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喜歡“畫餅”的馬斯克,在此前畫出了火星移民的大餅,甚至都準備開始售賣去往火星的飛船船票了。在這種情況下,有人認為他是在作秀,有人覺得他确實有實力,那麼,登陸火星真的有他說得那麼容易嗎?
NASA火星船票活動
火星距離地球2億公裡,宇航員若要上火星,需要多長時間?而載人前往火星又要做哪些工作?人類的火星登陸到底面臨着怎樣的障礙?
神秘又美麗的火星
火星與地球火星作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位于地球的外側,是太陽系八大行星當中除了水星之外個頭最小的。最初人們對火星并不感興趣,而是對處在内側的金星更為關注,不過最終金星以自己内部超高的氣溫證明了不具備“宜居性”,在這種情況下,人類就開始轉而研究火星了。
許多人認為如今的火星,其實就是多年以前的地球,因為根據觀測數據來看,火星的地下可能存在着大量的水冰。
鳳凰号探測器在火星上挖到了兩處水冰
不過從體積對比來看,火星的直徑隻有地球的一半左右,這就意味着我們如果将全人類都移過去,那麼火星就會變得非常擁擠。
當然,就算火星的大氣很稀薄,表面的溫度也在零下63攝氏度左右,且表面沒有液态水的存在,但是人類還是将其當做了首選“移民星球”。
火星移民的構想圖
要問原因是什麼,其實很明顯了,就是“距離”足夠近。
畢竟人類現在的飛行器飛行速度很慢不說,使用的燃料還比較原始,在這種情況下,隻能在到最近的隔離鄰居家溜達一下了,而火星無疑就是最優選擇。
火星是距離地球第二近的行星
需要注意的是,火星和地球的關系其實也是處在“若即若離”當中的,最近的時候相距5500萬公裡左右,最遠的時候則相距4億公裡以上。這時有人可能會說,那咱們為了節省時間和燃料就選擇最近的時候起飛。
話雖沒錯,但是這種近距離接觸往往需要等到15年左右才會出現一次,在這種情況下,想實現頻繁飛行的我們,隻能折中計算一個平均距離,因此上文中所說的2億公裡其實是二者的平均距離。
火星與地球的距離示意圖
那麼,如果以2億公裡的平均距離來算,宇航員想要登陸火星,需要花費多長時間呢?
怎麼載人去火星?首先來說說旅程所需時間的問題,按照人類發射過的火星探測器的抵達情況來說,基本都是在啟程的六個半月以後抵達火星的。所以,花費200天左右的時間是最基本的。
并且這些探測器往往買的是“單程票”,它們在抵達火星之後是不會返回的,而以太空環境對宇航員的身體傷害來說,他們不可能在抵達火星之後立即就地駐守。所以宇航員登陸火星之後是要返航的,這樣的話一來一回就需要花費400多天,一年多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
宇航員登陸火星的構想圖
其次從目前的火星探測情況來看,人類是無法像登陸月球一樣,直接完成登陸火星的。大部分科學家都提出了這樣的計劃,那就是在完成載人登陸火星之前,需要先完成載人登陸“福波斯”,這個福波斯正是火星的衛星。
火衛一又稱“福波斯”
将火星登陸任務進行拆分,主要是為了降低登陸成本,以及保障宇航員們的安全。此外,火星載人登陸不同于月球,它面臨着“物資儲備”的問題。地月之間的距離較近,所以随時發“太空快遞”,很快也能送達。
可是火星和地球之間平均距離2億公裡的情況就沒法發快遞了,所以在啟程之前肯定要确保物資充足,總不能真的讓宇航員直接去火星上搞大棚、種土豆,這并不現實。
資料顯示,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科學家普萊斯指出他們的發射計劃基本架構是這樣的,“在載人登陸火星之前,有必要先在福波斯上建立一個基地。該計劃需要美國宇航局仍在研發和測試中的太空發射系統巨型火箭發射4次。”
荒涼貧瘠的火星表面
不過哪怕是這樣,火星載人登陸的成本依舊十分高昂,并且宇航員的首次登陸将會非常短暫,一般在6到28天左右。在這樣輪流“換班”的情況下,人類将會在火星上建起規模巨大的基地。
當然,由于相隔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導緻物資的運輸成本非常高,所以到時候基本是“就地取材”的,即使發送“太空快遞”,送去的也是一些無法造出又必須的物資。
火星基地的構想圖
說到這兒,大家應該明白為什麼我們在前文中說馬斯克是最強的“畫餅大師”了,因為登陸火星根本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他開出的售價十萬美元的“火星之旅船票”,怕是真的是“有去無回”的單程票。
此外,哪怕是對火星登陸最為熱衷的美國,在發射了多個探測器之後,也表示人類想要完成登陸火星的壯舉,仍然面臨着三大障礙。
天問1号登陸前,各國火星探測器示意圖
人類登陸火星面臨的三大障礙首個障礙就是二者之間的距離,别看探測器已經上去了不少,但是迄今為止人類都沒有嘗試過這麼長時間的飛行任務。所以我們很難預估飛船必須要攜帶的物資數量,并且如何在火星上制造氧氣和燃料也是問題。
如果說準備得太多,會造成飛船的荷載超标,甚至連正常飛行都做不到。反之,如果準備得太少,又可能因為物資短缺,對正常的旅程造成威脅。因此,如何把握尺度,确定物資攜帶數量,對于科學家來說很重要。
火星上是幾乎沒有氧氣存在的
其次就是太空環境當中的異常情況,要知道在脫離了地球磁場的保護之後,人類的飛船就需要直面各種宇宙輻射了。
根據科學家介紹,宇航員在乘坐飛船前往火星的途中,可能會遭遇持續數日的輻射。
如果說不能提前做好相關的太空天氣預報,或者改進飛船,提高其防輻射能力,那麼,别看抵達火星隻需要半年多,就是這樣短暫的時間内,宇航員的身體健康依舊會受到巨大的影響,甚至死亡。
宇宙輻射的主要來源示意圖
此外,這些高能輻射可能還會讓飛船與地球短暫失聯,而這種失聯對于太空任務來說是非常恐怖的。
最後就是宇航員面臨的傷病困擾,因為飛船的着陸艙在離開軌道到登陸火星的過程中,是無法實現“實時操控”的。這就意味着,宇航員們要完全依靠自身的經驗和當時的情況落地,一旦出現任何意外,那麼這趟旅程就是“有去無回”的了。
宇航員登陸火星的構想圖
綜上所述,美國許多人對于要在2030年前後實現火星載人登陸的計劃持質疑态度,畢竟存在的問題又多又棘手。即使宇航員都無懼獻身,我們也不能拿着别人的生命去做冒險,最好還是在有保障的情況下一次性成功。
美國衆議院議員肯德拉·霍恩表示:“美國國會對深空探索項目進行分析後認為,按照現有的計劃,美國要在本世紀30年代實現載人登陸火星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荷蘭研究所推出的登陸火星計劃示意圖
說到這兒,不知道大家是否還對“火星旅遊”或者“火星移民”感興趣。隻能說,在人類未能建成一定規模的基地之前,一切旅遊或者移民火星都是噱頭,是沒什麼可信度的。
并且按照宇宙中複雜的環境變化來說,怕是登上飛船之前都是要簽“生死狀”的,畢竟地球上的出行都無法确保百分之百的安全,更何況是這種“太空之旅”呢?
火星基地的概念圖
當然,對于人類前往火星“開疆拓土”的計劃,大家還是期待一下的,至于普通人何時才能實現登陸,隻能靜觀其變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