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幾件事,讓人無心讀書,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刷朋友圈,每天都有讓人大跌眼鏡的變化。天熱,不想出門,放下手機,安心看幾本書吧。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最近有兩本關于美國的書值得關注,一本是美國問題專家資中筠先生的《20世紀的美國》修訂版,另一本是美國政論家拉塞爾·柯克的《美國秩序的根基》,這兩本書從不同角度分析了美國文明蘊藏在西方文明之中,爆發出來的巨大能量。另一本《掃地出門》則關注美國的貧窮與暴利。結合最近的疫苗、性侵等問題,我們更應該借他山之石,反思我們當下的問題。
原創
《20世紀的美國》
資中筠/著 商務印書館 2018年6月
資先生這本書主要探讨如下幾個問題:重視20世紀的進步主義改革;提出衡量美國興衰的标準及其緣由;提出美國對内行民主、對外行霸權可以并行不悖;解釋為何興起于歐洲的社會主義思潮在美國始終不能成氣候;對美國何去何從以及對世界禍福的影響提出自己的看法。對于當前的中美問題,這本書适時再版,仍有現實意義。
《黃河十四走》
楊先讓、楊陽/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新民說 2018年7月
1986年至1989年,楊先讓和考察隊14次深入黃河流域,足迹遍及青海、甘肅、甯夏、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八省,對當地的藝術風格、民間藝人、節慶習俗等做全方位考察,收集、手繪、整理大量的民間藝術資料,留下大量考察日記和數千張圖片,涉及安塞腰鼓、米脂轉九曲、陝北畫像石、洛川蹩鼓、寶雞人魚繡片、鳳翔挂虎、淮陽泥泥狗、高密剪紙、芮城魚盤、華縣皮影、華陰人蛙耳枕……是民間藝術的全方位考察。
《定名與相知:博物館參觀記》
揚之水/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新民說 2018年1月
“定名”針對“物”而言;“相知”,則須出入于“物”與“詩”之間,以此打通二者之聯系。本書收錄作者各地博物館觀展所得,或文房用具,或金銀首飾,或花結绶帶,或家居用器……七十餘家博物館,四百餘幅器物照片,從定名到相知,一步步引着讀者走進各館文物的“繁華”世界。
《色彩的記憶:南陽陳棚漢代彩繪畫像石墓》
淩皆兵/主編 大象出版社 2018年3月
2001年,南陽陳棚彩繪畫像石墓科學發掘,由于該墓色彩豐富,施彩畫像石數量多,出土時畫像石彩繪保存較好,轟動考古界。2013年,南陽市漢畫館對陳棚彩繪畫像石墓進行彩色拓制,讓大家都能直觀欣賞到這種來自漢代的色彩之美。色彩是有記憶的,它們為我們留存了中國曆史高級而精美的審美畫面。
《未完成的中興:中唐前期的長安政局》
胡平/著 商務印書館 2018年5月
唐一般分為初、盛、中、晚四期,中唐以安史之亂結束之後的代宗統治開始,代宗大曆元年(766)到文宗大和九年(835)的70年為中唐。本書主要考察中唐時期兩位皇帝代宗和德宗時期的政治進程,這兩代帝王所做的主要是應對安史之亂後的穩定和變革的問題。可以說,中唐時期是整個唐代政治的分水嶺,是一場未完成的中興。
《風雅宋》
吳鈎/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新民說 2018年6月
宋代社會生活史作品,通過宋畫來解讀和解構宋代活色生香的生活圖景,就像一部宋代生活紀錄片,比如宋人怎麼養寵物、宋人怎麼簽離婚協議、宋朝兒童玩什麼玩具……這些好玩有趣的标題,讓人從另一個角度了解細節中的大宋。
《法蘊漂移》
李森/著 商務印書館 2018年5月
作者李森以三十餘年從事文化藝術創作和研究的經驗、潛心探究佛哲學的修為,以自身所創立的“語言漂移說”藝術哲學思想為理論構建和書寫方法,以詩化哲學美文寫作方式為文體,從當代哲學、藝術和文學的角度,對《心經》中所蘊含的東方詩學思想和文化智慧進行了頗有價值的學理解讀和詩意創造。
《張恨水傳》
解玺璋/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18年3月
張恨水是多産的通俗小說家,滿懷憂世之思的報人,新舊婚姻中的暖男……然而,即便有很多本張恨水傳記,他對于我們還是“不為人知”的形象。解玺璋多年研究報人作家,這本傳記全方位地再現了張恨水的一生,寫出張恨水的情感曆程以及他在新舊文化的夾縫中、新舊時代的更叠中權衡折沖的心路曆程。
《九個人》
張新穎/著 譯林出版社 2018年6月
這九個人是:沈從文、黃永玉、賈植芳、路翎、穆旦、蕭珊、巫甯坤、李霖燦、熊秉明。他們的故事,交織進二十世紀中國的大故事裡。雖然在二十世紀中國,個人的力量過于弱小,“不過弱小的力量也是力量”。張新穎的傳記寫作非常講究内在的情感張力,他将生命參與到所要講述的九個人的心靈曆程中,與他們的内部世界進行着溝通。
引進
《美國秩序的根基》
【美】拉塞爾·柯克/著 張大軍/譯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漢唐陽光 2018年7月
