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末小北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01:引言梁實秋老師曾在《談友誼》裡,說過這樣一句話:
“與朋友交,久而敬之,敬也就是保持距離,也就是防止過分親昵,友誼不可透支,總要保留幾分。”
你可能覺得,真正的朋友是不斷靠近,是非常親密的關系,實際上真不是。
靠得太近的關系,是很難有好結果的。
真正好的關系,是慢一點,遠一點。
彼此不要太快開始,也要保持适當的距離。
這世上,很多事不能如我們所願,很多感情,也并不一定會一直走下去,很可能走着走着就散了。
我們要做的,不是拼命留住一段關系,而是要釋懷一段關系。
擁有的關系好好珍惜,失去的關系不要糾結,這才是最好的,這樣的人生才是最精彩的。
現代人對于朋友的定義,似乎和以前不一樣了。
以前,我們的友誼會很慢,但現在,好像隻要在一起吃一頓飯、喝一頓酒,就會成為朋友。
我們把友誼的門檻,設置得越來越低,以為交到了真心的朋友,最後才發現不過是酒肉朋友,不過是有短暫交集的陌生人。
倘若對方沒有傷害你還好,但如果對方傷害你了,你就會特别後悔這份友誼。
朋友大甯,去年在朋友的飯局上認識一個新朋友。
由于兩個人比較聊得來,所以他們就成為了好朋友,但是這個朋友關系是大甯認為的,對方并沒有這麼認為。
對方是一名廠家的業務員,經常會和大甯推銷一些自己廠家的東西,大甯若是不買,他則直接一句話:
“你還是不是朋友啊,這點小忙都不幫,真是的。”
每當對方說這樣的話之後,大甯就會覺得不好意思,隻好選擇買下來。
大甯以為自己的真心,能換來對方的真心,但最後他發現自己錯了。
要不是自己遇到事情了,他永遠沒有想到,他們的感情會如此脆弱。
大甯想買房,但手裡還差幾萬塊,所以他就向這位朋友借,他覺得完全沒有問題,因為自己對他也不錯。
但是,沒想到這位朋友聽到他借錢之後,直接拒絕了。
當大甯繼續問原因的時候,卻發現對方已經把自己删除了。
原來,一直以來都是自己把對方當成朋友,對方并沒有,要不是這段友誼開始得太快了,斷然也不會是這樣的結果,可是一切隻是如果。
三毛曾說:
“青年人交友,出于一片熱切之心,恨不能朝朝暮暮,生死相共。”
任何時候都要知道真正長久的關系拼的不是速度,而是時間,就算友誼之花開得比較慢,但持續時間會比較長。
友誼慢一點沒有關系,但隻要持久就行,真正的友誼不會因為時間而消散,隻會因為時間的關系變得更加持久。
俄國作家班達列夫說:
“人類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分寸感。”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覺得分寸感,沒有那麼重要,實際上特别重要。
守住了分寸感,就守住了彼此友誼的底線,這樣的關系怎麼可能不長久呢?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太遠了彼此之間就沒有交集了,很可能會變成熟悉的陌生人。
而太近了,彼此之間容易被紮到,一旦彼此的心裡有了芥蒂,這段感情也就結束了。
我有個朋友是典型沒有分寸感的人,他沒有底線完全不考慮别人的感受。
當他有事情的時候,完全不會考慮你忙不忙,會直接來找你,要是你不停下來先幫他的忙,那麼他就會生氣。
甚至還會說你,好像你活着,就是為了他服務的。
前段時間,他找我幫一個小忙,我告訴他自己的事情要想辦完,因為已經拖了很久了,我原本以為他能理解,但是沒想到他直接表示算了。
不僅如此,他還直言找我幫忙,是看着我了。
當他說完的時候,我直接無語了,心想你還是别看着我了,愛找誰找誰去吧。
有些人就是這樣,他們不懂得分寸感的重要性,拿麻煩别人不當回事。
試問,這樣的人,别人怎麼可能會拿着他們當回事呢?
周國平老師曾說:
“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
這點我還是比較贊同的,分寸感确實是一個人成熟的标志,也就是說你懂得分寸感了,也就懂得怎麼和别人交往了。
任何時候都要知道:
就算彼此的關系再好,也不要肆無忌憚地入侵他人生活,否則不僅不會讓這段關系變化,反而讓這段關系更加糟糕。
保持适當的距離,懂得細水長流的道理,這才是與人相處時的大智慧。
有些關系急不得,也近不得。
往後餘生,願我們每個人,在交友的時候,能時刻保持分寸感,讓友情開始得慢一點,彼此的距離遠一點。
也隻有這樣,才能讓感情長久一點。
作者介紹:末小北,青年情感作家,婚姻問題咨詢師,專注婚姻挽回,親密關系修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