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紅樓夢中曹雪芹對人物的總結

紅樓夢中曹雪芹對人物的總結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27 11:53:00

《封神演義》第六十五回說:“金丹舍利同仁義,三教元來是一家”,《心經》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中國人的宗教思想很有包容性,提倡儒釋道三教一體;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也是這樣認為的。請看他對賈敬、賈寶玉、賈惜春、妙玉這四個涉及道教和佛教的人物命運安排。

紅樓夢中曹雪芹對人物的總結(從紅樓夢妙玉的悲慘命運)1

曹雪芹

紅樓夢中曹雪芹對人物的總結(從紅樓夢妙玉的悲慘命運)2

賈敬

賈敬勞神費力的練氣燒丹,參星禮鬥,火候未到,妄服丹砂,死于非命(死後皇帝沒有封贈);賈寶玉身處富貴之家、紅塵女兒堆中,一旦頓悟,三位一體,立地成仙【中舉(儒)後,拜見賈政時光着頭(僧),後随一僧一道(亦僧亦道)而去飄然而去,敕封為文妙真人(神仙)】;賈惜春最終看破紅塵,遁入空門;最慘的是妙玉,走火入魔,失身而死,名節盡失。

她愛潔成癖,劉姥姥進大觀園到栊翠庵喝了一口茶用過的古董奇珍成窯小蓋鐘,妙玉嫌髒就不要了,這種行為作為普通俗人,無傷大雅,但作為出家人就是分别心、執著心太重,屬于看不開看不破看不空,正所謂“雲空未必空”。

妙玉雖自稱是“檻外人”,但實際上她并未能邁出塵世的門檻兒。妙玉出身讀書仕宦之家,這使她秉承了一種雅潔之氣;但她的身世又是不幸的,出家之後,父母俱亡,為睹觀音遺迹和貝葉遺文,她随師從蘇州到了京城。賈府為元春歸省聘買尼姑,她因為“聽見長安都中有觀音遺迹并貝葉遺文”,被請到了大觀園的栊翠庵。

賈府裡與妙玉性情相投的有四人:一個是邢岫煙,一個是惜春(高鹗續書),一個是黛玉,一個是寶玉。

紅樓夢中曹雪芹對人物的總結(從紅樓夢妙玉的悲慘命運)3

紅樓夢中曹雪芹對人物的總結(從紅樓夢妙玉的悲慘命運)4

賈惜春

紅樓夢中曹雪芹對人物的總結(從紅樓夢妙玉的悲慘命運)5

林黛玉

紅樓夢中曹雪芹對人物的總結(從紅樓夢妙玉的悲慘命運)6

賈寶玉

紅樓夢中曹雪芹對人物的總結(從紅樓夢妙玉的悲慘命運)7

但是這四人也并非全是與妙玉相契無間。邢岫煙幼時妙玉曾教其識字,妙玉與岫煙交往,多半是出于師生之誼,未必真心推重岫煙。惜春雖與妙玉有共同的語言,但惜春身上多的是煙火氣,少的是靈氣。妙玉與她在一起談經論佛可以,但要進行心靈交流,妙玉恐怕還認為惜春差一截;惜春是身在凡塵,心向佛門;而妙玉是身在佛門,心向凡塵。妙玉與林黛玉不同,二人雖都是痛失雙親,才華馥仙,孤高自許,目下無塵,但她卻是身在佛門。黛玉本是一個高潔孤僻之人,可妙玉的高潔與孤僻又勝黛玉三分,以緻黛玉也有了遠妙玉之意;如果說寶玉對黛玉還有一種俗情的話,那麼他對妙玉有都不敢有這種感情,此情即使偶一閃念,他也會視為罪過,他對妙玉有的隻是一種敬重之情。這樣看來,寶玉對妙玉的疏遠,也是情理之中的了。正值青春芳齡的妙玉,身處空門,而又做不到四大皆空,在需要朋友的年齡周圍卻沒有一個朋友,她獨守靜庵,心若不空,心中孤苦可知。這也屬于“雲空未必空”。

但妙玉是曹雪芹珍愛的人物之一,她愛讀莊子的文章,自認為是畸零之人,這意味着她對政治,對權力,沒有興趣;對社會,對俗世,對名利,也都看破;但她卻做不到道家的“順其自然”“”“和光同塵”,但她不合群,自願在邊緣生存,享受孤獨。自以為她能與天、與宇宙、與自然達到和諧,她又覺得自己很有尊嚴,很有價值,不可輕亵,凜然莫犯。她雖然是尼姑,但她内心有“芳情”,有“雅趣”,你說有芳情,有雅趣還談得上四大皆空麼?還真正談得上尼姑的标準麼?所以,妙玉在内心其實不是一個尼姑,正所謂“雲空未必空”。

