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最新版本更新了一個新功能“拍一拍",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讨論。
登上微博6月18日熱搜
怎麼拍?簡單!在個人聊天或者群聊中,雙擊好友頭像,頭像就會震動,而且有文字提示。這個功能一上線,就被網友們玩壞了。
大家的社交欲望突然被點燃,沙雕網友們紛紛修改群聊名稱,曬出有趣的“拍拍”。
有的網友發現,诶?還能“自拍”!自己拍自己,孤獨又升級。
當然,也有不小心翻車的。
“拍一拍”這個功能設計很簡單,但是伴随着網友們創造力的加持,産生了強大的影響。它打破了舊的社交秩序,也産生了新的可能。
“拍一拍”功能有什麼意義?“拍一拍”功能為什麼火了呢?是什麼因素促使這個小小的功能大熱呢?這個功能以後的受歡迎程度将如何?這個功能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們還是要從這個功能的社交屬性理解。
人際傳播是個人之間相互交換精神内容的活動,精神内容交換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符号載體。而如今新媒體時代,純粹的文本和表情包已經不能滿足個體交流溝通的需要。
“拍一拍”這個功能,可以彌補非語言線索的缺失,是一種動作上的“情感補償”,可以提高傳播主體之間的親密度。同時模拟了線下的身體形态,再現了真實生活中的一些場景。比如,你遇到不開心的事情的時候,别人想要安慰你卻不知道怎麼開口,拍一拍你的肩膀。
微信官方把“拍一拍”翻譯成“nudge”,是輕輕推一下别人的意思。這和之前QQ的“抖一抖”類似,起到确認對方是否在線,以及引起對方注意的作用。
在群聊天中使用“拍一拍”功能,提醒的沒有“@”那麼明顯,很容易被忽略。但是在私聊過程中,“拍一拍”的動作會把聊天框置頂出來,可以在對方不回消息或者想回避對話的時候,起到一個溫柔的提醒作用。
對于微信裡剛認識的人,有社交恐懼心理的人可能會害怕在群聊中被人注意而避免主動發言。“拍一拍”功能為害怕主動發言的人 提供了新思路,可以緩解個體在社交媒體上與他人溝通與交流時的恐懼與緊張感。
因為“拍一拍”的提醒方式不那麼明顯,除了聊天界面中的文字記錄,沒有其他任何形式的提醒,手機不會推送信息,也沒有任何形式的提醒,也不會震動。這就避免了傳統的“@”和“在嗎”的尴尬,可以自然親切建立起社交的弱關系。
來源:北京大學社會媒體研究中心、網友評論、北晚新視覺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