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踩高跷民俗文化演出

踩高跷民俗文化演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9:57:23

踩高跷民俗文化演出(玩雜耍搞遊街傳統)1

高跷表演

高跷,作為一種造型簡單但對人的協調能力和控制能力都具有較強要求的一項體育運動,在民間廣為流傳,随着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将這一以娛樂為主的活動不斷加入新的元素,歌舞、雜耍、戲劇等使其成為具有民族特色且雅俗共賞的群衆參與性節目。

玩高跷不僅能鍛煉人的身體和激發大腦活力,而且還能在其中學習體會民族文化。但是高跷始終是一種具有風險的運動,再加上其在表演時通常需要加上一些高難度的動作,比如跳躍、翻跟鬥等等,這也就從客觀上限制了它能得以接受和傳播的廣度,那麼長久以來,它是如何在衆多民間運動中獲得一席之地的呢?

高跷表演内容豐富,以武跷最為驚心動魄

《列子·說符》中曰:“以雙枝長信其身,屬其胫,并趨并馳,并七劍疊而躍之。”

高跷不僅作為一項體育運動通過傳承和不斷創新而得以發展,而且是作為一項漢族人民的特色風俗通過對人們思想和認知上的潛移默化而得以傳播,高跷表演是一種專業化和業餘愛好皆可的表演,在發展和傳播的同時不斷吸收不同地區文化和習俗特色,從而成為全國各民族皆知且積極參與的文化運動。

踩高跷民俗文化演出(玩雜耍搞遊街傳統)2

1、制作材料多種多樣,也具有保護安全的措施

高跷多用具有較好堅硬度的榆木、槐木、竹子等材料制作,以保證高跷訓練和表演者的人身安全,從制作樣式來看高跷類型主要分為單跷和雙跷。單跷主要通過手與腳的共同協調來完成,根據手的持握方向又分為上握式和下握式兩種,上握式的高跷手柄較長,長度一般會在表演者的肩部和頭部之間,在手柄的下方用兩根較短的木頭圍成穩定性較好的三角形,用于放置表演者的腳,下握式與上握式基本相同,隻是手柄較短類似于一個幫助腿傷病者的扶手支架。雙跷則脫離了手的控制,而是用布料将制作好的木棍綁在腿部形成一段假肢,整個表演過程完全用雙腳進行,這樣會增加表演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2、分“文跷”和“武跷”2種,其中武跷類似于耍雜技,非常驚心動魄

《詠秧歌》有載:“笑他立腳無根據,也在人間走一遭。”高跷表演者通過腳下的木棍與地面形成一段空間,主要有“文跷”和“武跷”兩種玩法。文跷是邊扭邊唱的表演方式,主要通過表演者的妝容,比如:臉譜高跷表演、小醜的扮演;身着的服飾,比如:白娘子那一身白色素衣、濟公那到處是補丁的破衣爛衫;随身搭配道具或傳統樂器,比如:豬八戒專有的大鐵耙、二胡、唢呐等,用于制造氣氛和聲勢來完成整個表演過程。武跷則是着重通過一些故事情節的再現,來展現表演者的功夫或者是像雜耍那樣完成一些高難度的動作吸引觀看者的眼球,比如:《水浒傳》的“三打大名府”故事表演,“烏龍擺尾”的動作表演等等。

踩高跷民俗文化演出(玩雜耍搞遊街傳統)3

注重表演者服裝與妝容

3、節日裡安排遊街性表演,俗稱高跷大會

《清稗類鈔·戲劇類》中有載:“高跷,雙木續足之戲也。”

高跷表演是一種群體性遊街式的表演,需要各參與者的協調配合。表演會通常會根據節日的安排和特定的場合進行,俗稱高跷會,源自于中國古代百戲中的一種。以米糧屯高跷會為例,每場表演至少需要四十五人,上高跷的有十三人,旗手伴奏以及後勤二十五人。整個表演流程主要為四個部分:大場引入、頭跷指揮、分跑大場、個人絕活展現。

4、吸收不同地域的風俗習慣,形成内容豐富的高跷文化

《京都風俗志》記有:“配以腰鼓手鑼,足皆登豎木,謂之高腳秧歌。”

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高跷表演在發展傳播的同時也會吸收和結合來自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特色來進行,從而形成表演的差異化和多樣化。比如:河北的高跷十二樂角色,分别是大和尚、小鹦哥、樵夫、老座子、白杆、傻公子、青杆、漁翁、劉二子、劉二姐、傻媽、傻小兒,主要用于表演傳統的劇目;山西的高跷走獸,是一種由兩人共同完成的連體高跷表演,通過精心裝扮将人與獸進行完美結合,有北陽城的獨角獸、麒麟,南陽城的黑狸虎、梅花鹿等等。

雖然好看,但也具有很大的風險性,對場地、人員要求很高,最難的就是高跷的可控性

高跷是一種具有危險性的運動,對人體的素質要求較高,因為與地面表演不同,它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和較低可控性,比如:甘肅的苦水高高跷的跷腿高度達到了三至三點五米,這無疑對表演者的體能和心理都會造成一定約束。

