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普及了很多益生菌與健康相關的知識,可是怎麼吃依然讓媽媽們困惑。比如“益生菌可以和奶粉一起沖調嗎?”“益生菌飯前還是飯後吃?”等,到底怎麼吃才好呢?我們一起來看。
随着微生物研究的進步,及醫務營養工作者的努力 ,益生菌對人類的健康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知。從出生那一刻起益生菌便跟着我們,開始了與人共生互利的生命旅程,誰也離不開誰。
正常菌群存在于我們的皮膚、口腔、胃部和腸道中,發揮着各自的作用,但是真正被稱作益生菌的菌群,目前被視為能夠耐受胃酸,成功定殖于腸道中,并能夠維持腸道微生态平衡的菌群。
益生菌怎麼吃效果好?
1、飯後30-60分鐘後服用
益生菌對胃酸很敏感,正常胃酸PH值為1.8左右,這樣的環境不利于益生菌的存活。因此需要找到胃酸低,即PH值相對較高的時機服用益生菌。
傳統認為嬰幼兒空腹時的胃酸PH值為4-5,但是據國内外研究發現,新生兒(28天内)空腹胃酸PH值為2.3左右,1歲以後PH值為1.9左右,已經接近成人水平,空腹時由于饑餓和受到食物誘導時,中樞神經會“指揮”胃部分泌更多的胃酸,這樣的環境顯然是不适合益生菌生存的。
此外,早上剛起床時分泌的胃酸較少,但是能否達到适合益生菌生存的PH值,還沒有找到理論依據,尚有争論,因此不建議早上空腹食用益生菌。
進食後食物對胃壁的刺激,中樞神經進一步指導胃酸分泌增多,在胃部消化的初期,胃酸分泌逐漸達到高峰,因此在吃飯時補充效果也不太好,但比起空腹來說好得多;
在餐後半小時-1小時後,達到了飽腹感,胃酸的分泌有所減少,加之此時食物還在胃中,可以中和胃酸,PH值有所升高,大大減少了對益生菌的破壞,這期間攝入益生菌是比較适合的。
2、保存益生菌的溫度不能太高
益生菌大多是不耐高溫的,溫度超過40攝氏度時活性便會降低并不可逆。為了保證益生菌的活性,當室内溫度高于20攝氏度時,建議可以放冰箱冷藏保存。有些袋裝粉劑的益生菌,開封後如果沒有吃完,應該立即封口放冰箱或者丢棄,以免有害菌入侵,影響效果。
3、沖調水溫<40℃
其實水溫不能超過37℃最好,避免高溫殺死益生菌。如果嬰幼兒不愛吃,想加在奶粉裡服用,不能先放益生菌,因為沖調奶粉的水溫一般都高于40攝氏度,可以将奶粉沖調好後,溫度低至37度時(手腕滴奶液溫熱無湯感),再加入益生菌。發酵制品中的酸奶、奶酪最好不要加熱吃,注意這類奶制品寶寶1歲以後才可少量攝入。
4、服用抗生素後2-3小時才能吃益生菌
抗生素在殺死有害菌的同時也會殺死益生菌,服用了抗生素後2-3小時再吃益生菌較合适。服用了抗生素後,補充益生菌可以降低抗生素對身體産生的副作用,比如因抗生素出現的腸炎性腹瀉。
5、選擇OTC的還是營養型的?
大便次數一天超過五次、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較為嚴重的腹瀉,為了縮短病程,可以先選OTC的,專一性強,劑量高,能夠較快補充腹瀉時消耗的益生菌,腹瀉恢複後可換成營養性的進行鞏固和預防。當然,一般的消化異常、調節免疫力可首選營養性的益生菌。
6、選對益生菌種
益生菌種類繁多,每種益生菌的作用都有其特殊性,很多作用都還需要進一步去研究,去發現,但是目前也取得了一些客觀的收獲,比如一些益生菌在腸道中定殖位置,特殊作用等。舉幾個例子:
調理便秘:盡量選擇含有雙歧杆菌的益生菌,雙歧杆菌可以到達大腸并定殖,促進腸蠕動,幫助排便效果更好。
緩解過敏:可選擇含有羅伊氏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的益生菌,這兩種菌在改善過敏性體質方面效果更佳。
減輕乳糖不耐受:可以選擇含有嗜熱鍊球菌的益生菌,這種菌可以直接分泌乳糖酶,且定殖于小腸的上半部分,對緩解乳糖不耐受有更積極的效果。注意:嗜熱鍊球菌不适合1歲以内的寶寶。
7、注意益生菌中的輔料
(選不對可能腹瀉加重噢)
有的益生菌粉劑的輔料中含脫脂乳粉、全脂奶粉、乳糖等。奶粉過敏的寶寶,在腹瀉期間避開含有脫脂乳粉、全脂奶粉的益生菌;乳糖不耐受的寶寶可避開含有乳糖的。
就目前研究結果看來,益生菌對人類健康生存、對亞健康體質的調節表現出了不錯的效果,但是絕不能盲目将其看作治病防病的唯一良“藥”,合理正确地利用益生菌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