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有過做夢的經曆。那麼,為什麼會做夢?夢的内容來自何處?做夢對人會産生什麼樣的作用?
在古代,人們認為夢可以預言吉兇禍福,或是神的啟示,或是靈魂脫離軀體漫遊等等。
現代科學已經證明,夢是人在睡眠狀态下發生的一種不随意想象活動,是在無意識中進行的。
一、關于睡眠
根據對人的大腦、肌肉和電生理的研究,确認睡眠有2種不同時相:慢波睡眠和異相睡眠。
1、慢波睡眠
慢波睡眠又稱正相睡眠或非快眼動睡眠,腦電波呈現慢波,正常成人夜間大部分時間處在這種狀态。
慢波睡眠分為4個時相:1期是睡眠潛伏期,2期為淺睡期,3期為中度至深度睡眠,4期為深度睡眠。
2、異相睡眠
異相睡眠,眼球快速轉動,每分鐘可達50~60次,腦電波呈現快波,又叫快速眼動睡眠。
3、不同睡眠時相之間的轉換
成人睡眠常由慢波睡眠開始, 由淺入深逐漸進入3期和4期,平均每間隔90 min出現一次異相睡眠。
整夜睡眠中,慢波睡眠和異相睡眠周期性轉變可以出現3~6次,。
睡眠早期以慢波睡眠為主; 睡眠後期以異相睡眠占優勢。
異相睡眠和慢波睡眠都可以直接進入覺醒狀态,但從覺醒狀态不能直接進入異相睡眠,必須先經過慢波睡眠。
二、關于做夢
人在做夢時,一般會呼吸淺促,心跳加快,血壓上升,眼球快速轉動,腦電圖也出現快波。
因此,“快速動眼”加上“腦電圖快波”一般可作為做夢的标志。
夢大多發生在異相睡眠期,少數發生在慢波睡眠的3~4期。
異相睡眠期間夢到的内容較生動和稀奇古怪。
在慢波3~4期做夢則生動性較弱,内容與現實聯系較密切,常涉及近期生活中發生的事情。
如果人在異相睡眠期間被喚醒,則更容易回憶起夢境内容。
假如人從慢波睡眠期間醒過來,則很難記起睡眠時的夢境了。
那些斷言自己很少做夢或從來不做夢的人,一般是從慢波睡眠中醒過來。
三、夢是怎麼産生的?
做夢是無意識的,構成夢境的素材都是夢者先前看過的、聽過的,自己所經曆過的事物。
所以夢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
睡眠時大腦皮層細胞會産生一種彌漫性抑制。
如果抑制擴散到大腦皮層各個區域則人處于熟睡狀态,這時沒有夢。
在異相睡眠階段,大腦皮質抑制很淺,局部神經細胞處于興奮狀态,夢就開始從這裡産生。
周圍環境和身體内部的刺激傳到大腦,通常也會做起相關的夢來。
如果身體受到外界的光、聲,氣、味、寒冷等刺激,也會引起相關的夢境。
生理活動和病變刺激也是做夢的原因。
人在身體病變的初期有微小的刺激進入大腦,在意識清醒的狀态下,往往感受不到。
但在睡眠時,外部的刺激相對來說少了。
這種刺激就會使大腦相應部位的神經細胞活動起來,形成反映有關病變的夢。
四、動物會做夢嗎?
動物也會做夢嗎?
上面提到:“快速動眼”加上“腦電圖快波”一般作為做夢的标志。
科學家用上述方法對一些動物做了測定,推測出有些動物也會做夢。
睡眠與夢的發生與大腦的進化程度相關。
腦發育到一定程度時,睡眠和做夢才會出現。
大部分爬行動物不會做夢;
鳥類都會做夢,不過大多數隻做短暫的夢;
各種哺乳動物,如貓、狗、馬等家畜,還有猴子、大象、老鼠、刺猬、松鼠、犰狳、蝙蝠等都會做夢,有的做夢較頻繁,有的則少些;
魚類、兩栖動物和無脊動物不會做夢。
五、夢有什麼作用?
科學研究表明:
夢可以幫助人對日間接收的信息進行記憶和整合;
也有利于情緒調控和腦功能的恢複。
動物的夢也跟人類的夢一樣,在技能學習和記憶的整合、鞏固中發揮作用。
比如,在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分别監控了小鼠在迷宮中學習獲取食物和睡眠中大腦的電活動。
結果發現,小鼠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重複了迷宮學習時某些神經元相同的放電活動。
參考資料:
[1]李文滿, 王淳. 夢的成因及其意義[J]. 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4):55-58.
[2]韓芳. 人為什麼要睡眠?[J]. 科學通報, 2018, 063(001):16-21.
作者:Yoyo
關注【藍生腦科網】lsnkw001 ,了解更多腦科健康科普知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