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6-26 13:34:31

很多年前的一天,一個12歲的小男孩兒想做一個頻率計數器,但因為零件太貴了,家裡負擔不起那麼貴的“興趣”,所以小男孩兒想了個辦法,打電話給一個叫William Hewlett的人——他當時是惠普的CEO。也被稱為矽谷之父


電話打過去,沒想到正是William Hewlett本人接的,小男孩兒說:“你好,我叫喬布斯,今年十二歲,是個中學生,我想做一個頻率計數器。我就想問問你,有沒有多餘的器件可以給我用。”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擯棄學生時代吃苦學習)1


聽完這段話,William Hewlett笑了,可是讓這個小男孩兒沒想到的是,這位惠普CEO不僅慷慨地給了他頻率計數器的器件、頻率計數器,還在那年夏天讓他到惠普的計數器組裝流水線工作。

不僅如此,在之後的生活中,比爾·休特成為喬布斯的指明燈,在成長的道路上給了喬布斯非常多的建議。

這位從小就懂得求助的小男孩兒,就是蘋果創始人Steve Jobs。

喬布斯說:“在我求助于人的時候,我發現他們沒有一個不幫我的。”


然而,覺得大多數人不僅做不到像喬布斯那樣敢于向“大人物”求助,甚至連求助身邊人都有很大的障礙,他們從來都不願意撥通電話、放低自己的身份。多數是面子挂嘴和奮青的思想方式。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擯棄學生時代吃苦學習)2

但,如果你不願意或不懂得求助,僅靠自己的力量,怎麼會走得遠呢?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況且就你目前的學識,難道會比别人摸滾打拼十幾載多嗎?


有名的心理學家路易斯·科佐利諾曾經說過:一個人在社會上的生存競争力并不是指他可以做多少事情,而是在于他能得到多少人的幫助。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擯棄學生時代吃苦學習)3


就比如說我自己。

最初工作時,才進入科技公司,也不懂什麼編程技巧、方法,完全沒有考慮過技巧、方法,就是以想着自己要多學一些東西,把這個工作落實好


因為初入,交給自己的任務比較多,每天都感覺很忙,但是一天下來後思考,感覺自己沒得任何的精進。往往因為任務未分配好,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有效的時間沒落實到實處。很多時候都導緻自己加班來填補。


我自己在網上找了很多時間任務安排材料來學習,也嘗試過很多方法,但結果收效甚微。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擯棄學生時代吃苦學習)4


之後向一位同事請教,他給的答複是:你現在的這個積累,研究什麼方法都沒用! 你都不能把握每天工作事項的重要程度和日常要務有那些,怎麼可能把時間分配好。

一味的去注重時間分配的技巧,你都不懂得每天任務的側重點,總結編程中的技巧。完全都沒有基礎衡量的标準,那你如何去分配時間?自己從未總結過編程過程中的技巧,你怎麼能夠降低重複的工作,從而提升你的效率。

我感覺渾身一激靈,好像都不曾有過這方面的考慮與思索。都是憑着自己空想的老套路。問到他那怎麼辦呢?

他說:“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找到那些資深工程師,詢問他一天核心的工作有那些。對于他一天的工作事項都做了什麼”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擯棄學生時代吃苦學習)5

後來我很不好意思的找到那些資深的工程師,而别人也是很樂于的分享他自己的經驗。獲得他的分享後,在規劃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上,感覺每天的工作都很清晰,而不是什麼都瞎忙狀态。

就這樣,我自己建立了一個初期的工作事項規劃,做起來事來也順心順手,關鍵的是我知道自己問題出現在那些位置上,這個對我後面進行調整是非常有幫助的。

如果不是因為我向同事求助,是很難靠個人建立起完善的工作事項。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擯棄學生時代吃苦學習)6


實際上,一提到求助,每個人都知道不恥下問,但大多數人在開口求助别人之前,就率先被思維打敗,從而拒絕了自己。


那為什麼我們如此不喜歡求助呢?

為什麼你不願意開口?

