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睡覺一躺床就能「馬上入眠」代表自己很好睡、睡得很健康?其實不然。根據《CNN》報導,哈佛醫學院睡眠醫學系講師Rebecca Robins表示,「平時休息充足的人并不會立即入睡,一般正常情況下,進入睡眠需要15分鐘,但當一個人處于疲憊狀态時,才會馬上入眠,這表明了平時睡眠不足、睡眠質量差,反而損害身心健康。」如果超過15分鐘還無法入眠,則可以算是「失眠」,若處于失眠狀态,平常可以透過方法「訓練大腦期待進入睡眠」或是使腦袋真正放松。
睡眠不充足 大大影響睡眠關鍵「2階段」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研究數據顯示,成年人每晚至少要睡7小時,學齡兒童則需要9-12小時,青少年則是8-10小時。若入睡太快或是白天總感到疲倦,代表睡眠質量受到影響。影響睡眠質量的因素有很多,南加州大學醫學院博士Raj Dasgupta表示,如果半夜常常醒來,會影響進入深深度睡眠階段的能力,例如慢波睡眠(深度睡眠)或快速動眼期(REM)。
一般而言,入睡後開始進入4個不同階段的慢波睡眠,腦波頻率會降低,進入深睡狀态,之後又倒轉4個階段,由深度慢波睡眠,逐漸回複成淺睡狀态,進入快速動眼期,如此完成一個睡眠周期。
圖片與文中實際地點人物無關 來源:Pexels
在快速動眼期階段,通常會做夢,這時大腦會開始大量運作,将常用的短期記憶,移送至長期記憶區存放,如果在這個階段突然中斷睡眠,除了影響認知功能、記憶力下降之外,更有研究發現,不僅有害健康,對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更會提高緻死風險。而慢波睡眠,則是大腦正在休息和排出毒素的時候。「如果想要有健康的睡眠,這兩者階段都不可少。」美國睡眠協會指出,要增加深度睡眠的時間,最重要的就是有充足的睡眠時間。
睡不好怎麼辦?這些招數試試看!一般人正常入睡時間是15分鐘,超過15分鐘以上還沒睡着,就代表進入失眠狀态。如果平時無法入睡或是半夜突然驚醒睡不着時,可以先起床到另一個光線昏暗的房間,做一些平靜的事情,直到再次感到昏昏欲睡時,回房重新入睡。
Rebecca Robins表示,如果一直待在同張床上輾轉反側時,大腦就會将「床」與「失眠」連結在一起,因此,這時候應該先離開原本的環境,培養睡意。也不要在床上工作、看電視、滑手機,尤其電子設備發出的藍光會讓大腦醒來,而不是睡着。在培養睡眠的過程中,有一關鍵是「訓練大腦期待睡眠」,另外,關燈、以及保持室内溫度涼爽,會睡得更好。
睡前也可以創造儀式感,例如好好刷牙、洗熱水澡,或是在昏暗的燈光下看書或聽舒緩的輕音樂,嘗試瑜伽或輕柔的伸展運動,訓練大腦放松。并且不管平日或假日,每天都要在同一時間上床睡覺,這會讓身體自然而然擁有良好的睡眠習慣。
如果每次睡覺時腦袋充滿紛亂的煩惱、壓力、焦慮和五花八門的想法,可以透過「靜心冥想」,或是在床邊放一本筆記本,把煩惱記錄下來,再放到一邊,告訴自己現在想這些事情于事無補,明天早上再來解決。也可搭配「腹式呼吸」,将雙手放在下腹部,并深深而緩慢的呼吸,使肚子上下起伏,幫助放松忙碌的腦袋和身體。
除了健康科普,也推薦您試試針對「腫瘤患者」的【基因檢測】小工具:基因檢測用藥免費查詢推薦用藥、對應價格、是否納入醫保等藥品信息一網打盡,絕對值得一試!
本文來源于:健康醫療網——每晚躺床「秒睡」是身體警訊? 正确的睡眠是這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