紅樓夢中曹雪芹對人物的總結(從紅樓夢妙玉的悲慘命運)8

妙玉

妙玉的出家并非出于自願。她不似寶玉、惜春的看破紅塵而遁入空門,而是因為自幼多病,找了許多替身兒皆不中用的情況下被迫入了佛門。“自幼走向佛門是精神解脫,被動走向佛門是精神禁锢,妙玉是後者而非前者。”所以,她有許多的不甘和掙紮。妙玉以後的身心無法合二為一,無法一心向佛是有根可究,有源可尋的,這也就為坐禅走火入魔埋下了伏筆。

我們隻要細讀《紅樓夢》就會發現妙玉與佛教是格格不入的。她精奕道,谙音律,舉凡花卉盆景,古玩茶飲,無一不是高水平,而這些與佛家的“四大皆空”是不相容的。佛家講“六根清淨”摒絕世俗的一切欲望。而妙玉跟“六根清淨”相去甚遠,她對茶品、茶水、茶具有着那樣的講究,這與孔夫子的“食不厭精,脍不厭細”在本質上是一緻的。她努力實踐“高潔”。佛家是講“世法平等”的,但妙玉卻将吃茶之人分為四等。《般若經》上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妙玉卻不是這樣,她人雖在栊翠庵,心卻已飛向了庵外的紅塵世界。

這個身在佛門,心戀紅塵、外冷内熱的妙玉,内心充滿着美好的情感。佛門的清規戒律把自己的一縷情絲,束縛于若明若暗、若隐若現、似有似無、似夢似幻之中。她的高潔、孤芳自賞等種種“色心”在内心逐漸累積,最終釀成了坐禅走火入魔的苦果,正所謂"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假若她不求高潔,随波逐流,順其自然,可能會成為一個不守清規的出家人,但決不會有後面的悲劇。

紅樓夢中曹雪芹對人物的總結(從紅樓夢妙玉的悲慘命運)9

第八十七回“感秋深撫琴悲往事,坐禅寂走火入邪魔”中,妙玉和寶玉在惜春處相見。妙玉見了寶玉“突然把臉一紅”而且“微微把眼一擡,看了寶玉一眼,複又低下頭去,那臉上的顔色漸漸紅暈起來。”後來她癡癡的問寶玉“你從何來?”寶玉答不出,紅了臉,惜春從旁打趣,妙玉立刻敏感地意識到自己也臉紅,馬上表示要回家,她和寶玉一起在潇湘館附近聽了林黛玉彈琴後,回到庵裡,晚課後,她在禅堂‘屏息垂簾,跏趺坐下,斷除妄想。趨向真如,坐到三更過後”,從這些描寫可以看出妙玉平時還是努力向佛,努力壓制情感,“欲潔”求“空”,真的有些坐禅功夫。佛家講坐禅道家講練氣,坐禅練氣到一定境界,真炁發動時,自心的種種欲念會幻化出種種境像,心地不純淨者多在此關節出差錯,輕則走火成疾,重則入魔成病。妙玉坐禅到三更後因房上兩隻貓踩瓦聲,心緒不甯,恐有賊來,到了院中,但見月華如水,忽聽見兩隻貓叫聲,進一步勾起春心,“想起日間寶玉之言”,“不覺一陣心跳耳熱”,後來她不坐禅也許沒事,不該回到禅堂又強行坐禅,竟至于“魂不守舍,一時如萬馬奔騰”,這正是自心的種種欲念幻化出了種種境像,進而走火入魔,弄得精神錯亂,完全喪失理智,幾乎發瘋,生了一場大病,這病正是不可壓抑的劇烈的内心矛盾和沖突發展到清規戒律所能控制的限度之外的一種變态反應。有人說她撞祟了,正應了“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這句詩。

可是終身履踐潔淨的她,一隻成窯茶杯隻因沾了劉姥姥的嘴便棄置不用,像這樣一個屏絕塵俗的人卻落得遭盜匪強擄玷污的下場,原本已經是夠嘲諷的了,卻還不免流言口舌之譏,說她是暗通賊人,甘願受辱,一個潔淨孤傲的女孩便蒙受了如此的污名而亡。這也正應對了“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更進一步講,曹雪芹高鹗在《紅樓夢》中用妙玉的一生給 《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做了注解,盡管這顯得有點無情;“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在《紅樓夢》中的另一種說法。隻要存在執著心,空也是色,色也是色。宋代黃庭堅在《諸上座帖》中說:恐伊執着,且執着甚麼!和《金剛經》上說的“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都是同一意思。

紅樓夢中曹雪芹對人物的總結(從紅樓夢妙玉的悲慘命運)10

紅樓夢中曹雪芹對人物的總結(從紅樓夢妙玉的悲慘命運)11

本文系晉堂原創,若有引用,請注明出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