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東北大興安嶺現火狐狸

東北大興安嶺現火狐狸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6 01:25:37

東北大興安嶺現火狐狸?來源:讀特護林員盜轉一段經過後期處理的“火狐狸”視頻,竟讓衆多網絡媒體上當,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東北大興安嶺現火狐狸?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東北大興安嶺現火狐狸(大興安嶺火狐狸)1

東北大興安嶺現火狐狸

來源:讀特

護林員盜轉一段經過後期處理的“火狐狸”視頻,竟讓衆多網絡媒體上當。

16日,“火狐狸”視頻的拍攝者現身網絡,稱所謂“大興安嶺火狐狸”視頻,盜用了自己11月于新疆喀納斯拍攝的素材,并加上了後期飽和度處理,使正常黃色的狐狸顯出了紅色。

17日,在朋友圈上傳這一視頻的護林員向網民澄清真相,并公開道歉。但這段“火狐狸”視頻仍在一些自媒體中流傳。據輿情研究機構“知微數據”統計,參與“火狐狸”事件傳播的機構中隻有一成進行“辟謠”。

“火狐狸”傳言何以流傳甚廣?

“看圖寫話”如今已俨然成為一些“自媒體人”的工作習慣。坐在辦公室裡刷抖音、看微博,發現好玩的東西,稍加改編就能發表到公共平台。轉載時言之鑿鑿,讓“見聞”立刻變成“新聞”。出事後,就埋怨自己是被信息源蒙蔽,肆意甩鍋,再簡單彙總一下媒體往日失實的例子,譴責一下“謠言”,又可以編出幾條文章。“看圖寫話”就是對事實的“臆測”,即便反映了某種微觀的事實,也難以反映事實的全貌。“火狐狸”假視頻之所以可以從朋友圈這個私人傳播圈,擴大到公共領域,某些微博大V“看圖寫話”式地搬運“功不可沒”。

一些公信力不錯的專業媒體,似乎也越來越難以守住新聞傳播的底線,專業的“新聞技術手段”,反倒成了躲避責任的工具。有些記者用“據稱”“據信”來規避傳謠風險,或是打幾通電話就以為盡到了新聞核實的義務。在“火狐狸”事件中,一家北京報紙的微博賬号就援引大興安嶺阿木爾林業局和“有關專家”不具名的意見,稱這是“首次在大興安嶺地區發現毛色如此鮮紅的赤狐”,并解釋說“毛色如此鮮豔,很可能是發生了基因突變”。

回溯“火狐狸”視頻的傳播路徑,這家影響力頗高的媒體機構,為假信息起到了“強力助攻”的作用。至今,這家媒體隻是轉發了當事人道歉的新聞,未就自身把關不嚴的失職進行檢讨。從某種意義上,這些專業媒體的“看圖寫話”手法更加隐蔽,雖不是謠言制造者,卻成了謠言放大器。

公共媒體應當如何做,才能避免類似“火狐狸”事件?

一個負責任的新聞界,要始終注重讨論内容的“公共性”,提供能夠滿足社會需要的服務。把私人朋友圈放大到大衆傳媒領域,傳播者要首先回答:為什麼要這樣做。知曉大興安嶺出現“火狐狸”對于大衆有何意義?把普通人的“見聞”公之于衆,對于當事人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以“火狐狸”為例,一些傳播者報道時過分強調了“火狐狸”的美學價值,而很少從科學角度解釋“火狐狸”現象。一些網絡媒體以“好美!”“漂亮!”“像鳳九!”(鳳九是網劇中一隻“九尾紅狐”的名字)為标題,隻是把“火狐狸”為噱頭吸引流量,甚至有些借題發揮者,開始讨論“狐仙傳說”“天有異象”等迷信思想——這體現了傳播者在價值取向上出現的偏差。

想要避免成為造謠者的共犯,傳播者就應當加強自律,更要加強自身的本領建設。在這個PS和視頻“換臉”技術可以以假亂真的年代,我們很難說“眼見為實”,但技術的問題總歸有技術的解答:2007年的“正龍拍虎”沸沸揚揚吵了大半年,十幾年後,“火狐狸”風波隻持續了不到一周——這說明,技術的進步制造了挑戰,但也提供了解決挑戰的方案。

新聞傳播者不光要譴責“看圖寫話”這種有損媒體整體公信力的行為,更要設置嚴格的事實核查機制,強化媒介把關作用,引導公衆關注更有價值的社會問題,提高從業人員鑒别真僞的能力,築牢防範謠言的技術防線。唯有提供更優良的媒體産品,更符合社會需求的新聞服務,才能最終消滅“看圖寫話”的不正之風。

編輯 陳冬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