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2日,科創闆鳴鑼開市,三年砥砺前行,科創闆上市公司隊伍不斷擴大,截至7月12日,科創闆上市公司已由首批25家擴容至436家,總市值規模突破5.39萬億元。
近年來,芯片半導體企業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先後上市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在科創闆上市企業中,半導體公司由首批的3家上升至56家,數量占整體比重的12.8%,半導體企業總市值規模達1.41萬億元,約占科創闆總市值的26.16%。
上市公司數量逐年上升,下半年為上市高峰期
從已上市企業的首發上市日期來看,每年下半年為半導體企業上市高峰期。值得一提的是,2022上半年,半導體行業共有18家企業登錄科創闆。
6家市值超500億元,34家市值超100億
數據顯示,在科創闆上市的56家半導體企業中,總市值超過500億元的有6家,分别是中芯國際、華潤微、中微公司、瀾起科技、滬矽産業-U、複旦微電。其中,中芯國際以3309億元的總市值位列榜首。
總市值超過100億元的半導體公司有34家,其中,中微公司、瀾起科技均為首批上市企業。
累計總募資額1721.45億元,頭部效應明顯
衆所周知,芯片半導體研發周期長,研發壁壘高,是典型的“燒錢”行業,需要大量募資來支撐。數據顯示,科創闆開市三周年來,56家半導體企業累計募資總額達1721.45億元。
其中,排名前十的企業占據了募資總額的大半江山,累計達到1006.85億元。分别是中芯國際、中微公司、華潤微、滬矽産業-U、翺捷科技-U、納芯微、恒玄科技、盛美上海、華海清科、格科微。
其中,中芯國際以累計募資462.87億元高舉榜首。今年6月8日剛上市的華海清科也以36.44億元的募資金額排名第九。據悉,華海清科是國内CMP設備龍頭,是國内唯一量産12英寸CMP 設備廠商,在14nm以上制程中已實現國産替代,已覆蓋長江存儲、華虹集團等國内主流客戶且在國内的市占率快速提升。
三年累計營收規模前十企業
據年報數據統計,截至2021年末,56家科創闆半導體企業三年來總營收規模達2498.12億元。其中,累計營收規模前十的為中芯國際、華潤微、格科微、中微公司、瀾起科技、唯捷創芯-U、滬矽産業-U、複旦微電、芯原股份-U。
其中,中芯國際以累計營收851.2億元位列第一,三年内歸母淨利潤總額168.59億元。
研發費用前十大企業
據年報數據統計,科創闆半導體企業中,研發費用支出排名前十的為中芯國際、翺捷科技-U、寒武紀-U、晶晨股份、華潤微、複旦微電、芯原股份-U、格科微、中微公司、瀾起科技。
排在第一位的依然中芯國際,據該公司最新披露的年報顯示,中芯國際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356.3億元,同比增長29.7%。研發投入41.2億元,同比下降11.8%。此外,中芯國際2021年研發人員數量達到1758人,同比下降24.7%。
從研發投入強度(注:指企業研發投入占總營收的比例)看,寒武紀的研發投入強度最高,2019-2021年共投入研發費用24.47億元,營收總額16.24億元,研發投入強度150.68%。
研發上的高投入,也是寒武紀近幾年持續虧損的主要原因。據國金證券研報預判,“由于研發費用居高不下,企業短期虧損難降低。”2022年一季報顯示,寒武紀營收6299萬元,同比增長74%,環比衰退87%,歸母淨虧損2.87億元,扣非歸母淨虧損3.59億元,比去年同期虧損額進一步擴大。
專利總量前10的企業
作為硬科技的“試驗田”,科創闆對企業的專利數量有明确的要求,專利數量的高低反應着一家企業的硬科技實力強弱。智慧芽最新數據顯示,科創闆半導體企業中,專利數量排名前列的公司為:中芯國際、中微公司、寒武紀、華進半導體、新晟半導體、格科微、龍芯中科、艾為電子。
其中,中芯國際專利數量最高,根據智慧芽數據顯示,中芯國際及其關聯公司目前共有1.7萬餘件專利申請,其中近90%的專利由其子公司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進行申請。經智慧芽TFFI科創力評估,該子公司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中電子核心産業的科創能力評級為A級,共有1.5萬餘件專利申請,專利累計被引用超過5.2萬次。
半導體行業是典型的資金與技術密集型行業,科創闆的出現使盈利周期長的半導體企業們有了更多的融資機會,相信在科創闆的助力下,國内半導體行業将有望實現更強勁更可持續的發展。而作為企業方,也應利用好科創闆的資金與平台,積極提高技術實力與盈利能力,為産業與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本文源自金融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