踩高跷民俗文化演出(玩雜耍搞遊街傳統)4

甘肅超級高跷

高跷的制作主要是左右腳各用一根木棍且獨立運作,并且具有相應的高度,木棍所具有的重量且缺乏柔韌性,加上人體本身的重力因素會增加高跷運用的協調難度。

  • 因為重心較高,人對于平衡性的把握難度極大增加,容易出現事故

因為美觀度和表演動作的施展,單跷一般用于對初學者的訓練而很少用于表演中,表演中的高跷多為雙跷,即在木棍上方添加一根可用于腳踩的橫梁,然後用布條将橫梁上端的木棍空位與表演者的小腿綁定一起,形成腳不沾地的現象,完全依賴于人的平衡性進行把控,一旦出現跷的斷裂或者支撐的不穩定現象很難及時的進行現場修補和控制。

  • 進入高跷行業是有門檻的,恐高的、有病的不收

玩高跷,玩的就是技術和心跳,首先需要保證人體的四肢健全來維持高跷的平衡性和穩定性以及相關的動作完成,其次不能是恐高者,害怕在高空進行俯視和行走的人玩高跷就是件危險的事情,影響表演效果不說可能還會導緻人員傷亡的事故發生。再者體弱、年邁、有心髒疾病等也是進行高跷表演的禁忌。

  • 表演道具特殊性決定場地也具有特殊性

高跷表演屬于群體性的表演,通常需要與其他人進行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且表演人數衆多,因此高跷表演需要對表演場地和秩序進行維護,保持較大的空間和選擇平坦無碎石的地面,确保表演不會對觀看群衆和搭檔造成阻礙和傷害以及表演過程的整體安全性。

踩高跷民俗文化演出(玩雜耍搞遊街傳統)5

表演場地講究

由于高跷本身的觀賞性、文化欣賞門檻較低、娛樂性質較強等原因,被謀生的高跷藝人傳承了幾千年,受大衆喜愛

《山海經》有曰:“長股之國在雄常北,被發,一曰長腳。”高跷雖然具有風險,但其獨特的表現形式,以及表演内容的通俗性和多種文化的融合性,使得其能夠經受住曆史的考驗在中華文明的進程中流傳延續上千年。

1、高跷表演的觀賞性強

高跷表演中的觀賞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 第一來自于高跷本身,高跷具有一定的高度,一般是人體的兩倍甚至更高,高跷表演者在人群中一眼就能夠看到,像是一個伫立的巨人不由得引發人的贊歎。
  • 第二在于表演者的妝容和服飾,不同角色的扮演者常常搭配着不同的面妝、發型和服裝讓人容易分辨以及了解表演者的表演内容,比如:身穿披挂手拿金箍棒的孫悟空。
  • 第三就是表演者在表演中所要進行的高難度動作再現以及随着故事的發展所表演的不同情節直觀通俗且場面壯觀,容易深入人心,比如:跳躍、倒挂金鈎、群體走天橋。

踩高跷民俗文化演出(玩雜耍搞遊街傳統)6

人群伫立的巨人

2、高跷本身的獨特魅力

高跷深受喜愛與它本身的獨特性是分不開的,首先它與其它的空中表演和地面表演有着鮮明的差異性,它表演的整個過程都需要用到特制的高跷,不僅作為一種可觀賞性的工具而且完全作用于整場表演的全過程當中,再次踩高跷表演具有強大的融合性,它的表演能夠結合說、唱、舞蹈、武術為一體,屬于綜合性的文化演出,幾乎任一階層的人都能接受而且喜愛此類表演。

3、高跷具有挑戰性

高跷表演與一般的地面的腰鼓、秧歌和戲曲表演不同具有較大的挑戰性。首先能夠站上高跷而不倒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再者要能夠綁着它穿戴厚重的表演服裝和配以相關道具,不僅要能靈活自如地行走而且還要确保動作表演的流暢性和可觀性,連續維持幾個小時甚至幾天,這對表演者的身心有極大的挑戰性。

4、高跷作為技藝人的謀生手段

《山海經》記曰“長腳人常負長臂人入海中捕魚也。”高跷最初的形成就是作用于人的生産勞動當中,随着踩高跷在作為一種生活娛樂方式而受到人們認同,于是在不斷發展下形成專業化的高跷表演隊伍,從而也形成了以高跷表演為生的藝人,為了滿足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的要求,為求生存的藝人們利用學到的技藝在人群中進行展示并将表演中内容的不斷創新,高跷表演廣泛開展的同時也就促進了高跷的發展和傳播。

踩高跷民俗文化演出(玩雜耍搞遊街傳統)7

同樣具有危險性

總結

喜慶、熱鬧且極具地方特色的高跷,在人們勞動過程中演化為一項民族體育運動,根據表演的需要,利用不同材質制成不同的樣式,比如典型的:單跷和雙跷。在進行表演時會加入音樂、舞蹈、戲劇等元素,讓人在觀看演出的同時能夠深受民族文化的熏陶,但表演的危險性不容忽視,制作出的高跷綁在腿上就相當于人的一截簡易的假肢,因缺乏機理性而難以駕馭,再加上其高度之高且與人的上半身毫無接觸,這就加大了對它的控制難度,不過對敢于挑戰的中國人來說,正是因為它的危險性和它所能帶給人強烈的視聽效果,使其成為在民間流傳千年的文化瑰寶。

參考文獻:

1、《池州師專學報》

2、《貴州體育科技》

3、《浙江體育科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