一、把自己當成“執行者”


每時每刻,自己都懷揣着英雄夢,想憑借自己吃苦努力的幹勁兒,力挽狂瀾的把工作落實到最好,不願意“借助别人的力量”;心理道着“自己不必别人差,我努力工作照樣可以達到”,骨子裡透露着不服輸的。

但我覺得,這種心理寫照其實還停留在學生時代,願意用自己的努力去面對一切的困難。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擯棄學生時代吃苦學習)7


羅振宇在節目中曾經說:中國很多學生進入職場時,依然有很強烈的學生思維,把上司給的每一個工作任務都當作一個考核,要交出成績單,再苦再累都不怕,咬着牙挺着幹。

但是卻忘了職場跟考場不一樣,職場中你得學會“借力打力”,這個借力打力就是尋找資源,獲取幫助。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擯棄學生時代吃苦學習)8

職場不在是學校,學校是你給學校學費,理論上來說,老師要主動關心和幫助你。同學之間都具有純潔的友誼之情。總是在你背後關心與打氣。

而職場是公司付你報酬,一個任務交給你,你就是這份工作的 發動機,遇到了問題,該向誰求助就向誰求助,該向老闆要資源就要資源,你需要做的是交付滿意的結果,而不是糾結到底要不要跟别人要個資料。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擯棄學生時代吃苦學習)9


任憑你自己吃苦努力的做,但在交付任務的時候,卻是差勁的結局。這樣的條件下誰給你買單?讓自己的努力付之東流換回來不滿意的結果,你願意接受?

職場規則不是考場規則,你不需要一個人單打獨鬥來證明自己,把所有事情搞定就是證明你的能力。


二、把求助當欠人情,埋下還人情的種子


在狩獵-采集時代,人們自己狩獵自己吃,自己縫獸皮自己穿,自給自足的程度比較高,但到了現代社會,社會分工細化,很難有什麼事情是完全獨立于外界的,很多事情需要協同作戰才能完成。我們需要求助别人,也常常被别人求助,正因如此,才使得彼此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聯系。

在小學的課本中,我們就知道造一架飛機,是需要由很多個國家提供相關的材料與零件。然後再進行飛機的組裝與加工。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擯棄學生時代吃苦學習)10


從而也證明在工作裡面并不存在什麼,求助就欠下人情的意識。而是我們彼此都互相的需要,你需要我的協助,我需要你的幫助。

很多人都覺得,這天下沒有白費的午餐,借的東西遲早都要還,誰都不會白白幫你,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是有義務幫助你,那所謂的人脈,所謂的關系,都是要你付出代價。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擯棄學生時代吃苦學習)11

但是這個過程中并不存在商品利益的交換,而是因為工作原因讓聯系變得緊密了,從而讓交情建立起來了。這之間的關系是有界限的,不是所謂的交換。

你求助不是欠人情,而是建立起信任的方式。讓溝通加方便,如果你還是感覺到欠别人情,那麼就請你自己在别人需要協助的時候,加倍的幫助他。用你的行動來證明你們的關系。

三、自視高貴,彰顯自己

“一碰到問題就求幫助,會讓别人覺得我工作能力不行吧?”

“擔心同事們都在忙,向他們求助會讓别人不方便自己的工作?”

“工作了這麼久,這樣的問題都不會?是不是自己太笨了些?”

不願意求助的人,往往自身能力都不錯,所以他們會把求助視為一種失敗,認為一旦自己開口請求幫助,就等于親口承認自己沒有能力,彰顯自己不如别人。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擯棄學生時代吃苦學習)12


但内心真正強大、對自己有信心的人,是不畏懼向人求助的,因為他們并不會認為求助是證明自己能力不行,恰恰相反,而是自己想要變的更有能力,去發現自己的短闆和不足,用彌補的心态對待求助的事情。

魯迅:《記念劉和珍君》第二段中出現,原文如下: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

誰能力的提升,不從一場一場的工作戰役中走過來的,而求助正是為了更好的去面對各種戰役,從而讓自己最終獲得勝利。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擯棄學生時代吃苦學習)13


巴頓曾經對他的部屬說:“戰争就是殺人,你們必須殺死敵人,否則他們就會殺死你們!如果你們在平時流出一品脫(0.473升)汗水,那麼戰時你們就會少流一加侖(3.758升)鮮血“

如果你都不能放下那所謂的高貴,通過求助的手段來提升自己。那才是真正的能力不行!!!


四、敏感的自己,經不起拒絕


工作中,有時候甚至都還沒有開口,我們光“腦補“ 别人拒絕自己的畫面,就覺得很丢臉、傷自尊,所以幹脆選擇不開口。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擯棄學生時代吃苦學習)14


斯坦福大學的Lauren Howe,曾經讓891名參與者反思自己被親密的人拒絕的經曆。結果發現,一部分人覺得,是對方發現了自己身上某種非常不受歡迎的 “缺點”而拒絕了自己。

這些人在面對他人拒絕時,傾向于歸因為自己的個人特質

“難道是我控制欲太強,才把他給吓跑了?”

