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是隸屬于晉中市的一個縣級市,其知名度并不是很高。不過提到清明節,卻是人人皆知的中國傳統節日,而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節,卻與介休有着十分密切的關系。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腹地,距離省會太原約 140公裡,因曆史上曾出現了春秋時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東漢時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時期出将入相五十載的文彥博三位賢士名達,故素有“三賢故裡”之稱。而介休的得名,也是因為介子推死于此地。
介休的建制曆史也很悠久,秦始皇設郡縣,就在今介休城區建置界休縣,西晉改為介休縣,以介之推死在其境内的介山(即綿山)而得名。隋末唐初,曾一度設介休郡或介州,貞觀元年(627年)廢州改縣,隸屬于汾州。
闫老師的兄長家在介休,8月4日,陪同我們一起參觀了綿山。
綿山景區大門
綿山是佛、道教勝地,景區内寺廟宮觀林立。據介紹唐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駕幸綿山,修齋建醮,祭拜神靈,促使了綿山道教的發展。而極具宮廷風格的 “法樂”,亦成為綿山道樂特色流傳至今。
按照旅行社安排的參觀路線,第一站到達的是龍頭寺。
龍頭寺
龍頭寺原名塔岩寺,後因唐太宗李世民來綿山朝山謝雨,見雙龍顯靈而改現名。龍門石牌樓雄踞要隘,造型精美,為綿山标志性建築之一。此處還有大道碑、明道壇,介子推不言祿等大型石刻景觀。
龍脊嶺山門
龍脊嶺
龍頭寺
龍頭寺聖迹亭,據說是當年李世民回銮賦詩處
李世民《谒并州大興國寺》詩:
回銮遊福地,極目玩芳晨。
梵鐘交二響,法日轉雙輪。
寶刹遙承露,天花近足春。
未佩蘭猶小,無絲柳尚新。
圓光低月殿,碎影亂風筠。
對此留餘想,超然離俗塵。
大道之山石牌坊
旅行社安排參觀的第二站,是大羅宮。
大羅宮
大羅宮是一處道教建築,關于它的由來:傳說春秋時介之推曾在此看到道家最高境界“大羅仙境”,後世遂建大羅宮。經曆代修葺,大羅宮一度成為中國道教最大的宮殿,号稱“天下第一道觀”。後屢因戰亂毀壞,隻留殘迹。如今的大羅宮是在原址上重建的,為依山而建的明三暗四7層仿古建築,高110餘米,為中國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築群。
大羅宮
大羅宮中雕刻精美華麗的柱子
大羅宮财神殿
大羅宮鬥母殿
道教認為鬥姆元君為天上衆星之母,主管群星。據說東漢三萬名太學生首領郭林宗為感謝鬥姆點化之恩,在這裡建了鬥姆殿。
一鬥泉
一鬥泉
石勒舊居
石勒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的建立者,為羯族人。據說石勒在稱帝以前曾經在綿山住過。
石勒的議事廳
石勒議事廳介紹
行走在景區陡峭彎曲的道路上
栖賢谷
栖賢谷是一道蜿蜒而上、九曲一線天的狹谷,兩邊怪石嶙峋,少有草木,須攀十餘架天梯才能通過。據說當年介之推母子就是經這裡到達歸隐地的。
栖賢谷
當然,遊綿山,更不能忘掉前面提到的一個人——介之推。相傳晉文公複國後,封賞随他流亡在外的随從,惟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帶母親隐居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焚燒綿山,以為這樣介之推便會出山。然而介之推堅決不出,最後竟與母親抱樹而死。晉文公悲痛又後悔,葬其屍于綿山,修祠立廟,并下令于介之推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由來。綿山又稱介山。
這是栖賢谷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介子推的一塊碑刻
雲峰寺原名抱腹寺,因建于抱腹岩而得名。始建于三國曹魏時期,距今1700餘年。抱腹岩坐東面西,高60米,深50米,長180米,分上下兩層,抱200餘間殿宇、館舍于“腹”内,容兩千年曆史文明于其間,為天下“絕無僅有”。寺内供奉有當地真神介之推、真佛空王佛志超的包骨真身塑像,以及許多唐、宋、元、明碑刻、雕塑,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抱腹岩頂壁挂鈴,場面驚心動魄,令人贊歎叫絕。鐵索嶺是天下最古老的攀崖鐵索險道。鐵索嶺的鐵索和下方雲梯懸挂于唐代之前,是唐代大詩人賀知章當年登山的一條險徑。岩左側現建有四星級的“雲峰墅苑”。
天橋是綿山裡一段長400餘米,寬1米左右的雲中古棧道,上離山頂千尺,下距溝底萬丈。走在天橋上,有一種傳說中雲霧缭繞的感覺。天橋靠近山牆的一邊,有很多人文景觀,如:諸葛亮和張良的修行洞等。
參觀的最後一站是水濤溝。水濤溝長 20 公裡,蒼岩、曲徑、奇樹、怪石、山花、野草點綴其間,組成了一幅奇特的山水畫卷。
綿山風景名勝區地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地界,是太嶽山的一條支脈,風景壯美,文化荟萃,是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其擁有多張名片: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國清明節(寒食節)發源地;中國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