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1、幹冰就是二氧化碳。
解析:隻有固體二氧化碳才能叫幹冰,液态或氣态的二氧化碳都不能叫幹冰,所以隻能說幹冰是固體二氧化碳。
誤區2、CO2可用于滅火的原因是它既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解析:CO2能用于滅火的原因一方面是CO2既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另一方面是CO2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能夠覆蓋在可燃物上,起到隔絕空氣的作用。
誤區3、能使燃着的木條熄滅的氣體一定是CO2氣體。
解析:CO2能使燃着的木條熄滅,但能使燃着的木條熄滅的其他卻不一定是CO2,因為很多氣體都能是燃着的木條熄滅,如氮氣、稀有氣體等。
誤區4、CO2可以作為所有可燃物的滅火劑。
解析:通常情況下,CO2既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且密度比空氣大,可用于滅火,但某些性質很活潑的金屬如鈉、鉀、鈣、鎂等,在CO2中是可以燃燒的。因此隻能說CO2在通常情況下可作滅火劑。
誤區5、CO2溶于水後,都與水反應生成了碳酸。
解析:CO2溶于水後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但并不是所有溶于水的CO2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隻有大約1%的CO2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其餘約99%的CO2則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水裡。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是CO2的化學性質,沒有與水反應的CO2是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水裡,是CO2的物理性質。所以教材在叙述CO2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時都提到了CO2能溶于水。
誤區6、CO2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說明CO2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解析:當紫色石蕊試液遇到酸時,石蕊試液能變紅色。CO2通入水中,一部分CO2與水反應生成了碳酸(H2O+CO2=H2CO3),由于碳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故應該說是CO2與水反應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誤區7、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一定是CO2氣體。
解析: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CO2與Ca(OH)2反應生成CaCO3沉澱,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O2+Ca(OH)2=CaCO3↓+H2O),因此在初中常用澄清石灰水鑒定CO2,通常認為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是CO2氣體。
但是,CO2并不是唯一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若将SO2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也會因産生亞硫酸鈣沉澱而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SO2+Ca(OH)2=CaSO3↓+H2O),但SO2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因此正确的說法是: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無味氣體是CO2氣體。
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 :中學高分寶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