團圓吉祥之意,那麼你知道各地元宵節吃什麼傳統食物嗎?今天分享10種元宵節吃的傳統美食,吉祥寓意好,老一輩留下來的傳統,一定要知道。
湯圓
元宵節,南方人吃湯圓,因為湯圓的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别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雖然元宵和湯圓都是由同一種食物演變而來,但從口感來看,元宵更有咬勁,有突出的糯米面香味;湯圓則比較軟糯,糯香味不明顯。
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元宵和湯圓雖然長得相似,卻也有所不同。做湯圓相對簡單,而“元宵”是以餡兒為主的,先把餡兒做好,切成小塊兒,然後把餡兒放在盛有糯米面的大笸籮裡來回搖(現在是用機器),搖到餡兒的外面滾上一層厚厚的糯米外衣為止。
生菜
廣東人過元宵除了吃湯圓,他們還吃生菜,尤其在珠三角地區,歡度元宵節“生菜會”。因為“生菜”和“生财”諧音,寓意富貴吉祥,對節慶也最圖一個好意頭。平時最常用于新店開業等節慶場合的生菜,也是元宵節必備的節慶用品。
油茶
元宵節夜晚的吃食,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圓”,一天吃餃子,一天吃元宵;山區則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正是所謂的“十裡不同俗”。打茶是用筷子攪着茶面下鍋做油茶也曰面茶。
餃子
在元宵節裡,南方人喜吃湯圓,而北方人有吃餃子的習慣,如河南,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圓”的元宵節習俗。所以,餃子也是元宵經常吃的一種食物。餃子,是我國曆史悠久的民間食物,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棗糕
元宵節吃棗糕的習慣在西北地區比較的常見,很久之前古代的人們會在元宵節蒸棗糕,然後切成一塊塊的,分給家人吃,因為棗糕是甜甜的,還有紅棗在裡面,所以在古人的心裡,元宵節吃棗糕就意味着未來的日子會紅紅火火,甜甜蜜蜜。到現在,還有一些地方有在元宵節吃棗糕的習俗。
粘糕
粘糕又名年糕。元宵節除元宵、面條外,還有吃粘糕的。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食治》載牶“自梁米,昧甘、微寒、無毒、除熱、益氣。”唐代之後,元代也有元宵節食糕的記載。
面條
在江北地區有在元宵節吃面條的習俗的,因為在民間有一句諺語流傳,叫“上燈元宵,落燈面,吃了以後望明年”。所以很多人也喜歡在元宵節的時候吃面條,來增加福氣,讓一整年都有好運氣。現在的面條口味多樣,而且面條的類型也有很多種,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
糟羹
台州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正月十四鬧元宵。 元宵節在我們這裡不叫元宵,叫“十四夜”。正月十四那天都要吃糟羹。關于為什麼會在正月十四過元宵,民間傳說不一,而吃糟羹的習俗則比較統一,相傳與明朝抗倭英雄戚繼光有關。當年戚繼光抗擊倭寇時,軍民糧盡,人們隻好用野菜混合米粉煮成糊羹,支援抗倭,後來一直沿為習俗。 糟羹分為甜羹、鹹羹,鹹羹以肉,墨魚幹、筍、蝦皮、豆制品等10來種菜,切成顆粒狀,炒八成熟後加芥菜、米粉漿制成。
饅頭、麥餅
浙江浦江一帶在元宵節有吃饅頭、麥餅的習俗。據說原因是饅頭為發面,麥餅為圓形,取“發子發孫大團圓”之意。麥餅有甜有鹹,甜的以糖和芝麻為餡,鹹的内放蝦皮、蔥花、肉丁、香幹,或摻以蛋等為餡,擀成團扇大小狀,烙熟即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