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河南最小博物館

河南最小博物館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5 22:32:53

“一館封神”、“一票難求”,

“洛陽美學天花闆”、“最美博物館代表”……

在社交網絡上,這座新落成的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

熱度不亞于“洛陽三絕”之一的龍門石窟。

2022年5月中旬,

這個雲集了“半部洛陽運河曆史”的博物館正式落成、開放。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1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2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3

“正反拱”的大屋頂營造出獨特天際線,

西面12米高的全景玻璃引景入室,

層層錯動的内部空間,

搭配流光溢彩的唐三彩陶瓷牆,

西周回字紋青銅鼎、唐代倉窖遺存等

近400件(套)文物精品,

無不吸引着觀衆前往一探究竟。

今年8月,一條攝制組來到洛陽,

跟随建築師李立實地探訪這個“洛陽新晉網紅館”,

和他聊了聊隋唐運河博物館設計的幕後,

及他15年來在洛陽做建築實踐的所觀所想。

撰文:秦楚

責編:陳子文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4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5

隔着洛河遠眺博物館

8月底的洛陽不熱,雨後有着些許涼意,一條攝制組抵達洛陽。這座在曆史上“玉樓金阙、洛水湯湯”的城市,百年後仍帶着中原小城的悠閑與惬意。

路旁10元一碗的牛肉湯是洛陽人日常的吃食,胡椒粉和牛油辣子的香氣氤氲在空氣中。

從機場到博物館,十幾分鐘的車程,路邊時不時可以看到古韻建築分布在洛陽城區内。“左邊我們剛路過的是麗景門,前面是古城門遺迹,右邊再往前五公裡是龍門石窟”,參與博物館藝術項目的藝術家郭家啟如數家珍,向我們介紹洛陽的曆史建築,“在洛陽,文化建築是根呢!”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6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7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8

曲面大屋頂成為城市景觀中的獨特天際線

遠遠就看到隋唐運河博物館獨特的曲面屋頂,仿佛被風吹得飽滿的船帆。

博物館位于洛河和瀍河的交叉口,就在洛陽老城區内。從南邊主幹道步入博物館,西面高達12米的玻璃幕牆将洛河一覽無餘地展示在我們眼前,伴随着細雨,館前水汀中的睡蓮微微顫動。

和我們一樣,這也是李立在隋唐運河博物館建成後第一次來。“建築就像自己的孩子,設計、建造是撫育的過程,建成開放其實是它要獨立闖世界了。所以今天我也是懷有一種忐忑不安的心情來看望它。”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9

博物館南北兩翼圍合出中央水院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10

博物館北面臨展廳

隋唐運河博物館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的同年9月開始動工,整個建築達到33,000㎡。“那時候隻能都在線上修改、調整,建築形态是經曆了比較長的拉鋸戰、反複的争論最後才定下來。”

進入室内,33,000㎡的館内空間被劃分成了三層,分别為展覽展示、教育、辦公、閱覽空間等,一二樓為常設展區,三層為互動體驗式展廳。

放眼望去,館内大跨度混凝土拱仿佛将一座座橋“搬”到空間内,橫縱相交,勾勒出獨特的空間秩序。

室内下垂的屋頂與外部的拱形基座恰好相背,形成“對偶”狀态, “我們用這種 ‘正反拱’,來回應一種隋唐韻味的再現”。一旁的李立說道。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11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12

大廳中各個方向的“拱”相互交錯

在館内遊走,其中位于西南角的螺旋坡道是一層展廳中的“最火打卡點”,坡道上站滿了拍照的遊客,順級而上,不知不覺就漫遊到二層空間。

環顧館内,圓弧狀穹頂波光粼粼,極具立體感與視覺沖擊力。雨後一絲陽光灑落,牆壁上的三彩飾面豔亮清透,宛如一條玉帶蜿蜒于博物館内。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13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14

室内天花上鑲嵌着三彩陶瓷飾面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15

三彩材質豔、亮、透、流,

與同屬灰色系的青磚及清水混凝土搭配運用,相得益彰

時不時有調皮的孩童攀爬上三彩飾面牆,或是在一旁與夥伴們扳着手指頭數牆上“到底有幾種顔色”。

李立撫摸着牆面向我們解釋到:“用當地傳統三彩技藝,來體現洛陽的河洛記憶再合适不過,博物館的屋頂和室内牆壁都覆蓋着大量三彩陶瓷。”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16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17

博物館南立面結構單元

隋唐運河博物館設計之初,李立便提出了“運河源、隋唐韻、洛陽造”的9字設計理念。

然而第一次去現場考察,李立發現兩河交彙處不僅位于一個凹陷的三角形盆地,一旁5、6米高的洛河大堤更是将河景遮擋得嚴嚴實實。“一個運河博物館看不到’河’哪能行?這就逼得我們必須首要解決地形問題。”

