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前一晚睡滿了8小時,為什麼第二天還是昏昏欲睡、疲憊不堪?
對于有些人來說,“困”一種是貫穿全年的常态:“春困夏乏秋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哪個都落不下他。
而在醫生眼裡,白天頻繁嗜睡可能是身體在發出警報。
醫學将嗜睡症用四種主要症狀進行了定義,這四種症狀被稱為嗜睡四分體:白天過度嗜睡、猝倒、睡眠癱瘓和入睡前幻覺。
白天過度嗜睡
白天過度嗜睡經常是第一症狀,患者不分場合困乏思睡,出現不同程度、不可抗拒的入睡。例如說話,吃飯或駕車時,這些睡眠階段常會發生,并且發生的時間多不合時宜。
猝倒
猝倒這種症狀是指在完全清醒的狀态下突然失去肌肉張力,從而引起了頭部或身體在沒有喪失意識的情況下發生癱瘓,它可以持續幾秒鐘或幾分鐘。輕微症狀表現為說話含糊不清、口吃、眼皮下垂或手指無力拿不住東西;嚴重猝倒會引起膝蓋彎折,使人虛脫。
猝倒症狀一般發生在患者心情激動或情緒變換之後,如大笑、興奮或生氣,猝倒并不十分常見,嗜睡病患者中有猝倒現象的不到一半。
睡眠癱瘓
有時也稱睡眠麻痹,病人入睡或要醒來時暫時不能運動,部分或全部骨骼肌癱瘓,雖然可以正常呼吸、眼球運動也不受影響,但全身無法活動或不能講話,隻持續幾秒至幾分鐘,睡眠癱瘓可能也與REM睡眠和清醒狀态之間的過渡不充分有關。
幻覺(入睡、覺醒)
嗜睡症患者的苦惱之一是連夢境和現實都無法分清。比如一個嗜睡症患者開着車發病睡着了,他可能夢裡依然是在開車,根本無法意識到自己是在做夢還是在清醒;還有些患者,在嗜睡病發作的短短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内出現的夢境,醒來後仍會記得,有些夢總是那麼豐富多彩,這種夢境體驗會延伸至入睡前或睡醒後,給人以幻覺一般的體驗。
白天嗜睡可能預示6種病犯困主要是大腦供血不足、相對缺氧所緻。如果你晚上能保證7~8小時的睡眠,白天依舊嗜睡,就應該警惕這6種疾病了。
鼻炎
鼻炎會導緻呼吸受阻,引發大腦供氧不暢,導緻犯困。如不及時治療,鼻炎還會引發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使得患者睡眠時氧氣不足。
這類患者平時要對鼻局部及額面部進行熱敷或用電吹風局部加溫,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睡眠性呼吸障礙
患有睡眠性呼吸障礙的人,除了白天困倦、乏力、嗜睡外,夜晚還會鼾聲如雷,且伴有呼吸間歇性停止。
頻繁的呼吸暫停,使深睡眠不斷被打斷、機體缺氧。長此以往,身體所有器官都無法好好休息,導緻白天很容易出現困倦、乏力、嗜睡等症狀。必要時需進行夜間睡眠呼吸監測。
高血脂
高血脂患者的體内血液流動相對緩慢,影響紅細胞的攜氧能力,且高血脂在動脈内形成粥樣硬化斑塊,造成血管管腔狹窄,導緻大腦缺血缺氧。
如果有人存在高血脂家族史、肥胖、高血壓,已有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慢性腎髒病,或有長期大量飲酒、攝入高脂、高糖飲食等危險因素,且經常犯困,應盡早去醫院檢查血脂。
心髒問題
疲勞、乏力是各種心髒病常有的症狀。心髒病會使血液循環不暢,新陳代謝廢物(主要是乳酸)積聚在組織内,刺激神經末梢,令人産生疲勞感。建議查查心髒,如做心電圖、心髒彩超等。
貧血
疲乏、困倦是貧血最常見的症狀,還可能伴有頭暈、頭痛、耳鳴、眼花、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患者最好到醫院做一個血常規監測,明确診斷。
認知障礙症
有的老人常常坐着就迷迷糊糊睡着了。頻繁犯困或看着電視就睡着,常常是認知障礙症的早期表現,必須引起高度注意。
如何應對嗜睡?對于已經确診患有嗜睡症的患者,當然要遵循醫囑進行藥物治療了!除了藥物治療外,對于普通大衆來說,我們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方法可以預防和調節嗜睡呢?
生活規律
實踐證明,要克服嗜睡,首先生活節奏要把握好,不通宵熬夜,睡覺時間不宜時早時晚,應養成比較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多運動
多參加體育活動,進行一些适量的健身鍛煉項目,使自己的心身得到興奮。可以有效地改善生理機能,身體呼吸代謝功能增大,加速體内循環,提高大腦的供氧量,嗜睡就會緩解。比如清晨信步漫行、跑步、打太極拳等對于振奮精神十分有益。
飲食調節
一日三餐不宜吃得太飽,否則胃過度膨脹,人容易犯困;另外,應增加維生素的攝入。如維生素C有制造細胞間粘連物質的作用,對人體細胞的修補和增長很有幫助,B族維生素有防止神經系統功能紊亂,消除精神緊張的作用。所以,多食含有豐富維生素的食物和蔬菜,對解除嗜睡有積極作用。
積極的生活态度
不少研究表明,嗜睡症可能與心理因素有關,對那些因自尊、感情支持而患嗜睡症的人來說,他們不能完全發揮自己的潛能,可能被家人和同齡人認為懶惰、不願意活動。因此心理治療很重要,避免精神刺激,幫助患者用積極的心态面對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