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由學科教學轉向學科育人

由學科教學轉向學科育人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2 20:49:12

由學科教學轉向學科育人?我國社會發展進入新的曆史階段,意識形态領域的鬥争形勢更加複雜高等學校作為意識形态工作的前沿陣地,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責任大,任務重,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由學科教學轉向學科育人?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由學科教學轉向學科育人(構建學科聯盟深化學科育人)1

由學科教學轉向學科育人

我國社會發展進入新的曆史階段,意識形态領域的鬥争形勢更加複雜。高等學校作為意識形态工作的前沿陣地,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責任大,任務重。

高校學科或課程育人作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和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重要環節,備受關注。所謂學科或課程育人是指“以學科課程為主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統一”,是極具價值滲透能力的思政活動。在學科或課程育人活動中,自然科學,由于學科知識的工具理性特征,價值融入的難度較大,其邏輯機理與實踐路徑尚不明确,亟待深入研究和探索。

深化學科育人的必然選擇

150多年前,恩格斯創立了自然辯證法,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自然科學學科之間架起了橋梁。

自然辯證法是在系統總結和全面反思自然科學與技術成果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科學技術觀和科學技術方法論進行的系統闡釋,從而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一個新領域。自然辯證法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自然科學各學科間建立起來的聯系,為自然科學教學過程的價值融入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若要不斷深化學科育人,實現學科教學過程的價值融入,保持馬克思主義理論與自然科學學科間的良性互動是關鍵。按照科學政治學理論,隻有在學科邊界上建立邊界組織,調節邊界張力,形成有機邊界,才能确保學科間的良性互動。這一邊界組織主要由邊界雙方成員構成,其本質上形成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自然科學學科聯盟。而自然辯證法的學科特性又決定了它将成為構建“學科聯盟”不可或缺的橋梁和紐帶。

學科聯盟的内在邏輯與動力

聯盟的有效建構和運行有着内在的邏輯和動力,其關鍵在于聯盟内部的思想紐帶和聯盟成員的相互需要。以自然辯證法為紐帶構建“學科聯盟”,無論對提升學科教學,進行學科育人,還是進一步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都有着内在需求和動力。

首先,自然辯證法能夠賦予學科教學以靈魂。它的靈魂在于以學科知識為載體,使學生上升到認識論和方法論層面理解學科知識,上升到價值觀方面理解學科知識的社會應用。在知識傳授的同時,以學科知識演進為線索融入曆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讓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智慧在學科教學中不斷滋養着學生。從而增強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激發創新熱情和社會責任感,提升學習效果。

其次,學科知識,特别是學科前沿的新進展及其社會應用,正是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源頭活水。當年恩格斯醞釀和創作《自然辯證法》,是在追蹤、總結和反思自然科學成果基礎上完成的。今天,面對自然科學成果指數級增長和新興科技的不斷湧現,進一步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就不可能無視自然科學與技術的新發展以及社會的新變化。由此可見,以自然辯證法為紐帶構築學科聯盟,不僅是提升學科教學實現學科育人的實際需要,也是進一步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必然選擇。

以學科聯盟促學科育人的深化

以聯盟為平台探明自然科學學科育人的内在邏輯,解決思政要素如何融入教學過程的問題。學科或課程知識的演進曆史像一條血脈,貫穿教學過程。從綜合史的角度,它蘊含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蘊含着正确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以及社會責任和道德規範等問題。所以,以學科知識演進過程為線索,實現學科教學的價值融入,彰顯了學科育人或課程育人活動的内在邏輯,也是我們在實施學科育人活動中必須遵從的内在規律。

以聯盟為平台,對具體學科或課程育人的點位進行分析,制定育人提升方案,解決融入什麼、在哪兒融入的問題。學科演進的曆史作為人類生存發展實踐活動的重要内容和過程,無疑蘊含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而絕不是外部的随意強加。學科育人活動需要聯盟成員攜手對學科演進過程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準确把握科學與社會應用過程中展現的正确“三觀”,以制定育人提升方案。

以聯盟為平台,共同探讨學科育人的實施原則和實踐評價方案,圍繞育人目标的落實,解決信息反饋和完善提高等問題。為了使自然科學學科育人活動落到實處,需要以聯盟為平台,依據學科育人的目标和本質要求,對實施學科育人的基本原則進行探讨,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實踐評價體系和信息反饋機制,确保學科育人的目标實現。

(作者單位:河北師範大學)

《中國教育報》2021年01月04日第5版

作者:韓來平 王運敏 陳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