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大家手裡的閑錢多了起來,從以前的儲蓄消費慢慢開始走向閑錢理财,而不是停留在菜籃子消費裡。
國債和定期存款都是比較常見的居民理财産品配置類型,那麼國債和定期存款理财有什麼不同,哪個更适合居民理财規劃呢?我們簡單做個産品科普解讀:
首先,國債和定期存款都是固定收益類理财,不同群體偏好不同。
我們可以簡單把理财産品劃分為固定收益理财和浮動收益理财兩大類型,而國債和定期存款都屬于固定收益理财類型。
固定收益類理财的特點是本金保障,利息固定,屬于風險極小,收益穩定的安全理财,這也意味着國債和定期存款都非常适合用于個人和家庭理财規劃中的保底安全資産配置。
在理财意識不足和理财産品比較少的年代,國債是比較受歡迎的理财産品配置,主要原因在于國債是基于國家信用背書,安全可靠,5年期國債利率也在4%左右,也是過去長輩比較喜歡的一種理财工具。
而随着銀行理财産品發展,就出現了固定收益存款理财産品和浮動收益類理财産品,大家有了更多選擇,可以根據個人喜歡和财務情況,自由選擇。
理财市場的發展,大家除了配置國債之外,固定收益的定期存款,結構性存款和大額存單也越來越多人配置,并且成了銀行常見的攬儲工具。
簡單來說,對于中老年群體,國債更好更安全,也是一種理财慣性,而對于年輕一代理财群體,則更偏好定期存款,選擇靈活多樣。
其次,國債屬于債券市場理财産品,定期存款屬于銀行市場儲蓄理财産品。
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都是我們的兩大直接融資市場,解決融資問題,而在債券市場中,我們可以簡單把債券類型分為國債和企業信用債,其中國債就是國家信用背書,發行債券向社會募集資金,而作為債券持有人可以到期還本付息。
相比于企業債券,國債安全性高,通常作為底層安全資産配置,而企業信用債風險比較大,需要考慮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企業信用違約問題,導緻債券投資損失,而國債則不需要擔心信用問題。
債券市場投資的回報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固定利息回報,一個是債券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價差獲利。
對于投資者來說,可以耐心等待債券到期的固定利息收益,也可以在債券持有期限内,參與債券市場二次交易,把握債券價格波動帶來的賺錢計劃,需要一定的市場判斷能力。
定期存款屬于銀行常見的三類攬儲工具之一,也是其中門檻最低,靈活度最高的一個,定期存款比活期存款利息高,3-5年期利息也可以達到4%左右。
現在的存款提前支取是按照活期利息計算,所以我們在配置定期存款的時候,需要規劃存款周期,這樣可以獲得較高的到期利息結算,避免提前支取帶來的利息損失。
在規劃好存款周期後,如果沒有跟銀行約定到期自動轉存,那麼定期存款到期後會結算本金和利息,然後轉到活期存款賬戶,而提前跟銀行約定好自動轉存的話,定期存款到期後會結算本金利息,然後自動續約新的定期存款,繼續定存。
從投資回報空間來說,國債和定期存款都能獲得穩定的利息回報,而不同在于,國債比定期存款多了一個理财回報方式,可以參與債券市場的價差投資。帶來更多回報的可能性。
綜上:從投資群體來看,中老年群體更習慣投資國債,覺得國債更好,而年輕群體則理财觀念和方式比較靈活開放,國債和定期存款都會選擇性配置。
從回報可能性來看,定期存款隻有單一都固定利息回報,而國債不僅有固定利息回報,還能參與債券市場交易,獲得價格差回報,自然比定期存款好很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