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民事行為合法原則

民事行為合法原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7 09:03:59

《民法典》第八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本條規定實際上是民事行為設定兩條紅線。第一、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第二必須遵守公序良俗。這其中,因為民法以自由為基本價值,所以行為模式限制較為寬松,固嚴格意義講最為下限的紅線應為不違反公序良俗。

民事行為合法原則(民事行為的紅線)1

一、民事行為須符合法律規定

民事行為符合法律規定,是法律對民事行為的基本要求。隻有符合法律規定,才具備為法律所承認的可能。

(1) 民法應為民事行為設定明确的指引

民事行為符合法律規定的前提是民法規定完備。民事行為在做出前存在可援引的法律依據。民法中的規定,并非單指限制性條款。法律明确的任意性條款,也可作為民事主體的行為依據。

民事行為合法原則(民事行為的紅線)2

(2) 民事行為應當依法進行

民事行為依法進行,既是指民事行為本身符合法律規定,更是指民事行為要具備合法的形式。對于強制性規範,民事主體必須遵守。如有違反,将承擔不利的法律後果。任意性規範,也不可随意違反。但任意性規範需在當事人選用時,也具備強制效力。特殊情況下,民事行為也要考慮其他部門法的規定。比如涉及土地使用權的糾紛中,民事糾紛就不能僅考慮民法典物權編的規定,還要考慮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

(3) 民事行為違法,需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法律規定體現着國家意志,具備強制力。任何主體均有守法義務,不得很有超越法律的特權。若有違法行為,當然要受到法律制裁,追究法律責任。對于民事責任,《民法典》總則編有民事責任的關門規定,合同編有違約責任的專門規定,侵權責任編有侵權責任的專門規定。

民事行為合法原則(民事行為的紅線)3

二、 民事活動不得逾越公序良俗紅線

公序良俗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指公共秩序,一個是指善良風俗。

(一)公序良俗的起源

公序良俗起源于羅馬法。為近代各國民法典所公認,是世界通行的法律原則。公序良俗原則,為各國在法律交流時,設置了一個保護本國傳統文化及傳統制度的一個底限。以防止在法律交流中,本國的法律文化為外國法律文化所取代,從而失去本國法律文化多年積累的珍貴曆史成果。另外各國由于曆史、文化、環境等諸多原因,對等同一事物接受程度、觀點及應對方面均有所不同。在無必要情況下,引進外法時也要考慮到本國的接受底限。而公序良俗很大方面起着一個底限的作用。

民事行為合法原則(民事行為的紅線)4

(二)公序良俗的範圍

主要包括(1)對國家的忠誠(2)承擔家庭倫理義務(3)遵守道德(4)賭博(5)尊重他人尊嚴及人格(6)誠信經營(7)公平競争

(三)公序良俗原則的法律适用限制

1、在法律無明确規定時,方可适用。法律若有規定,說明法律對于相關的行為模式予以确認,也說明國家立法時認可書店頭發為模式符合公序良俗。絕不可以公序良俗為名拒絕法律條款的适用。公序良俗被認為是法律之外的紅線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在法律無明文規定,不違反民法自由原則的情況下,為相關不符合民法精神的行為所設置的底限。若這一底限,影響到法律已經明文規定的合法行為的法律效力,則明顯違背了公序良俗原則制度設置的作用。

民事行為合法原則(民事行為的紅線)5

2、民法典規定在法律無明文規定時,可将習慣規定為裁判依據。但裁判依據的習慣不能違背公序良俗。也就是說引用習慣對案件進行裁判,不能違背公序良俗原則。

3、違背公序良俗并不必然導緻民事行為完全無效

我國民法界傳統觀點,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行為完全無效。但現實當中情況較為複雜,若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行為僅為一系列民事行為的一部分。則因部分行為瑕疵,而否認其他合法行為的效力,這不符合民法行為合法性原則。綜合現代各國法例,對于違背公序良俗案件,更多把程序推進的權利賦予權利受損一方。同時,無效部分僅限于違背公序良俗部分,從而保證交易安全。我國民法典立法也考慮了相關立法經驗。

舉報/反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