洛水河畔的橋梁設施,告訴了李立答案。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18

從三層露台遠望洛河河畔

“我們的第一想法就是要想辦法把建築擡起來,通過橋梁式的拱形結構把這座博物館架起來,那麼它就可以看到洛河,成為一座真正意義上的親水建築。因此我們将首層的标高定位在7米,當拱達到7米後,就保證2層以上的觀衆在平台上向南能夠完全看到洛河。”

博物館坐落于隋唐洛陽城的遺址範圍内,于一衆仿唐建築包圍中,以一種什麼樣的态度來對待周邊的建成環境,是李立面對的挑戰。

“如果是直接拿各種元素來拼貼,這個建築就是四不像。屈從于文化訴求,就會做出直接的仿古建築,而一個3萬平方米的博物館若是直接使用仿唐風格,會造成大量的空間浪費。”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19

層層錯動的空間序列

跳脫出仿唐風格的束縛,李立提取隋唐建築中的“曲面大屋頂”元素,取其形,打造出現代混凝土的懸垂闆結構,用于博物館屋頂。

同時抓住隋唐大運河水利工程的特征——以洛河上架設的拱橋結構為原型,在博物館内用大跨度混凝土拱在建築内部形成了層層錯動的公共空間,化解掉三角形地形的制約。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20

南北西三面通透的構造,讓人置身其中視野也頗為開闊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21

構造單元“唐瓦當”

不同于傳統“黑盒子”封閉式的博物館,隋唐運河博物仿佛一個城市客廳,館四面通透的玻璃讓人身處其中,還可觀環境四時變化。

南邊通透的“唐瓦當”立面面向洛河開放,西邊落地玻璃幕牆對着公園開放,在博物館裡向南眺望,能看到洛河,向北能看到公園郁郁蔥蔥的綠化,“它像照相機的取景器一樣,層層疊疊地朝向公園打開的。”

“外觀的開放還不夠,我們還追求内部的開放性。”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22

夜間,博物館各立面也呈現通透的空間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23

透過一層文創展示區也可一覽無餘看到室外景觀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24

看展空間與外部環境相互交融

因為博物館的二層、三層主要為體驗式的展覽模式,展品不受光照、濕度影響,李立将展覽空間都打開,把它和公共空間融為一體。遊客在觀賞展品的同時也不耽誤欣賞窗外的美景。

館内色彩斑斓的三彩裝置為博物館增添了藝術氛圍。其中鑲嵌于建築頂部空間的《雲帆》,由近13萬個陶瓷片組成,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陶瓷吊頂藝術作品。

橢圓陶管拼合成上萬個菱形,如雲中揚帆,仰頭猶如仰視流淌的大運河般壯闊美好,波光蕩漾。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25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26

每一個菱形船帆又為13根陶棒組成,

代表隋唐大運河途徑的13個重要節點

為什麼是唐三彩?

“洛陽隋唐時期的文物,唐三彩是獨樹一幟的,我們就在想三彩能不能出現在我們這座建築上?在大型的清水混凝土空間裡面加入一些洛陽的地方元素,使得這座建築更容易被人閱讀,被人理解,被人親近。”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27

三彩陶瓷《國脈》,猛的一看像是一幅壁畫

但仔細端詳,整個中國地圖呼之欲出

橫向的三彩材質與縱向混凝土相互交叉、交融,呈現一個更加豐富的空間。同時縱橫結構的交錯可以應對不同方向的地震力。

此外,清水混凝土建築有個很大的問題:因為其光潔的表面,會對聲音形成鏡面反射,導緻博物館内回聲雜亂。

藝術家團隊用改良的三彩飾面來解決:飾面背後置留了40公分空腔,噴塗防火吸音材料,聲音經過反複反射,直到被材料全部吸收;陶瓷釉面上增加微凸起,将聲音的鏡面反射變成漫反射。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28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29

《國脈》裝置中涵蓋8種不同的藍色

唐三彩又是怎麼挂上天花頂的呢?

