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國詩歌史的黃金時代,詩人似燦爛群星,詩篇如滿地紅霞。在這衆多的詩歌作者中,杜甫與白居易是比較有特别意義的兩位。
杜甫、白居易,這二位是唐詩,不,該當說是中國詩歌的二座高峰。他們的詩是中國詩歌,也是中國文化的瑰寶。
杜甫生于公元712年,白居易生于公元772年,兩人整整差了一個甲子六十年,可以說完全不是一個時代的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年代,而白居易生活在中晚唐時期。
按照中國文化的正統話語,此兩位是典型的“同情民間疾苦”的詩人。代表作便是杜甫在43歲時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裡,寫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極其驚世駭俗的詩句。37歲的白居易在終南山麓,看到拉着牛車、一臉土灰色的賣炭翁,寫下了“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的警句。
但是,對于社會底層人的生活疾苦,二者之間,還是有些許差别的。杜甫是親身感受,而白居易則是一時感懷。
特别他們的宦海命運完全不一樣,杜甫黯然地在宦海中出局,白居易雖然在宦海中沉沉浮浮,但能在宦海中走完了人生的路程。這是為什麼?
杜甫是中國詩歌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形象真實地反映了安史之亂給社會、人民帶來的血淚和苦難,具有“詩史”的含義。宋以後,杜甫的地位極高,被推為集大成的詩人,衣被所及,曆代受他影響的人數不勝數。
然而在杜甫活着的時候,杜詩并沒有受到重視,直到中唐以後,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唐詩壇兩個最主要的流派——元白詩派與韓孟詩派都非常推崇杜甫。元稹、白居易對杜甫的寫實之作更是全力推崇,其中白居易說得尤為具體。
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認為李白的作品,才華出群,不同凡響,是人們無法可比的,認為李白才大好奇,但于美刺諷谕之義,十無一焉。而杜甫之詩貫通古今,格律運用純熟,做到了盡善盡美,超過了李白。這裡,白居易将注意力投向了杜甫的寫實諷時之作,說明他繼承杜甫寫實傳統的意識是非常明确的。
最重要的是,白居易不僅研究了杜甫的詩篇,更是認真地研究杜甫的官場起伏和坎坷人生。
因為,杜甫46歲時和白居易37歲時都曾擔任過左拾遺,兩人的官運完全不一樣。
左拾遺為八品谏官,一個古代官職。主要作用是撿起皇上遺漏的政策決策失誤,隸屬谏诤機構。唐代行政法典《唐六典》規定,左拾遺設在門下省,序在左散騎常侍、谏議大夫、左補阙之後,意思是國家有遺事,拾而論之,是國家的重要谏官。左拾遺同左補阙共同掌管供奉諷谏,凡發布诏令辦理政務,有與時勢不相适應、與正道不相符合的,大則當廷上谏,小則封書上奏,并負責向國家推薦賢才良臣。
左拾遺就是杜甫的官場滑鐵盧。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第二年六月,潼關失守,唐玄宗倉皇逃往成都。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靈武,是為唐肅宗。公元757年至德二載四月,郭子儀大軍來到長安北方,被叛軍扣押在長安的杜甫,冒險從城西金光門逃出,穿過對峙的兩軍到陝西鳳翔,投奔唐肅宗,“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五月十六日,被唐肅宗授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
不料杜甫很快因營救房琯,觸怒唐肅宗。房琯事件是杜甫為官生涯的轉折點,在這次事件中,杜甫的表現可以說是個政治白癡。
十月,房琯率軍與叛軍作戰時損兵折将,這給當時在水深火熱中的唐肅宗以沉重打擊。房琯與杜甫交情深厚,留有《得房公池鵝》、《别房太尉墓》等詩篇。杜甫上疏言:“罪細,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親問。宰相張鎬曰:“甫若抵罪,絕言者路。”帝乃解。但“帝自是不甚省錄”,從此之後,唐肅宗對杜甫不再重用。
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唐肅宗曆數房琯的罪責,将他貶為邠州刺史,杜甫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杜甫擔任左拾遺僅一年,從此永遠離開中央朝廷,很快成為體制外的人員,接下來杜甫的人生就隻剩下了漂泊。杜甫詩寫得好,但是做官,他真的不是那塊料。
左拾遺就是白居易的官場起點。公元807年,白居易任進士考官、集賢校理,授翰林學士。公元808年白居易任左拾遺,迎娶楊虞卿從妹為妻。任左拾遺時,白居易認為自己受到喜好文學的皇帝賞識提拔,故希望以盡言官之職責報答知遇之恩,當他接受這個官職還隻有十天的時候,在奏疏中誠懇地說:授官以來,僅将十日,食不知味,寝不遑安,惟思粉身,以答殊寵,但未獲粉身之所耳。《白氏長慶集》卷五十八奏狀《初授拾遺獻書》。
上任不久,公元808年元和三年冬到元和四年春,天大旱無雨,唐憲宗因此欲降德音,白居易與大臣李绛上書建議“蠲租稅,出宮人,絕進奉,禁掠賣”,唐憲宗都采納了,結果真的下了一場大雨。
白居易感激唐憲宗的虛懷納谏,欣然作詩《賀雨》:“皇帝嗣寶曆,元和三年冬。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上心念下民,懼歲成災兇……”。并希望“君以明為聖,臣以直為忠。敢賀有其始,亦願有其終。”
為了感恩,白居易頻繁上書言事,并寫大量地反映社會現實的詩歌,希望以此補察時政。
公元809年,元和四年《宿紫閣山北村》生動揭露了禁軍欺壓百姓、為所欲為的醜惡行徑。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哭孔戡》歌頌孔子的第三十八世孫孔戡“賢者為生民”的氣節。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登樂遊園望》則巧妙諷刺了小人得志、志士沉淪的奢靡景象。
白居易上書言事多獲接納,然而有時候他言事的風格,曾令唐憲宗感到不快,而向宰相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緻名位,而無禮于朕,朕實難奈。”李绛認為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勸谏唐憲宗廣開言路。兩年後的公元810年,白居易改任京兆府戶部參軍,811年母親陳氏去世,離職丁憂,歸下邽。814年回長安,授太子左贊善大夫。
同樣都是擔任左拾遺,杜甫與白居易有着根本的差别,這也是他們官運的分水嶺。
上任後,杜甫沒有遞送上任投名狀,也沒有書寫感恩詩,隻知道為朋友兩肋插刀,踩了政治高壓線。而白居易不但有《初授拾遺獻書》和《賀雨》等等,而且時刻不忘感謝皇恩。
這就是白居易悟出的政治智慧,也是官場的生存之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