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宗經2》作者:劉勰(約公元465——520),字彥和,生活于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代,中國曆史上的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漢族,生于京口(今鎮江),祖籍山東莒縣(今山東省莒縣)東莞鎮大沈莊(大沈劉莊)。他曾官縣令、步兵校尉、宮中通事舍人,頗有清名。晚年在山東莒縣浮來山創辦(北)定林寺。劉勰雖任多種官職,但其名不以官顯,卻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龍》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和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
【原文】
夫《易》惟談天,入神緻用。故《系》稱旨遠辭文,言中事隐;韋編三絕①,固哲人之骊淵也。《書》實記言,而訓诂茫昧②,通乎爾雅,則文意曉然。故子夏歎《書》,“昭昭若日月之明,離離如星辰之行”,言昭灼③也。《詩》主言志,诂訓同《書》,摛風裁興,藻辭谲喻④,溫柔在誦,故最附深衷矣。《禮》以立體,據事制⑤範,章條纖曲,執而後顯,采掇片言,莫非寶也。《春秋》辨理,一字見義,五石六鹢,以詳備成文;雉門兩觀,以先後顯旨;其婉章志晦⑥,諒以邃矣。《尚書》則覽文如詭⑦,而尋理即暢;《春秋》則觀辭立曉,而訪義方隐。此聖文之殊緻,表裡之異體者也。 至根柢槃深⑧,枝葉峻茂,辭約而旨豐,事近而喻遠;是以往者雖舊,餘味日新,後進追取而非晚,前修文用而未先,可謂泰山遍雨,河潤千裡者也。
【注釋】
①韋編三絕:《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晚年愛好《周易》,讀《周易》折斷了編串竹簡的牛皮三次。韋,熟牛皮。古代用熟皮來做繩編連竹簡。 ②訓诂(ɡǔ):解釋古語,這裡作古語解。茫昧:不明白。 ③昭灼:明顯、明亮。 ④藻辭:使文辭有文采。谲喻:比喻婉轉。 ⑤制:體制。 ⑥婉章志晦:“婉而成章”、“志而晦”,是《春秋》寫作的五項條例中的兩條。 ⑦詭:深奧難懂。 ⑧柢(dǐ):根。槃:同“盤”,盤曲、回繞。
【譯文】
《周易》是專門研究自然變化的道理的,它十分的精深細微,并且完全可以在實際中加以運用。所以《系辭》裡說:“它的旨意遠深,言辭有文采,它的語言中肯符合實際,它講的事理隐晦難懂。”孔子讀這部書時,穿訂竹簡的牛皮條都讀斷了三次,可見這部書是聖人深奧哲理的寶庫。
《尚書》主要記的是先王的談話,隻是它的文字難懂,讀起來不易理解,但是隻要通過《爾雅》這部工具書,懂得了古代的語言,那它的意思也就很明白了。所以子夏贊歎《尚書》說:“《尚書》的論事,像日月那樣明亮,像星辰那樣清晰。”這就是說《尚書》記得很清楚明白。
《詩經》主要是抒發作者思想感情的,同《尚書》一樣不易理解,裡面有《風》《雅》等不同類型的詩篇,寫作采用了比、興、賦等寫作手法,文辭華美,比喻委婉,誦讀起來就會感受到它溫柔敦厚的特點,所以《詩經》是最切合聖人内心深處的思想感情的了。
《禮經》可以建立體制,它根據實際需要來制定法規,各種條款非常詳細,為的是執行起來明确有效,即使任意從中取出一詞一句,沒有不是十分珍貴的。
《春秋》辨析事理,一個字便能表現它贊譽和批判來。例如關于“石頭從天上落到宋國的有五塊”“六隻鶴鳥退着飛過宋國的都城”的記載,就以文字的詳盡來顯示寫作的技巧;又關于“雉門和兩觀發生火災”的記載,就用先後秩序的不同來顯示了作者區分主次的意思;《春秋》用委婉曲折、用意隐晦的方法寫成,确實有很深刻的含義。《尚書》雖則讀起來文辭似乎深奧,但一尋究它的内容,道理卻明白易懂;《春秋》的文辭似乎很容易通曉明白,但當你要探訪它的意義時又深奧難懂了。由此可見,這就是聖人的文章豐富多彩、各有特色,形式和内容都不盡相同。經書和樹一樣根柢盤結深固,枝長就會葉茂,言辭簡約而包含的意義豐富,取事平凡而喻理遠大。所以雖然這些著作曆時久遠,但意義卻日日新穎,後世學者去追求探取一點也不遲晚,前代先賢用了很久也不嫌過早。經書的作用好比泰山的雲氣使雨水灑遍天下,黃河的河水灌溉千裡沃野一樣啊!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閱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讓我們與聖賢交流,在傳統文化的滋養和熏陶中提升自我。慧老師讀書,關注教育,熱愛讀書,傳承文化。邀你一起欣賞文化的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