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德國車,設計或許并不是它的重點,因為人們對德國車存在着天然的好感:做工精細,操控感受紮實,可靠地質量。試問現在的大衆汽車消費者有誰買大衆是因為它設計的好看呢?
可對于同屬德國血統的寶沃,卻不能坐享德國車的自帶光環。因為它經曆了“迷一樣的消失”,當它醒來時人們已經将它的輝煌完全忘記,它需要重生。那麼問題來了:“當德國車失去現有的光環,它們還剩什麼?”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設計。
肩負着寶沃重生使命的設計團隊的領導者就是-羅蘭-斯特恩曼先生。他是寶沃全球執行設計總監,設計團隊的靈魂人物,更是這一團隊的組建者。
在寶沃設計團隊中,除了羅蘭外,首席設計師-本傑明給人的印象十分深刻,這位曾就職于梅賽德斯-奔馳、參與多款奔馳産品研發設計的工程師,通常會用十分巧妙的手段通過産品來表達自己對設計的理解。
提到寶沃的設計,他坦言寶沃BX7作為寶沃重生的第一輛車是很難被人們所重視的。
寶沃誕生于1919年的寶沃汽車(BORGWARD)曾是德國第三大汽車生産商,在世界汽車史上留下過極為濃重的一筆,其創始人卡爾·寶沃更是汽車制造史上的一個奇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寶沃經典車型Isabella也曾引領全球汽車設計的創新革命,其絕美的外觀和超凡的操控性能一度受到全球車迷的狂熱追捧。這些都是目前寶沃設計需要考慮的問題,寶沃并不是一個新品牌,在設計上并不能随便為之。
長久以來,德系汽車中規中矩的設計給人留下了相對保守的刻闆印象,而如今的寶沃汽車必須要打破常規,要通過對寶沃曆史的思考建立全新的設計語言,和固定的細節設計元素。如果說寶沃BX7是品牌設計語言的最初試水,那麼寶沃BX5應該是一套已經形成趨勢的設計理論。
作為一個新晉豪華品牌,首先要做的就是脫穎而出。也許是為了刺激大家日漸麻木的視覺,如今的汽車設計都用盡繁複犀利之力,不停地制造着視覺沖擊感,各種沒有必要的複雜曲面,以及折痕,是在炫技還是在追求美感?寶沃設計的五大特性就反其道而行之......
所以我們看寶沃身上沒有太多的折面,對光影的追求也不是很刻意。
要是按照這種設計理念,我們之前繪制的寶沃BX3的假想圖雖然我個人認為很漂亮,但是和寶沃的設計理念出現了偏差。
我們缺乏的是對目前寶沃設計語言的理解和對寶沃曆史的思考。本傑明說,在他推出寶沃全新的設計語言之前經曆過很長一段時間對寶沃曆史的思考和對當時德國藝術的思考,這其中包括當時流行的服裝,家具,甚至各種裝飾品。
具體到線條上,本傑明提到的最多的就是“寶沃家族式的Wingline鷹翼式線條”。這種線條在之前我們就已經在設計解讀中提到過。
但是“Wingline鷹翼式線條”遠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他不是一條簡單的弧線,也不僅僅出現在腰線處。
這種線條的靈感就來源于那輛非常經典的Isabella。能看出,雖然二者的設計相隔将近六十年,但是設計師仍然在努力用設計将二者關聯。
寶沃側面所有線條的位置都有着相關性,由于采用鷹翼線條,這種相關性會顯得更加重要。比如較短的前懸,後懸,車窗的高度,B柱的位置等。
根據這些特點寶沃已經初步建立了品牌獨特的設計語言,以八角形進氣格栅和車标為設計主體,所有線條向外延展。
同時,車頭部的所有線條交彙于菱形車标,形成“V字形”。
側面車窗線和肩線的位置關系營造出很強的動勢。
本傑明也指出這是他設計寶沃必須達到的要求,就是寶沃汽車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應該是在蠢蠢欲動的狀态。這種狀态是不斷地調整研究車身線條和曲面才能達到的最終效果。
大車輪,寬車肩膀。這樣能讓一輛車看起來更紮實,比例跟容易掌握。這種設計也會一直延續至寶沃未來的車型中。
對于一個沉睡了将近六十年的豪華品牌來說,通過設計從新将它喚醒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設計師不僅要考慮到設計的美觀程度,還要讓設計能夠承載得住曆史的積澱。
通過設計師無數版的設計草圖就能看得出,寶沃的設計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在設計師眼中讓寶沃回歸世界舞台不僅僅是一項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無論目前我心裡對寶沃的評價是如何的,至少我希望它能夠通過設計将我們和60年前的寶沃聯系在一起。如果這樣很困難的話,至少當下的寶沃是漂亮的。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請勿抄襲或改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