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魏國為什麼能在戰國前崛起

魏國為什麼能在戰國前崛起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3 19:02:35

在中國古代曆史上,魏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是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屬戰國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在戰國七雄中,魏國的疆域包含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河北的部分地區。魏國始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從安邑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此後魏國亦稱梁國。值得注意的是,魏國一開始的都城在安邑,位于今山西省運城市夏縣一帶。不過,在魏惠王在位時,選擇将魏國的都城遷到大梁,也即今河南省開封市一帶。那麼,問題來了,魏國為什麼要遷都大梁?真是因為害怕秦國嗎?

魏國為什麼能在戰國前崛起(魏國為什麼要遷都大梁)1

首先,就魏國遷都大梁的時間,在曆史上存在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九年(公元前361年)、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分别見古本《竹書紀年》和《史記》等史料。就目前來看,不少史學家傾向于魏惠王六年,也即公元前364年遷都大梁的說法。就魏國從西邊的安邑遷都到中原地區的大梁,存在魏國害怕秦國的說法。也即魏國是因為懼怕強大的秦國,所以才遷都到東邊的大梁。不過,在筆者看來,結合當時的曆史背景,這一說法卻很難站住腳跟。

魏國為什麼能在戰國前崛起(魏國為什麼要遷都大梁)2

具體來說,按照魏惠王六年,也即公元前364年魏國遷都大梁的說法,彼時的秦國顯然還不夠強大。衆所周知,戰國初期的秦國相對弱小,在和魏國的交戰中屢戰屢敗。而這一情況的改變,是因為秦國推行了“商鞅變法”。根據《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商鞅進入秦國後,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為主要内容的變法。由此,從時間上來看,是先有魏國遷都大梁,而商鞅變法是在這之後發生。由此,就魏國來說,遷都大梁顯然不是懼怕當時的秦國。

魏國為什麼能在戰國前崛起(魏國為什麼要遷都大梁)3

對此,在筆者看來,魏國從安邑遷都大梁,是因為魏國希望将重心放在中原地區,也即希望成為中原地區的霸主。在魏國定都安邑,也即今山西省運城市夏縣一帶時,魏國因為已經占據了秦國的河西之地,這個時候向北發展則是人煙稀少之地,而向西則需要徹底消滅秦國。就當時的形勢來說,魏國想要徹底消滅秦國,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此背景下,将都城遷到富饒的中原地區,一是因為當時的大梁(今河南開封)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平原地形,二是因為魏國要和齊國争奪中原霸主之位。

魏國為什麼能在戰國前崛起(魏國為什麼要遷都大梁)4

最後,在魏惠王即位時,周邊的大國,比如齊國、趙國、楚國等都在崛起。對于這些大國來說,已經對魏國在中原地區的霸主地位形成了嚴重的挑戰。特别是擁有山海魚鹽之利的齊國,成為魏國當時最大的威脅。由此,如果魏國繼續定都安邑的話,因為距離中原地區比較遙遠,顯然不如大梁更方便控制中原地區,也不利于和齊國的争霸。在此基礎上,魏國選擇從安邑遷都大梁,以此和齊國、趙國、楚國等大國争霸。總的來說,在魏惠王時期,魏國是把齊國當作主要的對手的,于是采取團結趙、韓,緩和與秦國對立的策略。不過,從長遠來看,這一策略可能是魏國衰落的原因之一,在秦國崛起,奪回河西之地後,魏國也在和齊國的争霸中落敗,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文/情懷曆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