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景是形成于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的十處特色風景,包括:蘇堤春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莺、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鐘、三潭印月。
用了兩天徒步西湖,找全了西湖十景。二月下旬,不是旅遊季節,看到的西湖十景和旅遊季不太一樣:蘇堤未曉春,花港無魚,沒有柳浪沒有莺,斷橋有殘雪……。
早春二月的西湖十景肯定不是最美的,但也有旅遊季節沒有的好處,比如遊人不多、旅店還便宜……。
早春二月,清冷的天氣裡,沿着西湖尋找十景。
【平湖秋月】
不期而遇的平湖秋月。從浙江博物館孤山館出來,等公交還得半小時,決定步行才遇到“平湖秋月”。
一擡頭看到這個碑亭,才知道自己走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
湖,的确寬闊、“平坦”,平如鏡;天氣,是早春二月的陰雨天氣;下午,無月。
【曲院風荷】
曲院風荷也是不期而遇。是從浙江博物館孤山館去嶽廟的時候經過的。二月裡的天氣,哪裡有荷花。
【柳浪聞莺】
終于是個好天,雖然還是挺涼。柳樹未綠,柳枝在風中舞動,有喜鵲沒有莺。
天氣很好,就是有點涼。柳樹未綠,柳枝在風中舞動。
【花港觀魚】
花港無魚,觀了一眼碑亭。
花港觀魚的碑亭。
花港無魚。這就是非旅遊季節旅遊的壞處。該有的都沒有呢!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有人說是西湖三個湖心島,不對!是這樣三個“小葫蘆”狀的石塔。相傳為蘇東坡在杭疏浚西湖時所創設(現有石塔為明代重建)。塔腹中空,球面體上排列着五個等距離圓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紙,塔中點燃燈光,洞形印入湖面。每個塔裡都有5個“小月亮”,三個塔就是15個;倒映到水裡,那就是30個“小月亮”。一輪天上的明月和其湖中的倒影,這就是32輪月亮了!
但人都說,在月圓之夜這裡可以看到33輪月亮。那一輪在哪裡?在人的内心。
三潭印月,在月圓之夜映出33輪月亮。
小瀛洲島邊這三座葫蘆狀小石塔相傳是蘇東坡疏浚西湖的時候留下的标記,現在的塔是明代的。
看三潭印月要坐船到小瀛洲島。
【蘇堤春曉】
二月天氣裡,蘇堤還未着春。樹還光秃秃的呢!
樹未發芽,蘇堤的春還未到。
站在雷峰塔上看蘇堤,如同玉帶橫亘湖中。樹影或稀疏或濃密,很好看哦!
【斷橋殘雪】
僅在杭州幾天,能遇到下雪算是運氣爆棚。知道南方的雪很難站住,早早地趕到斷橋去看“斷橋殘雪”。
斷橋,就是一座挺普通的石拱橋,雪天裡也沒覺得怎麼美啊!即便傳說美,景色也并不美。
但站在斷橋上,才知道,斷橋殘雪的美不在斷橋本身。
在杭州幾天能遇到下雪也是運氣爆棚。趕到斷橋看斷橋殘雪。說實話,這也算不上美啊!
“斷橋殘雪”美的秘密在這裡,是站在斷橋上看湖邊的寶石山。保叔塔和山上的樹被薄雪覆蓋。在斷橋上望過去就是一幅極美的水墨山水畫。
【雷峰夕照】
老雷峰塔在1924年就倒塌了,魯迅還寫過《論雷峰塔的倒掉》。小時候讀過此文,對雷峰塔的印象就很深。現在的雷峰塔是2002年重建的。
沿着西湖很多角度都能看到雷峰塔。
遇到下雪,為了看西湖雪景,從斷橋趕到雷峰塔。還好,殘雪還在。
老雷峰塔是磚塔,現在的是銅塔。磚塔的地基就在這新塔内部。
【南屏晚鐘】
這個景點和雷峰塔就隔着馬路。一首叫“南屏晚鐘”的歌,還有楊萬裡那首“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的詩,是不是都和這個景點有關?現在的淨慈寺一看就是新建的。不時,也傳出悠揚的鐘聲。
楊萬裡的“畢竟西湖六月中”是出的這個寺院嗎?
寺内有賣素食的,豆腐幹和素燒鵝,挺好吃的。
【雙峰插雲】
雙峰插雲離西湖“有點遠”,騎了輛自行車找到的。
“雙峰插雲”的碑亭在,環視四周,‘雙峰’連影子也沒看到啊。
上一次去杭州還是98年,時間就是這麼快,二十多年轉瞬過。上次肯定也遊西湖,但一點印象都沒有了。所以,随手寫寫遊記還是很必要的:記憶會忘卻,文字随時可以翻閱。
推薦相關閱讀:
杭州:親,你想去梅花島嗎?
哈佛:不收藏到中國古代佛像,咋好意思說自己擁有頂尖博物館
十三陵:一根柱子值一個億,長陵祾恩殿有六十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