20世紀70年代初,本書首次面世時,美國正處于危機之中:理查德·尼克松不光彩地辭去總統職務,越南戰争正走向災難性的結局……然而,保守主義代表柯克卻滿懷希望地期盼美國秩序的複興。本書中,他梳理了西方曆史的演變過程,來探讨醞釀美國秩序的種子:耶路撒冷的信仰和倫理、雅典的理性與榮耀、羅馬的美德與力量、倫敦的法律與市場,所有這一切都将融彙到由清教徒肇始的美國秩序之中。
《掃地出門:美國城市的貧窮與暴利》
【美】馬修·德斯蒙德/著 胡䜣諄、鄭煥升/譯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理想國 2018年7月
當下美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全球化危機,住房問題亦愈演愈烈,房價持續上漲、生活成本不斷上升,收入卻停滞不前,甚至不增反減。德斯蒙德走訪了密爾沃基的貧困社區,講述了八個在絕境邊緣的美國家庭的故事。當我們直面貧窮帶來的流離失所,見證暴利帶來的社會問題,不得不反思這種覆蓋全球的危機,是不是也同時發生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
《安迪·沃霍爾的公路旅行》
【美】黛博拉·戴維斯/著 尹寶蓮/譯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新民說 2018年6月
1963年9月24日,安迪·沃霍爾踏上了他的跨美公路旅行,目的地洛杉矶。戴維斯在研究安迪時發現,這場旅行是安迪人生的關鍵時刻,重新定義了安迪的自我形象和人生軌迹。為了真正了解這段重要時刻中的安迪,2012年9月24日,戴維斯沿着安迪當年的路線開啟了這趟公路旅行,也因此開啟了安迪傳記的又一種形式。
《鐵道之旅:19世紀空間與時間的工業化》
【德】沃爾夫岡·希弗爾布施/著 金毅/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 2018年7月
通過論述工業革命的代表之一鐵路,試圖重新思考工業文明如何發生于個體,而不僅僅隻是簡單的生産力、社會結構變化。鐵路出行給人們對于時間、速度、距離、危險、精神傷痛等方面的變化,以及對于城市—曆史關系、事故、防禦性措施等等方面的重新思考,試圖去闡述,工業文明不僅在技術、建築、生産生活方式帶來改變,更重要的是,人們在這些變化中,也發展出由工業革命帶來的新規則。
《魚翅與花椒》
【英】扶霞·鄧洛普/著 何雨珈/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8年7月
英國女孩鄧洛普來四川大學交流學習,因此和川菜結下了不解之緣。透過她,我們得以用全新的角度來了解熟悉的中國菜。我們熟悉的這些味蕾體驗,在外國人的口中,又是另一番滋味。魚翅與花椒,這兩種完全不搭界的食材,如何演繹中國味道?如何在大千世界裡涼拌和爆炒?
《教宗與墨索裡尼:庇護十一世與法西斯崛起秘史》
【美】大衛·I.科澤/著 陶澤慧/譯 上海三聯書店/理想國 2018年6月
1922年,庇護十一世被推選為教宗,幾個月後,墨索裡尼就任意大利總理。一直以來,兩人之間的關系被掩蓋在羅馬教廷從戰前即英勇地反抗法西斯黨的假象下,而庇護十一世及其繼任者也長期被塑造成與墨索裡尼為敵的英雄。大衛·I.科澤利用梵蒂岡2006年開放的秘密資料,曆時七年,呈現了兩人的共謀故事,徹底颠覆了這一既定觀點,從嶄新的視角揭開意大利法西斯政權崛起的秘辛,還原了一段重要曆史的真相。
《倒叙日本史》
【日】禦廚貴、三谷博 等/著 楊珍珍、韋平和 等/譯 商務印書館 2018年5月
四卷本《倒叙日本史》以時間為斷代依據,由今及古“倒叙”了昭和·明治、幕末·江戶、戰國·室町·鐮倉、平安·奈良·飛鳥等時期的日本軍事、政治、社會、文化、經濟等各方面的曆史,全方位認識和了解日本的曆史脈動。
《放牧人生》
【英】詹姆斯·裡班克斯/著 尹楠/譯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理想國 2018年7月
詹姆斯是英格蘭北部湖區放牧人,他的家族在當地的自有農場已有600餘年曆史。他自小在牧場長大,并堅信自己以後也會留在牧場工作,卻在閱讀中找到了人生别樣的方向,成功入讀牛津大學。畢業後,他重新回到家鄉和家人一起,經營父輩留下的牧場。本書講述了一個與土地唇齒相依的故事,描繪了一種很少被注意到但深刻塑造了曆史的生活方式。
《植物也邪惡》
【美】艾米·斯圖爾特/著 王小敏/譯 商務印書館 2018年6月
植物也瘋狂,植物也邪惡。一棵樹會散射出有毒的汁液,一顆亮紅的種子能讓心跳驟停,一叢灌木可以引發難忍的疼痛,一株藤蔓可以把你迷倒,一片葉子可以誘發駭人的戰争。艾米先後出版有《鮮花帝國》、《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醉酒的植物學家》等,這一次,她從A到Z的順序,按照不同的“邪惡屬性”逐個圈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