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發文助手。
在唐代衆多的詩人中,羅隐,無疑也是一位非常有個性的人。
為什麼說他非常有個性,我們不妨來看看他寫的一首《牡丹花》。
為了叙述的方便,這裡全文引用此詩的内容:
“似共東風别有因,绛羅高卷不勝春。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秾華過此身。”
這首詩中,我最偏愛的一句便是“任是無情亦動人”,于是用來作了本文的标題。
北宋理學家周敦頤說過這樣一句話:“自李唐以來,世人甚愛牡丹。”這句話說得很準,李白、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隐等很多詩人都寫過牡丹,并且還是名詩。這幾位詩人,不寫則還罷了,一旦寫的話,咋可能不會成為名詩呢?他們幾乎都是從正面贊美牡丹之好,可是羅隐呢?這首《牡丹花》,卻從反面稱贊牡丹,幾乎沒有怎麼寫牡丹花之開花之謝,或者花之美,而是以花喻人。
也許羅隐知道,如果從正面來寫的話,他肯定不是李白、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隐等人的對手,所以就走了一條新的道路,為牡丹花贊語之中添加一絲不和諧的音符。這隻是我的胡亂猜測,也許他什麼也沒有想過,隻不過是想通過寫牡丹花來抒發一下自己的感慨罷了。隻要感慨發出來了,心中的郁悶得到了釋放,還管它是不是名詩佳作哩!
這就是羅隐的個性,不走别人走過的路,而是另辟蹊徑。這首詩雖然不像“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那樣家喻戶曉,卻也對後世創作有一定的影響。比如說宋代大詞人秦觀有首詞《南鄉子》中就有這樣的句子:
“往事已酸辛,誰記當年翠黛颦,盡道有些堪恨處。無情,任是無情也動人。”
還有,曹雪芹的《紅樓夢》第六十三回有這麼一段話:
“寶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道抓出個什麼來。’說着,将筒搖了一搖,伸手拿出一根,大家一看,隻見簽上畫着一枝牡丹,題着‘豔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楔的小字一句唐詩,道是:‘任是無情也動人’。”
“任是無情亦動人”這句詩,給人一種冷豔的感覺,但是在這種冷豔的感覺中,我忽然讀出了一種豁達與寬容。無情就無情吧,就算是無情,我也不在意,不也一樣動人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