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趕屍短片

趕屍短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2 01:45:39

中元節,也稱“盂蘭盆節”,是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也就是明天)固定的節日(有些地方,尤以華南,是七月十四日),有些地方又俗稱鬼節。

湘西自古多奇聞。

在湘西,共有“三大邪”,其一為“趕屍”,其二為“放蠱”,三為“落花洞女”。也正是這三邪,讓湘西成為一片不折不扣的神秘之土。趕屍,則是其中最廣為人知,也是最駭人聽聞的,這些年不少影視和文學作品以趕屍為題材加以改編演繹,使趕屍這件事越來越玄乎了。

趕屍短片(忍住尖叫趕屍重現)1

晝伏夜行入住“死屍客棧”

趕屍,顧名思義,就是活人趕着屍體走。用當地的行話,又叫移靈、走影、走腳,興起于清朝中葉,發源于沅江上遊一帶。在中國,自古就有落葉歸根的觀念。雖說人死如燈滅,但生要見人,死要見屍,客死他鄉之人往往要運回家鄉安葬,便催生了趕屍這個特殊的行當。

說到整個趕屍的經過,民間傳說甚廣,貫穿始終的是三個重要的名詞:走屍、趕屍匠、死屍客棧。

趕屍短片(忍住尖叫趕屍重現)2

解放前,若在湘西神秘的山村小客店投宿,便有可能看到死屍“走路”。屍體當然不會自己行走,這就需要一個特殊的人,通過特殊方式來引路,這個人便是趕屍先生,當地人稱之為“趕屍匠”。其實,說是“趕屍匠”不如說是“領屍匠”,因為他要一面敲打着手中的小陰鑼,一面領着這群屍體往前走,屍體在一個以上時,即用草繩把他們聯系起來,每隔六七尺一個。

趕屍短片(忍住尖叫趕屍重現)3

通常來說,無論屍體數量有多少,都由趕屍匠一人趕,有些趕屍匠也會帶着一兩個徒弟,一是怕天黑路滑,屍體翻倒,多個人也多個照應;二是有的屍體死相恐怖,多個人也能給自己壯壯膽。趕屍匠通常不打燈籠,手中拿着一個被稱為攝魂鈴的銅鈴,搖得叮當直響,用當地人的說法,是讓他身後的這些他鄉之魂找到他的方向,不至于魂魄離體,成為孤魂野鬼。

“走腳”的時間選擇也頗為講究,趕屍匠一般晝伏夜行,不會穿村過鎮,而是選擇荒山野嶺,或是山間小路徐徐而行。這也很好理解,要是大白天的帶着一隊屍體大搖大擺地走來走去,還不吓死人呐?其次是忌諱貓狗等畜生沖撞屍體,要是屍體殘缺不全,也沒法向雇主交代。

趕屍短片(忍住尖叫趕屍重現)4

圖片提供/俞鑫

走訪湘西沅陵縣的楠木鋪鄉時,我曾遇到過一位名叫陶立栓的孤寡老人,老人牙齒差不多掉光了,啪嗒啪嗒抽了幾口遞給他的香煙,緩緩打開話匣子。老人說,在他爺爺輩那個年代,村裡有一個瘸腿師傅,以前做木工,人稱“李瘸子”。李瘸子腿摔折後,幹不了活,便在附近山裡開了一家小店,小店隻有兩間房,沒有名字,但據說賺了點小錢,後來還娶了個媳婦。雖然陶立栓老人沒有明說,但我知道,這就是常說的“死屍客棧”。據說死屍客棧通常房門大開,當被問及這樣會不會招賊時,老人咧開嘴笑了:“給死人住的,哪個敢進去喲!”

趕屍途中的“死屍客棧”,隻有趕屍匠和屍體入住,活人不住,由于價格不菲,這些客棧雖然看起來門庭冷落,倒也經營得不錯。趕屍匠趕着屍體,天亮前到達客棧,夜晚悄然離去。屍體都在門闆後面整齊地倚牆而立,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店裡停上幾天幾夜。雇主事先會給趕屍匠交上一半的錢,等到了目的地,交接了屍體,再把剩餘的錢給補上,這一趟“走腳”便算是完成了。

為什麼要趕屍?