“可能是我害怕被傷害,所以在他推開我之前,我已經推開了他。”

“像我這種人,可能永遠也找不到幸福吧。”

但另一些人在面對拒絕時,傾向于從外部歸因,認為被拒絕這件事和自己的關系并不大。反而還會激發起自己的鬥志。覺得自己不别人看重,那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好。那麼就需要改變自己。通過改變自己從而改善這個現狀,順勢将别人的拒絕抛之于腦後。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擯棄學生時代吃苦學習)15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的那些能力好的都是“厚臉皮”,很少因為别人的拒絕而低頭喪氣,郁郁寡歡,因為别人從來都不把這樣的事情挂在心上。


目的性很明确的人,覺得,我之所以求助是因為我要改變自己,面對别人的拒絕隻不過是改變自己道路上所遇到的一些坎坷,挺過去就好了。一切盡在自己的意料之中。往往你都知道了這過程中會遇到什麼事情,你還會覺得有什麼包袱嗎?

而内向的人就十分害怕遭到别人的拒絕,因為擔心自己會在公衆場合丢臉、傷自尊,所以幹脆憋在心裡,認為隻要不開口求助就不會遭到拒絕。更願意獨自承受。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擯棄學生時代吃苦學習)16


如果是這樣的人,就需要反問自己,這樣的你,工作的結果會好嗎?這能夠可以帶來什麼實質性的突破嗎?

如何開口請求?

1、詢問比你優秀的人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的成功與否是看你所處的圈子,圈子對了,人就成功一半。結交比自己優秀的人,可以看到自己的盲點,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

往往在工作中比你優秀的人,無論是思考的深度、見解、學識、經驗等,往往都超出你現在目前所掌握的能力。

當詢問這類别的人,别人分享或者指出的内容往往都是他的經驗。你獲取到後,都是利用這些經驗在去做事,從而摒棄你以前的習慣。這就是所謂的“借力打力”的效果。

在編程界中有一種明确的說法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發”。而你所謂的詢問也是這樣的道理。

司馬遷 [西漢]《報任安書》:欲以究天人之際,集百家之長,成一家之言。就道了個明白。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擯棄學生時代吃苦學習)17

詢問的不單單是工作上的經驗,提升你的工作效率;更是你自己對于改變的态度,當你自己提升時,其實這也就那麼回事。

但你不求助,永遠不知道誰可以幫你。

2、明确你的請求,讓溝通低成本的進行


很多情況下,當你提出請求時,對方沒有什麼反應,有可能并不是不願意幫你,而是不知道到底應該如何幫你。

一般比較優秀的人都是很忙的,别人更懂得把握自己的時間。他們通常在埋頭做事,平時更不會閑聊,所以我們要懂得換位思考,不要做沒有價值的閑聊,讓你的求助顯得很高成本。

比如我的朋友,經常會來請教編程的問題,但是他對于問題的描述都模棱兩可的求助,話到說了一大堆。但完全不知道他想要描述的是什麼。自己根本就沒有定位技術類型、開發的要求步驟等細節描述問題的場景。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擯棄學生時代吃苦學習)18


說完後,直接問我解決思路。我回答說:你也沒跟我說說明白到底你要做個什麼,做到哪裡出問題,我怎麼幫呢?

所以當你需要向對方求助時,先明确你的需求,或者告訴對方具體那個位置可以改變的思路,這樣收到反饋的可能性會更大。最好是自己寫出一些方案,然後讓别人給你定奪。并優化你的方案。

畢竟普通人都喜歡做選擇題

3、請給我一個幫助你的理由


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艾倫·藍格做了一個實驗,藍格去圖書館請排隊等着用複印機的人幫個小忙:“對不起,我有五頁紙要複印一下。能不能讓我先用一下複印機?因為我有急事”聽到這句話後,94%的人讓她插到了前面。

然而當她說:“對不起,我有五頁紙要複印一下。能不能讓我先用一下複印機?”隻有60%的人應允了她。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擯棄學生時代吃苦學習)19


差異在哪裡呢?那句“因為我有急事”,或者更精确一點,是那個詞“因為”。人性本善,當你給到别人的理由更加合理,很多人都是會對你讓步。誰沒有一點兒難處的時候呢?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做事有理有據。在我們沒有很專注的情況下,聽到“因為”,我們會本能地認為這個請求是合理的。能夠從心裡上接受自己當下處事的行為。


