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馬遊戲起源于東漢,在中國衆多兒童遊戲中有着極為深遠的曆史,自東漢以後,竹馬遊戲開始逐漸風靡。曆史文獻上對“竹馬”一俗的最早記載是《後漢書》中的《郭伋傳》傳聞他入并州任職,孩童聽聞紛紛騎竹馬相迎。自此“竹馬”這一稱呼開始流傳。
在大衆的認知中,“竹馬”應該盛于唐代,李白有詩《長幹行》:“妾發初覆額 ,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 ,繞床弄青梅。”描述了一對夫妻恩愛之情,自此“青梅竹馬”一詞也自此流傳開來,而研究“竹馬”的發展曆程,有利于我們打開對于中國封建社會兒童玩具的曆史發展軌迹。
竹馬自身發展和内在文化價值1、竹馬的發展早于史書記載是有根據的
早在新石器時代這一時期,人們就發現了馬,馬作為六畜之一,陪伴人們數千年的發展,而對于騎馬,是成人的權力,象征着男子身份地位。而對于孩童來講,騎馬就具有着極大的吸引力,對于他們所不能接觸的,他們就會越發的好奇,甚至去模仿。
騎馬射箭
上文所說《郭伋傳》中故事的發生地點就在今山西地區,山西自古就是養馬重地,是唐代馬匹重要的出産地,因此對于馬匹,因何會有孩童騎竹馬就有了确鑿的依據,是其模仿成年人騎馬的緣由。這也證明,竹馬很可能并非是出自中原漢民族之手,而是源自北方遊牧民族。
竹馬突出特點就是具有模拟性,孩童通過運用簡單的竹子,木棍,闆凳,稭稈,掃帚等,一段騎于胯下,一段拖至地面,學成人騎馬狀,材料的便捷方便了孩童們就地取材也更加利于啟發他們的思維,适合他們的成長。
因此也就被人們用來作為孩童的啟蒙玩具。因此在《後漢書》官方記載竹馬之前,竹馬就很有可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被廣泛運用在兒童娛樂上。
2、竹馬相關史料記載以及文化内涵
西晉時期《博物志》記載:“小兒五歲曰鸠車之戲,七歲曰竹馬之戲”。同樣的記載也出現在《杜祭酒别傳》記載:“杜夷年六七歲,在縣北郭與小兒輩為行竹馬戲”。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竹馬在東漢以後已經得到普及,并且被記錄下來,竹馬在東漢以後,被更多地賦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甚至是政治内涵。
兒童玩具竹馬
晉武帝司馬炎就曾以“竹馬之好”來表達自己與大司馬諸葛亮之間的關系,司馬炎借幼時兩人一起玩耍的經曆,勸說諸葛亮重新回到自己的朝廷擔任大司馬一職。
同樣的還有東晉時期的恒溫與殷浩,二人幼時便是好友,但兩人互相不服氣,恒溫就曾借殷浩戰争失利之時嘲笑殷浩:“少時吾與浩共騎竹馬,我棄去,浩辄取之,故當出我下也”。恒溫借騎竹馬的時間來諷刺殷浩以實現自身政治地位的攀升也說明了“騎竹馬”其實在古代生活中的普遍。
同樣的,從上述幾段史實中,我們也能看出,不僅僅是平民百姓,就連王公貴族的孩子也都沉迷于竹馬的遊戲,唐代是一個強盛的帝國,不僅在軍事政治的實力上,更體現在了文化上,唐代的娛樂文化發展極為繁盛,在唐代大量的詩篇中,有很多關于竹馬的描述。
唐代時期竹馬文化的發展與探究1、唐代竹馬文化之風綿延數百年
《新唐書》記載李世民得知軍隊攻破龜茲國西域震動後太宗對群臣曾說:“土城竹馬 ,兒童樂也。 金翠纨绮,婦人樂也。 貿遷有無 ,商賈樂也。 高官厚秩 ,士夫樂也。戰前無敵 ,将帥樂也。四海甯一 ,帝王樂也”。
竹馬之戲已經成為天子之言,因此才有無數文人将竹馬寫入古詩,被用來表達對盛世和平,百姓安樂的盛世圖景贊美。以至宋元以後竹馬遊戲仍未結束,并且不斷煥發新生。
“笑看兒童騎竹馬 ,醉攜賓客上仙舟”白居易的這一描寫深刻體現了其所刻畫境界之美。在唐代,兒童騎竹馬嬉戲通過李白《長幹行》賦予了一種男女之間純潔的愛情“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其所蘊含的獨特文化,散發了它自身獨有的文化價值,成為千百年來無數男女為之沉迷傾倒和向往的愛情追求。
同樣的,竹馬一詞也有詩人賦予其悼念之意,顧況的《悼稚》就曾在詩中懷念自己早夭的幼子,同樣的元稹也曾寫過類似的詩句,都是借幼兒騎竹馬時的場景,來表達自己對子女的哀思之情。
同樣的竹馬也包含對年老之後,回憶過往時期與好友一起嬉戲共同騎竹馬遊玩時的甜蜜回憶,往往也被賦予一種對于純潔友情的回憶之感。
2、對于竹馬文化的延展
這樣一種遊戲在唐代極為盛行,也就勢必引起不同人的關注,唐代是佛教發展的高峰期,自從玄奘西行取得真經之後,佛教的勢力得到極大的發展。因此佛教對竹馬的看法有着很大的參考價值。
佛教認為兒童玩竹馬,乃是出自自身本性使然,小兒騎竹馬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對于不玩竹馬的小孩,則認為是奇人。
如在敦煌石窟内發現的《維摩诘經講經文》記載:“父母聞言道大奇,少年本分正嬌癡,卻思城外花台禮,不把庭前竹馬騎。”在敦煌洞窟内,人們發現大量唐代時期變文記載了兒童遊戲的描述。
敦煌石窟内
同樣的,古人對竹馬也存在着一種想象,自東漢起,竹馬遊戲有記載後,人們賦予了竹馬可以飛天的想象。三國時期東吳的方士介象,就被流傳說可騎竹飛行。傳聞介象為孫權做菜,缺少姜,便讓孫權派人騎自己竹杖去取,下人閉目間以至成都,可見古人對騎竹飛行有着怎樣豐富的幻想。
結語從郭伋騎竹的典故中我們可以看出唐代時期中國的一種清官意識,伴随着“郭伋騎竹”的普遍,唐人将其典故編入兒童啟蒙的讀物,成為唐代時期婦孺皆知的典故。
自此清官廉政的官員形象開始廣泛的流傳,因此在唐人的詩集中時常可以看見以竹馬贊頌官員美德的詩句,藝術源于生活,竹馬遊戲無論在唐代還是宋元以後,都有着廣泛的受衆,因此而産生的文化自然也是不斷豐富,在唐代,竹馬早已不是一種遊戲,更是融入到唐代各個階層的生活之中。
參考文獻:
1.《長幹行》
2.《新唐書》
3.《博物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