趕屍短片(忍住尖叫趕屍重現)5

說了這麼多,問題來了,為什麼要趕屍呢?直接陸運豈不更方便?這還得結合湘西的地理環境來談。和北方的一馬平川不同,湖南是丘陵地貌,湘南和湘北還好,到了湘西,靠近貴州和重慶的地帶,更是縱橫交錯,五裡一山,十裡一丘,加上地處沅江上遊,多險地,水流急。這樣的山地地區,車馬很難通行,而早些年馬路又沒有現今這麼發達,隻有由人帶着屍體翻山越嶺才能運出去,所以才會有趕屍匠這種特殊的職業。

有書面文字詳細記載的趕屍活動,主要出現在湘西的沅陵、泸溪、辰奚、叙浦四縣。趕屍的地域範圍,往北不能過洞庭湖,向東隻到靖州,向西隻到涪州和巫州,向西南可到雲南和貴州。傳說,這些地方是苗族祖先的鬼國轄地,再遠就出了界,即使道司法術再高也趕不動那些屍體了。

趕屍短片(忍住尖叫趕屍重現)6

湘西少數民族衆多,有土家、苗、回、瑤、侗、白等30多個民族,當今不少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表明,苗族是最早發明兵器、刑法、巫術的民族,因此趕屍匠在當時也被看做是“半人半巫”的存在,備受敬畏。巫是什麼?古人說,巫者,醫也。所謂“醫”,在古人眼裡,就是人生乃至人類一切社會活動的最高境界,《黃帝内經》就是證據。在以前科學不發達的年代,民間普遍認為“醫”和神靈相關,湖南在戰國時期是楚國,趕屍、蠱術等都屬于楚巫文化的一部分,而巫有黑巫術和白巫術之分,趕屍通常被認為是白巫術。

為何隻在湘西有趕屍習俗?

趕屍短片(忍住尖叫趕屍重現)7

趕屍這一奇風異俗之所以會在湘西流行,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文化因素。中國人的濃厚的鄉土情結。所謂狐死首丘,落葉歸根,客死他鄉之人,哪怕山高路遠,其家屬也要想方設法将屍體運回故裡安葬,在戰亂或是瘟疫流行的年頭,趕屍的生意尤為火爆。

其次,地理因素。湘西崇山峻嶺,車馬難行。湘西屬偏遠山區,經濟和文化相對閉塞,早些年更是不通公路馬路,隻能走一些蜿蜒曲折的山道,用交通工具長途運屍體是行不通的,這也讓機動靈活的趕屍行業成為可能。

最後,成本考慮。趕屍成本低,價格平民化,屬于“經濟适用型”。湘西經濟發展滞後,貧瘠,當地普通百姓多以種田、打獵、采藥為生,更多的是靠天吃飯,要是遇到天災人禍,客死異鄉,請趕屍匠運屍要相對便宜,因為趕屍匠是很多屍體一起趕,并不是專門為某一家走這一趟,可以理解成湊單的形式,分攤下來的成本就很便宜了。當然,有錢任性的富戶大可不必如此麻煩,多花點錢,找幾個壯漢,把棺材扛回來就得了。

趕屍短片(忍住尖叫趕屍重現)8

但在全國,和湘西地質地貌相似的地區不在少數,例如四川,山城重慶等,為何單單隻有湘西才有趕屍的習俗呢?這與民俗、民風有關系。苗族曆來信奉巫蠱文化,而趕屍中的一些理念和技法,結合了巫術,可以看做是巫文化的一個擴展。對于巫文化,湖南吉首大學《苗族通史》副總主編吳曙光認為:巫起源很早,和中國的傳統道教很接近,道教中的玄學奇門遁甲,就受巫的影響很大,道和巫同宗不同源,都是以南方楚國為核心,道家的著作《莊子》當時就将楚巫文化記錄了下來。

神秘的趕屍真相和他們一起故去

趕屍短片(忍住尖叫趕屍重現)9

很多人都是通過一些影視作品知道湘西趕屍的,比如八十年代林正英的僵屍片,讓“趕屍”這一原本地域性的奇風異俗幾乎變得家喻戶曉,隻要一提到湘西,就會聯想到趕屍。的确,這種風俗解放前在湘西很流行,但解放後,随着政府大力進行科普教育和破除封建迷信,趕屍活動就幾乎絕迹了。除了受政策影響,一種地域文化的消逝是多重因素導緻的結果。

首先是文化的斷層,趕屍人手藝的傳承,青黃不接。現在是信息化時代,文化也變得多元,原本閉塞的湘西也漸漸開放了起來。幾十年過去,曾經的趕屍匠大都已故去,塵歸塵,土歸土,和他們一起埋葬的,還有那些神秘的趕屍真相。

其次是被科技取代。以前的山區通車了,隧道也開挖了,交通越來越便捷,在運輸屍體方面,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比傳統的趕屍效率提高了不止一個量級,也大大的節約了時間,趕屍這個職業也就慢慢沒落,直至淘汰,徹底淪為一段記憶了。

撰文:俞鑫

圖片來自網絡

想看更多風物美文,關注微信公衆号“地道風物”(ID:didaofengwu)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