因此,如果你在工作中請求别人幫助的時,需要加上理由,能夠大大提高自己得到幫助的概率。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擯棄學生時代吃苦學習)20


“能幫我解決個Bug嗎?有點急,因為項目馬上要上線了”的效果往往比“能幫我解決個Bug嗎?有點急”更好。

4、懂得禮尚往來


《影響力》中提到一個例子,一位心理學教授做了一個實驗,他找了一些實驗者,讓他們去參加一個藝術展,然後讓其中一個實驗者和心理學家的助手喬一起結伴而行。

在參觀過程中,喬裝作去休息,結果回來的時候,拿了兩罐可樂,一罐給了實驗者,一罐自己喝,參觀結束之後,喬對實驗者表明,想請對方幫自己一個忙,他正在賣一種,如果能賣出一定數量,就會得到一大筆獎勵,所以希望對方能夠買幾張。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擯棄學生時代吃苦學習)21

在這種情況下,對方願意幫忙買的幾率往往比較大。

而另一種情況中,喬沒有給對方帶可樂,在參觀結束後讓對方幫忙買幾張時,對方願意幫忙買的幾率就會大大降低了。

這就是互惠的力量。互惠原理認為,我們應該盡量以相同的方式,回報他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早在幾千年以前老子就提到過“将欲取之、必先與之”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擯棄學生時代吃苦學習)22


在工作中也是如此,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雙向交流的,你不能總是讓對方提供對你的幫助,對别人的問題就不予理睬。而當對方遇到困難、問題向你求助時,也需要你竭盡所能提供幫助,你不隻是一個接受者,你也需要成為一個施與者。

往往在這幫助過程中,讓自己變得“值得幫”的人,而是一味的隻有索取,從而來套路 施與者。讓别人感到寒心。

5、不要停止詢問,更要實踐出彩


《第三選擇》中提過一個例子,作者史蒂芬·柯維的兒子某門課程考得特别差,因為期末考試的考題難得離譜,于是他跑過來問史蒂芬·柯維該怎麼辦,他的檔案上不能出現這樣的成績。


史蒂芬·柯維直接讓兒子找教授談談,找出得A的辦法,于是他去找了教授:“雖然我和其他人一樣考得很差,但一定也有讓我考得更好的辦法吧?”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擯棄學生時代吃苦學習)23


教授直接拒絕了他的要求,但因為他一直堅持,最終教授松口了,對他說:“如果你能在55秒跑完400米,我就給你個A-”,當然結果也顯而易見,他以A-的成績通過了這門課。

所以當你覺得自己好像沒有方法、找不到答案的時候,不要放棄,繼續追問。往往好的結果都是自己堅持不斷的探索而得出來的。如果你自己對你想要的結果都沒得堅持,那它為什麼不能放棄你?


而且,不要總是埋怨對方“為什麼你沒給我A”,或者“你能不能給我個A”,而應該是“我要怎麼做,你才能給我個A”。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擯棄學生時代吃苦學習)24


當你這個詢問對方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讓對方建立了可以讓你得A的想法,他會偏向于思考關于“如何讓你得A”的方法,這樣一來,無論提出的要求多麼苛刻,至少他的态度已經轉變為“可以給你個機會”。

而不是通過詢問把主動權交給别人,應該是自己掌握在手裡面。然後用行動去完成最終的結果。

有智慧地溝通并達成自己的目的,一般很少有人注意到細節,但卻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心理學家 Robert Sternberg 稱這種溝通能力為"Practical Intelligence(實踐智力)",是指“知道向什麼人說什麼話、在什麼時候說、怎樣說,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學生了解職場的技巧(擯棄學生時代吃苦學習)25


最後總結一下,該如何向他人求助:詢問那些優秀的人,通過别人的經驗讓自己快速提升,從中 get 到自己需要的技能,而不是自己苦苦再去探索,讓你的時間變得高效點。求助别人需要明确你的想法,而不是模棱兩可的說法,讓彼此都能快速定位到問題上。不要總是當索取者,在做事過程中,你也具備施與者的身份,讓自己做一個有溫度的人。最後,不要停止詢問,應該通過詢問拿到方向,在用實際行動靠近你的目标,而不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像結果屈服。往往堅持的背後,總有你自己想看到的

如有幫助,歡迎關注@可複制的職場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