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唐三彩一般為一座馬、一座陶俑類的小尺度工藝品,将其使用在大尺度的公共建築上是很大的挑戰。

“它有很多技術難題要攻克,耐候性、耐污性、抗裂性都需要很大的提升。”此次負責三彩裝置的藝術家之一郭家啟說道。

“我們這次所采用的三彩的單元,是使用洛陽周邊地區興安縣的高嶺土,再配上周邊地區采來的礦石,制作成釉,燒造而成。傳統的三彩燒造溫度大概是在900攝氏度左右,這次我們的燒制溫度接近1200度,已經接近瓷化的溫度區間。”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30

每一個飾面都是手工上色、燒造而成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31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32

飾面在室外環境模拟拼色,确認無誤後運輸到現場組裝

比起燒制,如何将13萬個完全不同的陶瓷飾面挂到吊頂上,更是難上加難。

因為安裝難度巨大,郭家啟有一個月都是睡在博物館内施工的桌子上。

最後藝術家團隊采用三維掃描的技術,對整個場館3萬多平米做了全方位點雲掃描,拿到1:1的數字孿生模型。

“通過對模型的研究,我們才确定了每個區域具體的陶瓷的安裝的标高以及它的長短數量,每一個陶瓷單元背面都有屬于自己的編号,這樣才實現最終一個毫米級的安裝精度。”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33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34

李立接受一條采訪

2022年,是李立在洛陽進行建築實踐的第15年。

“早年我做第一個作品——洛陽博物館的時候,我每星期都去洛陽,在上海上完課,就趕緊飛過去看現場。”

“現在回想起來,15年前的洛陽是那樣一個景象,洛南的新城還沒有完全崛起。”

從07年第一次來洛陽,之後陸續設計洛陽博物館、二裡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再到如今的隋唐運河博物館,李立與洛陽結下了深厚的情感。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35

洛陽博物館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36

二裡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洛陽基本上把中國各個時期的文化精華集于一城,自古以來,十三朝帝王在此建都,地理位置四通八達,到各個區域的距離均等,這種開闊的地理特征,形成了它包容的文化态勢。”

在他看來,這座城市也是溫和的、質樸的。

“雖然洛陽隻是一個普通的地級市,但是與這裡的市民交談,無論是街邊的小販還是從事其他工作的人,他們或多或少都能講上一講洛陽的些許文化曆史,帶着驕傲的神情。”

然而厚重的曆史文化,對洛陽既是一種資源,也是一種“文化包袱”。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37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38

洛陽老城區

對于李立來說,因為不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作為一個外來人反而更能體會到洛陽在現代文化複興上的文化負擔。

“我能夠體會到它對曆史文化的挂念、訴求,所以你必需回應這種訴求,但如果是用非常激進的現代的設計語言的話,對這種有古老曆史的城市是不行的,必需找到一個能夠貫通大家認知的樞紐,找到平衡。”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39

《國運泱泱》展覽現場

“我們是希望打造一個可以來很多次的博物館,它是你的城市客廳。”

一樓展廳是常設展《國運泱泱》,二三樓測試互動體驗展《一粒米的漕運》。展出了從衆多大運河相關文物中精選的近400件(套)文物精品,包括汴河文化層、隋代石獅子、唐三彩天王俑、洛陽運河一号、二号古沉船等。

其間,一條順暢的參觀流線一以貫之。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40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41

洛陽運河一号,是迄今為止洛陽地區首次發現的古代沉船。它由13個船艙組成,在船的首尾設置有生活倉,中部設置貨倉,是一艘小型内河客貨兩用運輸船。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42

這塊“大業元年”刻銘磚即發現于回洛倉遺址,是隋炀帝營建東都、修建回洛倉的曆史見證。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43

此封泥是貢品的封裝标記,是研究唐代進貢制度的珍貴實物資料,尤其是此貢品應為從隋唐大運河線路上的重要城市揚州經運河漕運輸往東都,是隋唐大運河重要價值的曆史見證。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44

天王俑通高1.26米,頭戴鹖冠,雙眼圓瞪,闊鼻,粗眉,十分兇悍。它是目前洛陽地區出土的最大的一件三彩天王俑。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45

石獅子高96厘米,長60厘米,寬46厘米,屬國家一級文物,是隋代皇宮建築藝術審美的體現,因此顯得彌足珍貴。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46

倉窖刻銘磚一般在倉窖底部,正面陰刻銘文,内容詳盡,記錄了倉城名稱、出土倉窖的位置、糧食來源地等。銘磚的發現,有力地證實了文獻所講,對于研究唐代含嘉倉的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博物館内,李立還規劃了一些空間留給大衆自己去創造它新的用途。

“北側階梯閱讀室可以舉辦學術研讨或者互動演出,西側專門規劃的條形臨展廳,甚至時尚走秀都可以。”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47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48

階梯閱讀室成為洛陽市民閑暇時的好去處

“看展之外,洛陽的市民或者一些國内外的遊客可以經常來,可以在這裡面會友、交談、品茶等等,發呆都可以。”

河南最小博物館(河南又多了一個博物館)49

“運河是我們國家一份獨特的文化遺産。千百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有這種文化交流、文化融合的意圖。希望今天的人們,能從運河文化裡吸收到,中國人這種開放包容的情懷。”

部分圖片攝影:田方方、姚力

展品資料提供:洛陽隋唐大運河博物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